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指针回拨到年的8月。这个夏天,因为奥运,格外火热。奥运会,是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它不仅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更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集中展示。奥运,承载着多少人的梦想。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奥运精神的内涵——奥运精神是一颗为国争光的心!奥运精神是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奥运精神是一份英雄相惜的情怀!奥运精神是一个自我突破的梦想!
▲宫金杰
宫金杰,这位来自我省东丰县的年轻女孩,以一位奥运“老将”的身份第二次征战奥运会,在年8月12日,在巴西里约,和搭档钟天使,摘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彼时,全国上下沸腾,这是我国自行车运动的奥运首金,这也是我省本土培养出的首个获得夏季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此时,全国上下依旧沸腾,宫金杰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自行车运动的普及。
CCTV体坛风云人物的突破大奖同样由吉林制造,年1月15日晚,CCTV年度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举行。宫金杰和搭档钟天使荣获“年度突破奖”。入围年度突破奖候选名单的运动员还有短道速滑运动员韩天宇、马术运动员华天、中国4×米接力男队、游泳运动员汪顺和跆拳道运动员赵帅。凭借中国自行车奥运史上首金,“天使组合”最终脱颖而出。宫金杰在接过奖杯时再次露出灿烂的笑容,被问及东京奥运会能否再见到“穆桂英挂帅”时,宫金杰回答:“一切皆有可能。”无论她选择再战四年,还是选择功成身退,我们都祝福宫金杰有更好的未来。
陈耀辉
宫金杰
对话
运动赛场,你可以见到宫金杰认真的表情;公益活动,你可以看到宫金杰亲切的笑脸;也许转身间,宫金杰正与你擦肩而过……奥运冠*是如何成长的?奥运冠*的生活常态如何?奥运冠*之路有几多坎坷,又有几多收获?奥运冠*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在一个雪后初晴的早晨,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对话宫金杰,我们身边的奥运冠*更加清晰地跃然于谈话间。
从跑得最快到骑得最快
陈耀辉
成长的道路没有模板,人们对冠*之路更是充满好奇。您的经历又是如何呢?请跟我们的读者朋友谈一下您是怎样和体育结缘的?
宫金杰
其实我的经历很简单、很普通,没有什么传奇色彩。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镇,小时候和所有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和其他孩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我爷爷、我父亲都是体育爱好者。爷爷在70多岁的时候,还参加东丰县环城自行车比赛,带着白胡子和好多年轻人一起飞驰,为此,县里还为爷爷颁发了一个特别奖。我父亲也特别喜欢体育,我走上这条道路,和他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小时候,是我姐姐先开始练习体育的。我比姐姐小1岁。当时学校教练员发现姐姐很有运动天赋,便开始训练她,我姐姐的成绩也很优秀。那时候放学后我每天等着跟姐姐一起回家,看见姐姐训练,也跟着跑一跑。被教练看到,发现我跑得也很快,就让我跟着一起训练了。那一年,我11岁。最开始,我是练习中长跑的,我姐姐练习短跑,我看大家都练习短跑,就我自己一个人在公路上一直跑,就跟教练说我也想练习短跑。就这样,我开始练习短跑,和姐姐同场竞技。两年后,我终于比姐姐跑得快了。那一年,我13岁,在吉林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我获得女子J2组米第1名,我姐姐第二名。可能我天生在运动方面有一些优势,在小学期间,就曾获得过吉林省第十届体育传统校田径运动会女子组跳远第一名和女子组米第1名。
陈耀辉
你在田径项目上颇具天赋,为什么会转行练起自行车了呢?
