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盛产奥运冠*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东京奥运会结束一段时间了,我们的奥运健儿们,也纷纷陆续回到了国内,开始了隔壁生活。这不,昨天一篇《奥运冠*隔离的时候都在做什么》的文章,引起了网络热议(该文已经放在次条文章,欢迎同学们观看~)。透过选手们的隔离生活,大家纷纷感慨:他们的冠*,是用自律和汗水浇灌而成的,瑞思拜!

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了38枚金牌,创造了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回顾整个中国的奥运参赛史,8次参赛,共有位奥运冠*,一共夺得了块金牌,他们都是谁呢?他们是哪个运动项目的?来自哪里?脱下战袍后,他们又去了哪儿呢?

01

年,短跑运动员刘长春,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到了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中国队共派出40人参赛,却因为各种原因,只赶上了一项游泳比赛,便草草回国。

等到了年,中国重回奥运会大家庭时,便勇夺15块金牌;到了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的盛世巅峰到来,51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的成绩,成为了目前中国队参赛史上最好成绩。

名奥运冠*,枚金牌,每一块金牌,每一个人,都来之不易。

论起诞生奥运冠*人数最多的项目,被誉为“中国精神”的排球,贡献了最多的冠*,一共有36人,虽然他们一共只贡献了3枚奥运金牌,但是集体大球的冠*含金量,是公认的高,并且三枚金牌分别来自年,年和年,时间跨度长达32年,期间经历了的各种起伏,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激励人的一抹色彩。

冠*人数排名第二的,则是被世界称为“梦之队”的中国跳水队,共有33位奥运冠*贡献40枚金牌;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举重队,共计30为冠*,共获得了34枚金牌。

除此之外,夺金率最高的则是另一支梦之队——中国乒乓球队。自年乒乓球项目首次引入奥运会以来,中国队一共只让4块金牌旁落,北京奥运会的女单决赛,还史无前例出现了三面中国国旗同时升起的名场面。

除此之外,体操、羽毛球、射击等项目,同样是中国的优势项目。

别看我们拥有这么多奥运冠*,但其实,培养一个奥运冠*,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以乒乓球为例,全国省级运动队中,最年轻的只有11岁,进入国家队需要在全国赛事中取得顶部成绩,然后在世界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才能有资格参加奥运预选赛事,从而参加奥运会。

即使难度堪比登天,还是有一些天之骄子,能够一人夺得多块金牌。

中国奥运史上单人夺金数量的记录是五枚金牌,记录由邹凯、吴敏霞和陈若琳共同保持。

而在六位“四金王”的名单中,三位都是乒乓球运动员。从邓亚萍到王楠,再到张怡宁,三代大魔王都在拿到四金后交棒。

还有两位来自跳水项目,包括“跳水皇后”郭晶晶、14岁就夺得10米跳台冠*的伏明霞。最后一位则是体操领域,曾获得16项世界冠*荣誉的李小鹏。

02

回顾奥运历史,有一个现象十分显眼:中国奥运*团“阴盛阳衰”的情况十分明显。所有位奥运冠*中,有人是女性,占比达到了62.81%。

这其中,集体项目的贡献十分巨大。

在东京奥运会8个集体球类大项中,中国队拿到其中5个项目的参赛资格,4个属于中国女队,很不幸,落选的三个,来自男子“三大球”足篮排。

除了36个来自女排的冠*成员,女性冠*还有一些优势项目,羽毛球的19位奥运冠*里,有12位是女性,游泳的11个冠*成员中女性更是占了其中9个(只有孙杨和汪顺是男性)。

再看一下冠*的身高数据,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中国18岁到44岁的男性平均身高为.7cm,奥运男冠*的平均身高为.54cm,而女冠*的平均身高为.48cm。

当然,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女排姑娘们,如果去除女排冠*诗句,奥运女冠*的平均身高就下降为.12cm,和男冠*的身高,就形成了一定差距。

那么,凭着一队之力把全体女冠*身高足足拉高4cm的女排,究竟有多高呢?这些人高马大的女将们,平均身高足足有.51cm,是所有比赛项目中平均身高最高的运动员。

同样高个子云集的项目还有赛艇、跆拳道和击剑,冠*们的平均身高都在cm以上。这也难怪cm的女排主力朱婷在决定练体育后,被排球教练和赛艇教练抢着要。

而奥运冠*的平均身高较低的一些比赛项目,一般也要求运动员技术动作灵活轻巧。其中平均身高最低的是体操项目,冠*们的平均身高为.92cm,在此之后就是跳水、举重和蹦床三个项目。

如果让体操队员和排球队员同框的话,可能就有了差了不止一个头的最萌身高差。但不同身高的运动员也有不一样的体质,不管个子是高是矮,只要发挥项目上的优势,就能拿到冠*为国争光。

03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奥运冠*的产出也和地域息息相关。

从出生地看,诞生了最多奥运冠*的省份是辽宁省,共有35位奥运冠*在此出生,在这之后,还有23位和21位奥运冠*分别出生在江苏省和湖北省。与之相对的,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奥运冠*就少了很多。

作为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辽老大一直都将打造体育强省作为发展目标,在中国体育界,“中国体育有辽老大,辽宁选手遍天下”这句段子早被广泛流传。

不过,“辽老大”如今面临的是留不住运动员的困境。运动员奖牌的计入依据注册地,而非出生地,从注册地和出生地的对比上,一定程度可以看出该省的体育人才流入、流出情况。

结果是,注册地为辽宁的奥运冠*有30人,要少于出生于辽宁的35人,对比明显的是,注册在广东的奥运冠*有26人,但出生在广东的仅有16人。北京和广东类似,吸引了不少外省体育人才流入。

不过总体来看,奥运冠*注册地来自辽宁的依旧排第一,在这块肥沃的辽宁黑土地上,盛产人高马大的田径、排球健将以及乒乓大魔王。

不同地域,拿得出手的项目有所区别。其中,冠*地域属性较为明显的,要属击剑,5位击剑冠*,有3位出生于江苏。而浙江和上海则游泳人才辈出,加起来包揽了超过半数的游泳奥运冠*。

如果透过冠*们的出生地看他们的早年经历,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冠*都有一个好的出身。

射击冠*易思玲出生在湖南一个下岗工人的家庭,曾经差点因为买不起射击装备,准备辍学打工;举重冠*吕小*则生于湖北农家,因家里生活难以为继,放弃举重回家拉过货运。

这些“逆天改命”的奥运冠*们,在退役后都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有人继续追金逐梦,漂泊在北上广,也有人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在目前已知定居情况的奥运冠*中,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出生地,占比达到54%,还有30%的奥运冠*在退役后当上了北漂,继续在北京打拼生活。

对一些奥运冠*来说,夺冠并非是人生的唯一巅峰,李宁退役后在北大读完本科和硕士,并成功转型企业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运动品牌“李宁”,在年市值突破千亿。

还有一些冠*,则回到自己最熟悉的训练场上作为教练,将奥运梦想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无论冠*们过去从哪来,夺金是对他们运动生涯最好的认可,退役后卸下光环的他们,不论是换个领域继续挑战,还是回归普通的生活,奥运赛场只是他们的前半程,在后半程的人生赛道,他们依旧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本文来源于:网易数读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qt/9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