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中国乡镇体校隔绝

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515/4173930.html

你好呀,这里是乡村笔记。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不用读书不用上课,不用写烦人的作业,能每天开心地玩就好了。”

真的有可以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的学校吗?

有。它的名字,叫做体校。

01大山深处的体校

“知乎上说,体校就是体育馆比教室多的学校。”

年9.29号,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一位身材娇小的西北姑娘为中国田径队夺得了世锦赛首金。

在田径馆里,宽阔的场地、各式的专业训练器材,还有平坦整洁的路面,都在如虎添翼。但她在最开始训练的时候,是“两腿土”。

她来自甘肃定西,母校兰州市体校,十年前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们奔跑、竞走的训练场其实就是大片的*土,一天下来校裤自膝盖以下的部分全都像被染了色似的。

十年前,十年后

“体校”这个词往往会让我们联想的还是国际比赛上指哪儿打哪儿的乒乓球运动员,以及网络上关于出身农村的奥运冠*卖金牌的新闻。

不过作为中国体育体制的一部分,今天,体校从乡村、十八线小城市到北上广深都遍地开花——

在西北的一座丝绸古道重镇,车窗外是长云暗雪,阴沉的天空里有肉眼难辨的*沙飘飞。

从市区的车站到体校,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比较偏远,没有通向学校的公交车,一路上的坡道颠簸会让你体验很多次如同体操运动员在单双杠上“跳跃飞翔”的惊心动魄。

走完一个个长坡后,是一所学校孤零零地立在山坡上。周围没有其他建筑或店家,路上没有学生——教室寂静,体育馆传出球类撞地和沉闷喘气的声音。

知乎上关于体校就是“体育馆比教室多的学校”的回答,似乎是真的。

02体校少年:让老师“哭着”下课

刚来学校,办公室的老师就热情地向我们诉说着那些年自己经历过的“磨难”:

1

“我刚来的时候经常哭着回办公室。”

有一次老师在上面讲课,两个学生在那里一直不停地说话,男孩子把女孩的手拿起来亲了又亲。

老师忍不住说了他们几句,学生蹭地一下站起来说:“我打扰你了吗?事儿真多。”

当时老师在讲台上气得发抖,哭着出去了。

2

老师间曾有这样的对话:

“你看那个学生,长得挺帅,家里也很有钱。那次学校组织他们出去参观学习,他买了一个包挺好的,想着我也买一个,结果一看标价就立马放下了,+(品牌是Burberry),他给妈妈买的礼物更是贵得令人咋舌,听说是这边的首富。”

03体校老师:像风一样自由上课

校长说:

在我们学校当老师是最轻松的,尤其是女老师,完全没有压力。

然而等我站上讲台的时候我才知道,压力果然是没有的,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课堂”。

之前,学校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带全校的一科,课堂45分钟被分成:5分钟学习+40分钟聊天或睡觉。

01

高三语文课灾难现场

“你们的课上到哪了?我们该学习必修5了吧。”

“老师,你随便吧,之前的书我们都没上。”

“啊?那你们上课都讲什么了?”

“我们老师一上课先讲几分钟书,然后就讲学校发生过的事,讲以前的学生……”

02

初中语文课堂“失控”现场

最近上文言文,学生昏昏欲睡,想让他们演一演书里的故事情节。

“同学们,老师已经给大家梳理出来了文章的意思,现在我们找几位同学来演一演。”

原本各忙各的学生就像沉默的火山突然爆发了一样,嘶喊着,期盼着,跃跃欲试。

一个个的把手举得很高,嘴里不停呐喊着“老师”,有的直接冲到讲台下面,渴望的小眼神死死地盯住我,嘴巴里单曲循环“老师我来!”

