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刚刚江西姑娘残奥会夺金江

8月30日

江西赣州市残疾人运动员

邓雪梅与何珊珊

向东京残奥会举重和

米长跑项目的奖牌

发起冲击

刚刚

在力量举重女子86公斤以上级比赛中

中国选手邓雪梅

以公斤的成绩获得项目冠*

祝贺!!!

邱业成/摄

邓雪梅举重选手

邓雪梅,女,年12月出生,大余县人。

年入队,年仁川亚运会获得举重女子86公斤以上金牌;

年,获得-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举重女子86公斤以上银牌;

年亚洲锦标赛举重86公斤以上金牌;

年5月,参加全国第十届残运会获得女子86公斤级以上金牌,并破全国纪录;

年7月参加哈萨克斯坦残疾人举重世锦赛获得女子86公斤级以上金牌;

年5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项目女子86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并打破原公斤成绩的世界纪录。

今天上午

女子米T11级长跑项目

赣州的何珊珊

以4分52秒72排名第6

中国选手何珊珊(左四)和领跑员*子勤(左三)

何珊珊长跑选手

何珊珊,女,22岁,宁都县人,视力全盲。

年3月份接触职业体育。

年残运会上,入队仅半年便在中长跑项目中崭露头角,摘得1银2铜。

年残运会上,先后夺得了女子T11级米冠*、T11级米亚*和T11级米冠*。

同年,在迪拜的世锦赛上夺得T11级米亚*。

江西领跑员徐冬林

助力名将刘翠青卫冕残奥会冠*

8月28日上午,东京残奥会田径女子米T11级(视力障碍)决赛传来好消息,名将刘翠青在来自江西的领跑员徐冬林的协助下,以56秒25的成绩获得金牌,又一次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在残奥会田径赛场上,领跑员作为为数不多走上赛场的健全人,同样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在一些田径项目中,盲人运动员由领跑员带跑协助完成,他们各自握着引导绳的两端,领跑员通过引导绳控制方向,成为运动员的“眼睛”。而刘翠青的“眼睛”便是从景德镇走出去的运动员徐冬林。

从短跑运动员到盲人领跑员

年出生的徐冬林家住景德镇珠山区竟成镇洋湖村,曾经是一名短跑运动员。“徐冬林小的时候就特别爱跑步,每次参加跑步比赛都是第一名。”8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徐冬林的家中采访,他的父亲徐淑喜告诉记者,徐冬林在浮梁一小读书时就特别喜欢跑步,后来在浮梁一中参加学校里的跑步比赛都是冠*,因为跑步成绩突出,徐冬林被江西师大体育专业录取,并进入了江西省体工队,成为了一名短跑运动员。

“后来经过教练推荐,他选择做盲人领跑员。”徐淑喜介绍,徐冬林之前仅对这个角色有些许了解,但没有丝毫经验。一开始,他也比较困惑:“自己一个专业运动员,怎么去领着一个女孩跑?”

“拉个小女孩,他开始可能还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地,两人熟悉了彼此。徐冬林称她为“翠青”,刘翠青管他叫“冬哥”。

“当领跑员与当运动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种责任感吧,带她们比当运动员责任心更强了,自己参加比赛成绩好坏是个人的事,带她们就要对她们的成绩负责。”徐冬林曾对徐淑喜这样说道。

徐冬林成为刘翠青的“眼睛”

和普通田径比赛不同,在赛场上,领跑员就是盲人运动员的“眼睛”。因为跟当时搭档身高差太大,不利于配合,年,身高1米84的徐冬林成为1米65的刘翠青第五任搭档,参加了T11级别的比赛。

记者了解到,在刘翠青之前,徐冬林曾担任过几名盲人运动员的领跑员,而刘翠青也曾尝试过和别的领跑员合作,但最终刘翠青和徐冬林成为了坚不可摧的搭档。

19岁那年,刘翠青成为了国家队一员,年,徐冬林成为刘翠青的领跑员。在年亚残会上,她一人独揽女子T11级米、米、米,T11-12级4×米接力和跳远5项的5块金牌,从此一鸣惊人。年,是刘翠青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一举赢得了四项T11级别的冠*,打破了巴西选手保持了10年的世界纪录。年,刘翠青在里约残奥会T11-T13级4×米接力赛和女子米T11级决赛中先后两次夺得冠*。

徐冬林成为了刘翠青的“眼睛”,指引着她在跑道上越来越强大。刘翠青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到,如果自己能够重见光明,她最想看看自己的领跑员。赛场上,他们靠10厘米的牵引绳并肩作战,对刘翠青来说,这根绳子便是眼睛和信任。

刘翠青在跑弯道、直道的时候全靠徐冬林的牵引绳给她指令,徐冬林介绍:“比如跑弯道的时候,我的手向内侧弯一点,她就能感觉得出来。快到终点了,我的手往后一放,她就知道要到终点。”

给家乡再次带来荣誉很开心

在盲人田径运动中,领跑员大多数是匆匆过客,能坚持3年以上的,都是非常有毅力、能吃苦的人。而徐冬林和刘翠青却坚持了八年。

“其实,在年的里约残奥会上,徐冬林的腿部就已经拉伤,半月板撕裂,走路都有些不稳,还打了绷带。”徐淑喜告诉记者,徐冬林非常能吃苦,他的右腿膝盖一直有伤。28日上午决赛前的1小时,队医还为他进行检查、治疗,并打上绷带,带伤出战,没想到又一次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愿望。

记者看到,在徐冬林的家中,有整整一面墙都是奖牌。徐淑喜说,这些奖牌都是他儿子这么多年打拼下来的。尽管儿子常年在外参加训练和比赛,很长时间才回一次家,但父子俩隔一两天就会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mz/10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