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1
中国:塞尔维亚
19:25
25:17
25:22
25:23
女排姑娘在等待这一天,
亿万中国球迷也翘首以盼。
中国队以3:1逆转获得冠*。
女排姑娘克服了太多困难登顶!
“铁榔头”完成执教生涯的最后一块拼图——
奥运会冠*。
她们值得所有赞美!
记住她们的名字:
领队:刘文斌
副领队:赖亚文
教练:安家杰、郎平、包壮
医生:卫雍绩
科研人员:袁灵犀
翻译:简捷
队员:惠若琪(队长)、魏秋月、徐云丽、张常宁、颜妮、朱婷、杨方旭、袁心玥、丁霞、刘晓彤、龚翔宇、林莉。
这将是一段很难被复制历史——
四强的对手,
先在小组赛输一个遍。
然后依次挑落,
夺回“本不属于她们”的金牌。
“明知不会赢,也要拼了命。”
又是这样一场比赛,
姑娘们已经历了两场——
面对东道主巴西队,
过去8年间,交手#19次#,
#连续#输了#18次#。
“输过,没服过。”
“不能让巴西轻松过了中国这一关,
不能让她们随便欺负我们。”
无人加油,全场喝倒彩,
每一次发球都伴着全场嘘声和口哨。
“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
我们从不孤单!”
最终,
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中国女排,
五局苦战,力克巴西队,
挺进里约奥运会四强。
赛后,
郎平一度哽咽,
挨个拥抱了队员。
含泪微笑,一言难尽。
浴火重生后,
是凤凰涅槃。
迎战荷兰,
两局以大比分落后,
姑娘们不急不慢,
一分一分耐心追,
一球一球狠狠打。
中国:荷兰
27:25
23:25
29:27
25:23
最终以3:1打败荷兰杀入决赛。
郎平再次泪洒赛场。
她轻吻、拥抱或安慰着孩子们。
图
赛后,
一位记者要求郎平用英文,
尽管“铁榔头”口语流利,
但还是霸气地先说起中文:
“心脏都受不了,我没见过这么激烈的场面。”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含泪奔跑。
上一次郎平落泪,
还是年9月6日。
缺少核心球员的中国女排以3:1力克日本队,
第四次斩获世界杯冠*,
拿到了中国三大球队伍的第一张里约门票。
那前后,她哭了两次。
出征前一天,
女排队长惠若琪因心脏问题无法随队出征,
郎平跑到储物间偷偷哭了;
夺冠后,
看似平静的她泪水夺眶而出:
“一度认为老天太折磨我们了,
但最后老天看我们挺努力的,
送给我们一个世界冠*!”
2
上世纪80年代,排球是最燃的运动。
80年代成就了#女排精神#,成就了#郎平女神#。
年10月,郎平加入中国女排。
此时她17岁,身高1米85。
她弹跳力强,摸高可达3.17米,
技术变化多,攻击凶猛,
作为主攻手,外号“铁榔头”。
“那时全民偶像只有两个:
一个是小鹿纯子,一个是郎平。”
年11月16日,
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在为数不多的黑白电视机或收音机前,
全国人民见证了这一天:
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惊天一扣,
中国队3:2艰难获胜,
夺得首个女子排球世界杯冠*。
如果不是当年网速太wuli,
这一扣,
足以让郎平成为网红。
虽处上网只能输入IP的年代,
#
.%.%.*¥#但这丝毫不影响郎平走红,
上报纸也能红啊——
几乎所有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
《人民日报》头版: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
“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
何愁不能实现?”
