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里约夺冠,让人们开始纷纷讨论:为何男足不如女排?问出这个问题,已经证明我们是一个没有足球文化的国家。
让我们严肃讨论下,为何男足不如女排?
文
体坛周报副总编辑骆明
当中国乒乓球队横扫里约之时,“谁都赢不了”的段子已经嘲笑过一回男足。而在女排夺冠之后,“只能在家里哭”的男足又被端了上来。玩笑过后,很多人也在问,为什么女排能做到的,男足不能?
里约奥运会期间男足接连“躺枪”。
问出这个问题,已经证明我们是一个没有足球文化的国家,我从没听说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过这样跨项目跨性别的热烈讨论。男足是世界上开展得最广泛、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而女排是一项相对小众、市场化举步维艰的项目,这样的比较有意义吗?
更科学的比法是,拿男排和男足比,女排和女足比。男排这些年的退步速度和男足没有本质区别,已经两届没有出席奥运会,本世纪再未拿过亚运会冠*。而中国女足虽说没有女排这般辉煌,但连续在女足世界杯和奥运会上进*八强,已是相当了得。
中国女足时隔8年再度征战奥运会,小组突围后8强战1球惜败于最终的赛会冠*德国女足。
中国女排勇夺奥运冠*时,我们也意识到,中国男排已经缺席过去两届奥运会——上一次是作为东道主参加北京奥运会,如果不算08年那一回,男排上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则要追溯到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女足和女排还有个共同之处:在陷入危机之时找到了一位优秀的主帅。郎平的伟绩自不必说,而法国主帅布鲁诺·比尼入主中国女足后,也让一度在亚洲都成绩凄惨的中国女足,重新成为世界大赛的参与者。
本届奥运会,郎平的执教水平获得一致的肯定。
但女足已很难回到当初闯入世界杯决赛的辉煌了,因为女足的职业化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稳步推进。为什么巴西女足这些年愈发退步?和中国一样,巴西女足参与者少,没有职业化的土壤,玛塔和克里斯蒂安妮是难得的异类,而美国可是有几百万姑娘踢球!欧洲女足的职业化也进展迅速,很多知名的男足俱乐部都有女队建制,女子欧冠也有模有样。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坚持不设女队,还被《阿斯》报主编在社论中多次批评。话说回来,这样的国家毕竟是少数,中国女足斗不过女足运动开展得好的国家,只要自己不折腾,短时期内还是能与其他球队一搏。
中国女排凯旋之时,很多人为她们的待遇鸣不平,建议大家平时多去看女排比赛。其实,正是因为女排运动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中国女排才能保持竞争力。反正各国女排运动的市场化都有限,我们找一批优秀的苗子培养就行,哪怕人少。
那为什么男足和男篮的市场好,国家队却退步了?过去男足和男篮是专业化体制,体校培养,而进入职业化后,国家甩了“包袱”,俱乐部老板们又不重视青训,导致人才难以为继。前几天我还对同事开玩笑说,易建联有如郑智,是专业化体制的最后遗产:易建联是姚明、王治郅时代后男篮唯一的旗手,如今又杀回NBA,郑智则是孙继海一代后唯一能在欧洲联赛站稳脚跟的,都36岁了,国家队征战12强赛还需要他。
“老大哥”易建联是中国男篮在里约奥运会表现最好的球员,没有之一。他已确认加盟湖人队,回归NBA。
刚刚度过36岁生日的郑智依旧是广州恒大的主力中场,并入选国家队征战世预赛12强赛的25人大名单。
中超愈发红火,可前些年中国足球人才积累却跌到冰点。那为啥大多数俱乐部老板以及那么多往足球砸钱的人不认真搞青训呢?“培养一个球员要十年,十年之后,我怎么知道我还搞不搞足球?”有朋友说,中国足球多几个(一心育才的)徐根宝就好了,可徐根宝如同郎平,一个项目能有几个?
市场化程度越高的项目,越能体现出我们的差距。这就是中国体育的无奈现实。
编辑
冼小堤
----------推广----------
点击上图,获得里约奥运直播表和中国*团夺金点提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