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这几天中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奋力拼搏、斩金夺银,看得大家热血沸腾,在为他们喝彩欢呼之余,我很好奇地想到一个问题,这些奥运冠*是怎么被发掘出来的?
百度了一下我们中国本届东京奥运会冠*的早年经历:
24个中国奥运冠*里,加上无冕之王苏炳添共25个奥运天才。
(杨静、张雨霏、陈梦,马龙、侯志慧、孙一文、李发彬、谌利*、石智勇、汪顺、朱雪莹、卢云秀、吕小*、巩立姣、施廷懋、陈雨菲、汪周雨、刘洋、张常鸿、李雯雯、谢思埸、邹敬园、管晨辰、全红婵)
这25个为国争光的天才,大多数都是在5-14岁之间被专业教练选入体校进行专门训练,刻苦训练然后脱颖而出,最终夺冠。
发现他们的伯乐基本上都是体校的教练,这些教练就像“星探”一样,到各个小学发掘有天赋的孩子,然后选入体校进行严格训练。
就像奥运首金射击冠*杨静,就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被宁波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射击教练虞利华一眼相中选进了体校。
孩子的天赋能被专业人士发掘自然是最好的,但毕竟跟中彩票一样,几率太低了,万一孩子有天赋却没有伯乐来发掘他,就这么埋没不久太可惜了么?
还有别的路子吗?
01
仔细一看,25个奥运明星里,真有5个人是由于父母亲的发掘而走上各自的专业之路的:
第一个是游泳冠*张雨霏,她父母就是游泳教练,所以3岁的她就已经跟着妈妈“下水”了。本身有天赋,发掘得又早,张雨霏13岁就进入省队,21岁奥运夺冠。
第二个是乒乓球冠*陈梦,她母亲也是乒乓球出身,自然也是从小抓起,5岁跟名师学习,13岁就进国家队了,27岁奥运夺冠。
第三位是乒乓球冠*马龙,发掘他天赋的是他父亲,理由是乒乓球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容易受伤”,所以5岁的马龙就开始学习打乒乓球,11岁就进入了省队,24岁拿世界杯冠*,26岁和31岁拿了2次奥运冠*。
第四位是羽毛球冠*陈雨菲,她父亲是运动迷,一听说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的教练来选人,直接带了当时还在读大班的陈雨霏去让教练看看。这么一看还真被教练选中了,8岁就进了省队,23岁奥运夺冠。
她本人笑称,幸亏是羽毛球教练先来了,要是足球教练先来,她父亲可能会让她去踢足球。
第五个是跳水冠*全红婵,小时候的红婵会帮家里干活,就是比较活泼好动,难以静下心来学习。父母正愁女儿以后找不到出路,听说村里有家长将孩子送到湛江体校练习水上项目,于是红蝉爸妈“连哄带骗”,把红蝉也送去练习跳水,想不到孩子真有这方面的天赋,没多久就被体校正式录取(7岁),11岁进省队,开始了全省夺冠,13岁进了国家队,14岁就奥运夺冠。
你看,这五个人里面,前面两个张雨霏和陈梦入行是因为父母本身就是专业人士,近水楼台发掘孩子的天赋是自然而然的事。后面三个马龙、陈雨菲和全红蝉的父母可都不是专业人士,但是他们主动寻找了专业人士,也同样发掘了孩子的天赋。
除了靠专业教练,靠父母,还有2位是靠自己的。
苏炳添入行居然是因为上初二时,他为了逃避留校补课而参加学校的田径队,接下来自发参加了市里的中学生田径赛,得了名次后被体校收录了,多年的苦练后,他一战封神。
另外一个更戏剧性的是举重冠*李雯雯,当年12岁的她,书没读好,身高1米7,体重88公斤,体校来选苗子她因为太胖落选,被父亲嘲讽“干啥都不行,体校都不要”,她一气之下,自行联系了体校教练,要求以试学的身份参与体校学习。幸运的是,学校要了她,校长建议她练举重,就这样进了体校,21岁奥运夺冠。
这两位奥运明星靠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冲劲,自我发掘了自己天赋,可喜可贺但却很难复制,他们的成功更说明天才被发掘真很有偶然的成分,差一步就是完全不同的命运。
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受限于他们的见识和天性,能自我发掘天赋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和等着体校的星探教练来发现你家孩子一样低。
等教练自动来发掘我们的孩子不靠谱,等孩子自主发掘更不可靠,那只能靠谁了?只有父母!应当也必须是父母!