第一组的演出效果差强人意,底下同学还不等他们下台,就又开始新一轮的呐喊:“老师我来~老师我来~老师我来”。

选完人物后好多人热情不减,有学生直呼“老师我演马车”,我愣了一秒钟回答:“好,你来试试”。

出场的效果很惊喜,两位学生一前一后,一个半勾着腰演车座,一个站着当马,后面的抓前面的衣服;

另一个同学“坐着车”,双手抱着“马”头,嘴里吆喝着“驾,驾!”,他们推开门进来,掌声笑声一齐迸发。

这是他们的课堂,我只是来当观众的。

04坐在学校里,与教育隔绝

这里的孩子曾经也和其他人一样,在父母身边,在当地的普通高中里日复一日的学习,因为成绩太差被原来的学校抛弃,因为打架闹事被开除。

他们刚来到这里时,也曾对学习也曾抱有一丝幻想和热望,但是真实的学习氛围却让他们的心死了。

最初,整个学校加上老师才几十个人。教师的任务只是看管学生,别让他们闹事。上课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可以睡觉、聊天、游戏。后来学校规模扩大,开始对课堂有了要求和管束。

但学生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丧失了改变的能力。

一位新来的语文老师说:

“你知道吗?我今天在高一的班里站了一节课,一进去窗帘全拉着,都趴在桌子上睡觉呢。我看着有两个醒来的,也在那低头玩手机,没有人在乎讲台上站着的是谁,当时看着他们眼泪在打转转,我觉得他们毁了我。”

学校是“小初高”一贯制,也就意味着当孩子被送进来后,就可以不再担心没有学上的问题了。这里不论分数,不管教学成绩,只看训练,靠体育技能来交人生的试卷。

训练的时间远大于学习的时间,甚至可以说因为训练而不能学习,早起的跑步直接导致了学生课堂上的困倦,下午训练的辛苦和枯燥让晚自习变成了放松娱乐的时间。

这是体校学生的一天:

5:00晨跑(3-8公里不定)

6:30开始吃早餐,回宿舍洗漱

8:00在楼下集合站队,晨训

8:15在教学楼上早自习,内容是观看体育新闻、直播

8:30上课,30分钟

10:20-10:50大课间,自由活动

12:00下课,楼下站队集合吃饭

13:00-14:30有的午休,有的训练

14:30-18:00训练

18:00吃晚饭

19:00楼下集合

19:30-21:00晚自习

21:00-22:00晚训

22:30熄灯

周末少有假期,大多被安排了训练。有的外省的学生基本一年回一次家,暑假会在学校继续训练,有的寒假会去其他地方冬训。

可以说,他们在学校里与世隔绝,也与“教育”隔绝。

05他们还是会成长,以残忍的方式

班级的每一位教练都是校长亲自面试,亲自选拔确认,拿过金牌、能力非凡,体校的名声也是靠他们的训练成绩撑起来的。

每一位学生由教练亲自去招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训期后,去留也是教练说了算。

学生的一切事务都和教练有关,请假出行必须由教练亲口允许;学生们有什么事第一时间会告诉的人也是教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了解教练,看队员就知道了。

在这里,没有学科老师存在的丝毫影子。

“tmd”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口头禅,冲冲的语气,霸道的神情,时刻攥紧要挥上去的拳头,都让这些孩子无形之中成了教练的复制品。

——这里培养的,是“听话听指挥”的产品。

“那次我们学生打架,满楼道都是人,根本劝不住,有个男老师去劝架一下子就被踏倒在地上了,学生没有一点防备意识,好不容易平复下来,教练张口就是‘谁敢欺负我们队的,把车里的棍给我拿上来往死里打’。”

学生拿谁“吓唬”都没用,唯独听见教练二字才温顺一些,以暴制所有或许就是学校里最晦暗的秘密。

一个学校想要出名,只要有一个站到顶峰就够了,剩下的人他们走在去往顶峰的路上,一边走一边痛哭流涕。

体校的学生没有繁重的课业,没有升学的重担,但大部分人都不会是“奥运冠*”。

他们像困着的斗兽,丧失了用头脑思考的能力,渐渐被暴力“驯服”,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在青春年少时没有被社会抛弃,没有早早地遭受社会的阴暗,找到了“临时的舒适的窝”。

他们还是会成长,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

文/璠

图/来源网络

编辑/刘恩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jj/8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