对这种活学活用的做法要给满分。
“”
只有那个年代的中国女排,
能穿透黑白电视屏幕变成彩色。
于是,整个中国沸腾了。
当时,
女排姑娘收到的贺信电、纪念品达3万件,
仅郎平一人就收到多件。
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寄来了时代特色——
全体师生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
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划重点:贴金大字)
都说“国民宝宝”是需要水平的,
比如“国民老公”“国民岳父”。
而带头的是“国民铁榔头”——
7场比赛,扣球次,
命中率近50%,得79分。
郎平也过了一把“报红”瘾——
人民日报开了她的专栏,
各地报刊寻找她的故事,
教科书写上了她的故事,
邮票贴上了她的画像……
邮票漂洋过海,
让郎平红到了洛杉矶。
年洛杉矶奥运会,
郎平神话达到巅峰,
她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桂冠。
这已是中国女排的*金时代——
年首夺世界杯,首个世界杯冠*
年秘鲁登顶,首个世锦赛冠*;
年洛杉矶奥运会折桂,首个“三连冠”;
年再夺世界杯冠*;
年荣膺史上第一个“五连冠”。
“五连冠”
“彻底破除了三大球难有作为的悲观情绪”,
也为刚刚向世界敞开胸膛的中国,
带来了极大的民族自信。
“五连冠”
也被赋予了冠*之外的更多内涵,
并最终归结为“女排精神”,
延续至今。
“顽强拼搏,为国争光”
女排精神弥散到各行各业,
不知点燃了多少青春,唤醒了多少梦想,
鼓舞着中国人民,
加快脚步,追赶世界。
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郎平自传《激情岁月》
伴随球队的“五连冠”,
郎平也收获了个人的最高荣誉——
连获三大赛冠*MVP。
(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
从那时起,她已是英雄。
年退役后,
郎平拒绝了北京体委副主任的职位。
在自传中,她自述被体委敲打的经历——
郎平曾与领队一同申请改造训练基地经费,
事后,相关资金疑似被挪为他用,
该领队却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铁榔头”被国家体委严厉批评。
郎平耿耿于怀,发誓不当官,
“当了官就得顺着别人说话”。
为了追求平常的生活,郎平决定“撤”。
年4月,郎平离开北京,
选择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
边读书,边在大学、夏令营做教练,
刚到洛杉矶时,
高昂的消费使这位昔日冠*只好寄人篱下,
穿的衣服,都是奥运会代表团制服,
一套衣服相当于国内好几个月工资。
借汽车、借钱买衣服。
多年后,郎平认为
这些起起伏伏奠定了她的第二次起航:
“8年的海外生活历练了我的心智,
我已把这个‘世界冠*’一脚一脚踩到地上了,
踩得很踏实。
身上早就没有了‘五连冠’的包袱,
倒是大家还在把‘五连冠’当一回事。”
3
在那个特别有荣誉感的时代,
为了球迷的期盼,
和整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每个女排运动员几乎都是一身伤病——
骨折,膝盖磨损,都是轻的。
作为主攻手,
郎平的两个小指断是经常断掉的,
一次上节目,她展示的手是这样的:
郎平早在年就做过髌骨手术,
之后还重返了赛场。
后来因为身体条件实在是不适合当运动员,
才以教练为职业。
而郎平的执教经历,也是大写的牛牪犇。
“不要感觉赢一场球就多么了不起,
大家赞赏的是这种拼劲。
咱们从零开始往上奔,
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赢下巴西赛后,郎平对姑娘们说。
从零开始,
与她第一次接手中国女排时处境,
如出一辙。
“中国女排是最坚强的,我们一起顶!”
—年,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
98年世锦赛银牌,
两次决赛,
均惜败于正处“白金一代”的古巴队。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
但郎平还是递上了辞呈。
在女排和家庭中,郎平第一次选择了后者。
她开玩笑说,如果女儿长大“飞了”,
“我就追她,她上哪我上哪,我不能离开她。”
几乎24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病痛折磨,
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
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时,
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
心力交瘁,
有心救队,无力回天。
那之后,
郎平消失了很久。
再次出现,
已是年,
北京奥运会“和平大战”,
郎平率美国队击败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最终无缘决赛。
那一段时间,
有球迷不理解:
为什么郎平要带着外国球队打中国?
事实上,
在年离开中国后,
曾有多支国家队伸出过橄榄枝,
(包括美国女排)
为了不再给困境的中国女排制造对手,
郎平拒绝了所有国家队邀请,
栖身意大利摩德纳。
这个拥有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3家豪车总部的小城,
竟然有多支排球队,
(组队不用花钱吗?)
排球是这里最受欢迎的运动。
尴尬的是,
摩德纳女排成立27年居然没有得过冠*。
终结摩德纳人冠*孤独的,
又是郎平。
不到一年,
她就率队获得意大利联赛冠*,
一年后,
又获得欧洲联赛冠*,
年成就联赛和杯赛双冠王。
从此,
“Jnny”(郎平英文名)成了摩德纳英雄。
郎平在意大利的辉煌,
不仅仅局限于摩德纳,
年郎平执教意大利诺瓦腊俱乐部,
年率诺瓦腊女排获超级杯和联赛冠*。
好像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冠*。
年,她告别了意大利,
开启了美国征程。
郎平在一次采访时透露,
去美国原因有二:
一方面,她需要更高的平台,
另一方面,她希望照顾在美国生活的女儿。
而去的前提也很重要(敲黑板):
“在看到年和年中国女排连夺世界杯冠*和奥运会冠*之后,
确信中国女排已经走出低谷,
才在年接受了美国女排的邀请。”
然而,
始料未及的是,
中国女排“*金一代”老去的速度如此之快。
年奥运会之后,
中国女排就开始滑坡。
直到年,碰上了。
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