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虽不干净,但我们依然热爱

每当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来临的时候,总会突然冒出一堆的“伪体育迷”,可能他们连什么叫游泳的蝶泳、蛙泳,什么叫乒乓球的直拍、横拍,什么叫举重的抓举、挺举都闹不明白,但并不妨碍他们对奥运会的热情,他们虽然不懂却假装很懂的将他们的热情释放到奥运会中去,他们为奥运健儿欢呼,为中国喝彩,无论奥运健儿输赢,他们都是最坚强的后盾。

这些就是“伪体育迷”的可爱之处,他们很多人除了奥运会期间,可能平时对体育特别是那些冷门的体育项目完全不感兴趣,但他们同样可以从奥运会中获得他们想要的快乐与感动。

但是,由于他们对体育并不了解,所以当奥运会中出现诸如“黑裁判”、“兴奋剂”等问题时,他们很可能会因此感到“迷茫”,对奥运会的热情也会因此受到打击。

正因如此,作为一个非常资深的业余体育迷,有必要给那些“伪体育迷”普及普及体育世界的一些黑暗面,告诉他们体育世界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美好。

比如说,兴奋剂就是体育世界的老大难的问题。奥运冠*罗雪娟曾意味深长的说“这个泳池并不干净”,这句话的矛头就是指向兴奋剂的。其实,何止泳池不干净,在体育世界里,兴奋剂就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

例如田径,年4月24日,九枚奥运金牌得主卡尔·刘易斯,一直被认为是“最干净运动员”的美国田坛“道德楷模”的他曾承认自己服用过禁药。

据刘易斯所说,他在年汉城奥运会前的三次兴奋剂检测均曾阳性。随后,另外两位美国的全民偶像,年雅典奥运会上百米决赛金牌得主加特林和“女飞人”琼斯也倒在了兴奋剂面前。

自从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成立以来,被查出有兴奋剂问题的,美国一共有起,澳大利亚70起,当然,中国也未能幸免,虽然很少,但也有二十几起。

某些兴奋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因此,对其他未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就造成了不公平,同时,大多数兴奋剂还会对运动员的身体产生持久且不可逆的伤害,所以,兴奋剂问题近些年越来越受到重视,基本上做到了真正的零容忍。

美国著名运动员,兰斯·阿姆斯特朗,环法自行车赛的霸主,10次参加环法大赛并实现七连冠的伟绩,多次因不可思议的表现被称为“天外来客”。他曾是无数美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榜样,如果不是因为兴奋剂问题,他甚至有可能跻身历史体育名人,与球王贝利、马拉多纳,拳王阿里等人并肩。

△兰斯·阿姆斯特朗

但是,因为兴奋剂,他从天堂堕入地狱,从全民偶像变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药罐子”。与阿姆斯特朗类似的,还有瑞士前著名网球运动员玛蒂娜·辛吉斯,他们都因为兴奋剂,从一代传奇成为丑闻的绝对主角,让人为之唏嘘叹息。

正因为兴奋剂会让一个人从天使变成魔*,所以,大多数的球员越来越懂得洁身自好,除了少数运动员误服违禁药物外,像澳大利亚游泳队那样在伦敦奥运会前集体服用违禁药物的事情非常罕见。理由也很简单,奥运会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尿样将被保存八年之久,一旦东窗事发,不仅奥运会成绩要被取消,还要因此面临极其严厉的处罚,因此,虽然名利的诱惑巨大,但依然抱有侥幸心理敢铤而走险的运动员已经越来越少。

兴奋剂问题只是体育世界“不干净”的冰山一角。

例如,高度职业化的足球,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某个运动员的表现突然失常,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联想到“*球”,98年法国世界杯决赛,罗纳尔多的表现突然“失常”,为此,他承受了很多“*球”的指责,但最终因为没有证据而不了了之。当然,像罗纳尔多那样的球员参与*球的概率不大,因为他千万美元的年收入,要是有人想“收买”他的话,代价将会极高。

所以,很多时候,相比于运动员,裁判才是被收买的对象,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意大利的“电话门”。由于裁判对一场比赛的走向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裁判的收入显然无法与运动场上动辄百万千万年收入的运动员相比,所以,当一场比赛的裁判判罚出现异常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裁判是否被“收买”,例如里约奥运会的某些项目……

当然,我们不能认定只要有误判或者错判就是裁判被“收买”,因为裁判也是人,也会犯错,但是,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是我们却有权那么去怀疑……

当然,“黑裁判”的出现也未必就是因为裁判被“收买”,也有可能因为偏见。

例如,雅典奥运会期间的涅莫夫事件,当俄罗斯体操运动员涅莫夫用一套完美的单杠动作征服了所有现场观众以及亿万电视机前的体育迷时,却仍然打动不了裁判们的心,最终涅莫夫只拿了9.7分,遗憾的与金牌擦肩而过。当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狂嘘裁判长达数分钟之久,导致比赛根本无法继续下去,最后是涅莫夫,强忍着内心的失落,安抚全场观众,才将嘘声平息下去。

年,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中国的拳击运动员吕斌身上,全世界都知道吕斌赢了,而独独裁判不这么认为……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吕斌并非本届奥运会唯一被裁判“黑”的中国运动员……如果因为实力不济,我们可以坦然接受失败,但我们接受不了偏见……

这就是真实的体育世界,这就是真实的奥运会,丑闻虽有,但无碍奥运会这样全球大型赛事独特的魅力。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不仅能牵动无数人的神经,更鼓舞了亿万人的心。

所以,我们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gq/6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