里约奥运第二金!吴敏霞施廷懋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夺冠回顾
当最后一跳,吴敏霞和施廷懋入水的一刹那,所有人都知道,这块金牌稳了。在女子双人三米板的赛场上,这对中国组合没有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五轮比赛,五次近乎完美的表演,吴敏霞、施廷懋二人配合默契、一路领先,以.60分的总成绩夺得冠*。
从媒体传回的图片来看,即使在高清的局部静止图中,两位选手的动作也几乎神级同步,令人赞叹。
但在这份“轻松”的背后,事实上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艰难。
25年的跳水生涯,早已让她的全身上下满是伤病。奥运开始前三个月,她又遭遇了一次令人触目惊心的小腿外伤。但一直以来,吴敏霞从未被伤病打倒,她的理由也很简单:“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就不想轻易放弃。”
吴敏霞在微博晒出了自己右小腿伤口照片。
现在,挂在吴敏霞脖子上的第五块奥运金牌,是最完美的告别。
吴敏霞(右)的第五块奥运金牌
年11月10日,吴敏霞出生在上海徐汇区龙华路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喜欢水的她经常光着脚跳到水坑里玩水,一天要玩好几次,乐此不疲。
6岁时,上海少体校的袁连英教练来到吴敏霞所在的龙华幼儿园选苗子,吴敏霞让教练眼前一亮。当时,现场共有百来个孩子站在一起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而吴敏霞成为了其中最出众的一个。
不光是跳水队,当时舞蹈班的老师也挑中了吴敏霞。吴敏霞的父母最后权衡再三,最后替女儿选择了跳水,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上海游泳馆离家更近一些。
吴敏霞与她的父母吴钰明、诸金妹
12年的奥运生涯,我们突然发现,赛场的磨炼早已让吴敏霞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女孩,蜕变成为了最美最美最美的上海姑娘。
对吴敏霞的家庭而言,奥运会就像是四年一道的“年轮”,为生活留下了深深印记。每一道印记都夹杂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苦与乐、失与得。
吴妈妈很感慨,吴敏霞总担心父母的身体,怕父母搬重物、爬楼梯不方便,年后给父母换了电梯房。吴敏霞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可做父母的还是把家中唯一一间朝南的卧房留给了她。舒服的公主床,宽敞的大衣柜,还有飘窗外一览无余的好风景,每天都在苦等主人回家。在这间房里,除了一副放大的肖像照片,其余的装饰品都是吴敏霞亲手缝制的十字绣。床头正中央,一个秀有“感恩母亲”的抱枕是吴敏霞送给妈妈的礼物。
女儿不常回来,吴爸吴妈很理解。无法回家探望父母,懂事的吴敏霞也总是以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孝心。一到季节交替,吴敏霞总是会帮父母准备当季的新衣。
难得见面,电话线串起吴敏霞与父母的思念,每周至少两次,只要听到彼此的声音,就会感到满足和安心。可是,报喜不报忧早已成为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因为怕影响女儿,夫妻俩很少去现场看比赛,也从不轻易打扰。父母的体谅,女儿当然明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吴敏霞总是尽可能按时拨通家里的电话,在吴钰明的印象中,女儿从不抱怨训练艰苦,也很少说起队里的事,很多时候,他们要通过媒体的报道才能知道女儿受伤的消息。
尤其是最近几年,他感觉女儿更少提及压力和困难,反而总是关心、安慰父母,让他们放心。但其实,吴爸吴妈又怎会不知道,女儿是将“灰色”情绪全都“过滤”在了电话的那一端。退休在家的吴妈妈总会坐在电脑前默默翻看女儿的微博,看着那些用文字记录下的心情,有阳光,也有阴雨。
同样,在电话那段,吴钰明夫妇也时常在于女儿的交流中有所“保留”。分隔两地,他们不愿吴敏霞为家里的事情担忧。有一次,吴医院,夫妻俩商量好要对女儿“封锁”消息。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直以来,父母都希望她集中精力去完成她的梦想。
她是中国跳水队里当仁不让的“大姐大”:
也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上海乖小囡:
对于自己的里约奥运会,吴敏霞曾说:“我觉得我站上那块跳板,我就觉得自己很伟大了。真的,我从来从来没有想过我能跳那么多届奥运会,更没有想过我真的还有这个勇气去挑战自己。不想给自己太多包袱,面对年真的希望自己去享受这个过程。”
或许,未来的奥运会上不会再有你的身影
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已经见证了你的传奇
曾几何时她一直被看做“跳水女王”身边的配角但这一次明媚的上海女孩献上了最完美的谢幕演出不知不觉中吴敏霞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吴敏霞历届金牌榜年雅典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三米跳板冠*年北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三米跳板冠*年伦敦奥运会跳水女子个人、双人三米跳板冠*年跳水世界杯女子双人三米跳板冠*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女子双人三米跳板冠*年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三米跳板冠*文章来源:上海女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