02
也许有父母会说,我啥都不懂,怎么发现呢?学习马龙、陈雨菲和全红蝉的父母啊,带孩子各个地方试试,万一就有了呢?
自己不懂很正常,找懂的人,教练不来,我们可以去啊。文化不行,可以试一下体育。跑步不行,可以试一下游泳。体育不行,可以试一下艺术啊。
那要是孩子看起来啥都不行呢?
孩子的天赋可不一定都是像我们想的那样,都是以我们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很多时候,孩子的天赋反倒是以父母不能接受的方式出现的,陈雨菲、全红蝉小时候都有能量足好动能折腾的特点。看得懂的父母把这个看作运动天赋,看不懂的父母只觉得孩子太难带了。
所以,孩子有什么明显让你欣赏的特点,可能是天赋所在。
孩子有什么明显让你讨厌的特点,父母亲更要注意,这也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天赋所在。
03
万一经过各种尝试和验证后,孩子确实没啥天赋呢?
这里有一个重要区别,父母是要帮助发掘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发掘孩子成为奥运冠*的天赋。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东西,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奥运冠*,发现孩子的天赋不能太功利,成不了冠*,成不了明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胜利。
很多家长之所以看不到孩子的天赋,并不是孩子没有,而是要么懒得管,要么看不上,觉得这能成什么事。很多父母要的其实不是天赋,而是冠*。
这跟全红蝉夺冠之后,一夜之间全村、全县、全市乃至全国各种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亲戚、朋友、领导一样。
以前孩子一家人挣扎在贫困线,借几十元都费劲,母亲生病治不起,14岁的孩子在全国人民前的那句“拿冠*就有钱给妈妈治病”一句话让人眼眶红。
等孩子一举成名后,家门口的垃圾有人清走了,门前的路修了,医院也有人治了,给钱给关心送温暖的络绎不绝。
真所谓“当你成功后,周围全是好人。”
我们不苛求外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就是现实的人之常情。
但我们作为父母不能对孩子也这么现实。
我们不能眼睛只看到奥运冠*。
我们要把我们的孩子当成那些得银牌、铜牌甚至没有奖牌仍然在奋斗的其他选手一样,不要说他们当中未来还会出现冠*,就是没有成为冠*,他们也因为努力而成为了更好的人,他们都值得我们的喝彩。
所以对于所谓没有天赋的孩子,或许他/她喜欢和擅长的那一点点小事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只要有一件事他做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就已经可以成为他努力的起点了,小心呵护孩子的这一点努力,推动它,鼓励它,让小努力成了小优势,小优势又反过来促进更多的努力,慢慢形成正循环,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与其说孩子没有天赋,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像学走路一样地,慢慢地培养起来。
全国著名的儿童优势教练刘佳在她的课程里提供了一张儿童优势词汇表。
每一个词汇代表一种优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么多大大小小细节,其实都有可能藏着孩子的天赋,也都有可能被发展成孩子的优势,这个表格就是给父母戴上天才的显微镜,有了它,孩子身上到处都有可发掘的天赋。
04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地球人都知道的事——相对于努力,天赋其实没那么重要。
就像那句扎心的话:很多人根本没有努力到需要拼天赋的程度。天赋不过是起步而已,没有后天的苦练,奥运冠*成不了冠*。
巩立姣12岁进体校训练,历经4次奥运会,几次败在同一个对手之下,才在32岁的时候拿到了金牌。
上述25奥运明星里,每一个都负过伤,不,我敢断言,所有的奥运明星都受过伤。就像何雯娜说的那句话:“我全身上下只有头发没受过伤”。
跳水皇后郭晶晶曾因严重摔伤休息了一年,之后变成一腿粗一腿细,成了没有教练要的半废人,要不是恩师的支持鼓励和她本人的坚强,跳水皇后的奇迹恐怕就没了。就算是这样,她最后还是因为长期跳水对视网膜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医生警告再不停止跳水就要失明了,这才不得不退役。
了解了这些奥运冠*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后,所有人都会承认,和努力相比,天赋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你甚至无法说明白到底是努力还是天赋成就了冠*。
游泳传奇菲尔普斯有句话:正是你在黑暗之中的努力把你推向了光明!
It’swhatyoudointhedarkthatputsyouinthelight!
完
著名优势教练刘佳在未来春藤里给父母的优势教育课,扫码免费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