宫金杰
在进入吉林省体校后,我最开始练习的依然是短跑。但是考虑自己的身材不算高,在短跑方面不占优势。而练习自行车对身材没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感觉自行车运动员骑着车子特别帅。当时县里训练场有个小山丘,我特别喜欢推着车上山,然后骑下来,喜欢那种速度感,所以我就想转项了。当时田径教练是不希望我转项的,但是我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希望追求更快的速度,也想要酷酷的感觉,就坚持转到了自行车。那一年,我16岁,真正开始练习自行车,现在看,应该算是自行车界的“大龄青年”了。
其实,我还差点去练习足球呢!我刚到体校的时候,差一点就改了足球。那次我们到大连比赛,因为我的爆发力特别好,前30米比男孩都快,就被一个足球教练看中了,让我改练足球。我小时候对很多东西都不懂,都比较随着性子选择,当时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让我自己选。我觉得足球也很酷,球打进去时很过瘾。我和父亲甚至都到学校取行李,要去练足球了。后来要离开之前,又有些留恋,觉得这个环境已经适应了,于是,就又决定不去了。后来我姐姐去练了足球。
一样的泪水,不一样的味道
陈耀辉
里约赛场,你和钟天使搭档获得了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这是我国自行车运动的奥运首金,这也是我省历史上的夏季奥运会首金。全省人民、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
宫金杰
我和钟天使是命中注定的一对搭档,一对姐妹。我爆发力好,她速耐好,我们配合非常完美。应该说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从我们俩第一次组合到奥运会夺金,我们两人之间的默契是自然而然的,彼此间绝对的理解和信任,合作起来非常和谐。我特别信任钟天使的个人能力,哪怕是我第一圈输了,都相信她会在第二圈赢回来。
在里约赛场上,我们俩的中国风的头盔也备受瞩目。头盔上印有京剧脸谱,分别是花木兰和穆桂英,传说中两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巾帼英雄。当时有个想法,就是想在这种世界级的赛场上,将中国元素带进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在和设计师沟通之后,决定采用这种“脸谱”图案,通过头盔向更多人展现中国元素。“花木兰”和“穆桂英”是设计师专门为我们量身打造的,设计师可能觉得我们二人的形象刚好符合花木兰和穆桂英吧。我的头盔就是“穆桂英”。许多外国朋友看到了我们的头盔也啧啧称赞。
陈耀辉
里约夺冠,我们看到了你的泪水。年的伦敦赛场,金牌变成了银牌。你也哭了。两次流泪,心境大不同吧?
宫金杰
里约夺冠,那是喜悦的落泪,是一种感情的释放。在伦敦,眼泪是苦涩的。伦敦奥运会时,比赛刚结束,那一刻的判定是金牌。在5分钟的时间,我们在场地里溜了几圈,和观众互动。当时心里非常高兴,车子停下后,教练员、领队都上来和我们拥抱庆祝。可是,刚一下来,大屏幕就打出改判的消息,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因为比赛下来身体很累,精神也很兴奋,在我最高兴的时候,当头一棒,整个人都是懵的。我觉得自己都是按照规则骑自行车,为什么会改判呢?觉得像做梦一样,不想面对现实。领队、教练又都去申诉,去看录像,去找裁判,但都没有改变这个结果。
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很难过,给我父亲打电话,一直哭一直哭。哭过之后,我告诉自己人生需要经历的事情很多,这是我必须正确面对的,这一切已经发生了,是既成事实了,不能改变,就不要再为难自己。我告诉自己要从中总结经验。还不断地鼓励自己,通过自己的继续努力,再去拿下一届的金牌,这也是我之后前进路上的一个动力。
其实,在里约夺冠后,我反而觉得伦敦那一次是件好事。伦敦之后,我面对生活、面对训练的态度更加积极了,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加油,一定要再突破自己,每天训练都能全力以赴,伦敦奥运会也变成了我的动力,就想把这块金牌再拿回来。随着规则的更加完善,我要毫无争议地去拿冠*。
冠*的成长没有捷径
陈耀辉
从没有拿到北京奥运会资格到伦敦奥运会的金牌得而复失,再从伦敦奥运会的重新出发到里约奥运会的冠*时刻,这一路走来您那些鲜为人知的付出一定很多吧?
宫金杰
8年北京奥运会没有拿到参赛资格。年伦敦奥运会得了银牌,大喜大悲。这次的里约奥运会终于拿了金牌,完成梦想。在这些岁月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态是越来越成熟了。我会让自己更加客观地去看待问题。而在我的生活中,训练好像从来没有停下过。小时候,我每天跟着父亲绕镇上跑3公里,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后来到体校,也是一直在训练。再后来进了国家队,7点起床,上午从9点训练到11点。午饭后稍事休息,两点半开始下午的训练直至*昏。晚上则是进行放松恢复和一系列治疗,每天都要忙碌到九十点钟,自己的时间几乎都没有了。当然,平时除了训练,就是在进行恢复、治疗、牵拉。每天醒来都会有一些伤痛伴随着我,我们就是一直在与伤病不断抗争中。
虽然训练这么枯燥并且艰苦,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属于越遇到困难,越兴奋型的。虽然艰难,但心态上我是享受这个过程的。伤病是每个运动员的天敌,但是面对伤病,我也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冠*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没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真的很高兴这些痛伴随着我,让我知道我在经历着什么,我为了什么,真的是痛并快乐着。在里约奥运会前,我也停训了几天,那个时候是有一些焦虑的,但自己不断疏导自己的情绪,让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最佳状态。那时候训练结束,特别是骑完回来,躺在床上,身体很累,但心里是特别高兴的,好像有些走火入魔了。
年,我回到北体完成学业,7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学校上课,沉淀积累,调整放松。这段时间,没有训练,没有骑车,但是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