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吴敏霞老公收到病危通知书再也不敢

最近,

奥运冠*吴敏霞在社交平台分享了

自己第一次签病危通知书的经历......

原因是她的老公张效诚吃了3斤小龙虾后,

住了一周ICU。

张效诚在视频中谈到:

自己独自吃了3斤小龙虾,喜欢掀虾头,吃里面的那个*。吃完第二天身体出现乏力和发烧症状,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的情况下,也没有太在意。后来还曾经去健身房健身,随后病情加重,尿液也变成了酱油色。

医院检查发现肌酸激酶飙升,达到了,而一般普通人正常值是(上限)。得知是患了一种叫“横纹肌溶解症”的疾病,直接住进重症监护病房(ICU)。因为病情相对严重,吴敏霞作为患者家属还为此签署了病危通知书。

吴敏霞夫妻拍这段视频,是希望提醒他人,吃小龙虾不要吃虾头,运动也要注意循序渐进。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顾名思义就是肌肉中横纹肌溶解的一种疾病,属于运动损伤。

在人体的肌肉中,心肌和骨骼肌都有横纹,由于运动损伤使得肌肉细胞膜遭到破坏,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尿液呈现酱油色,很多人出现这种症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

常见症状:

除了酱油色的尿液之外,横纹肌溶解症还有浑身肌肉疼、恶心呕吐、水肿等外在表现。

除了过度的运动,中暑、体温过高或过低、肌肉挤压伤、药物、*物、感染、炎症、某些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也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吃小龙虾

真的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中医院肾内科赖德源教授曾接受采访称,目前,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确切原因仍未清楚,有报道称与进食小龙虾发生哈夫病有关。哈夫病指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症。

该病最早于年在波罗的海的哈夫港湾发生。后来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以及中国北京在年都有过报道。

其流行病学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产品史,怀疑含有某种生物*素。该病偶尔呈短时集中发生,与大量食用相关的水产品及个体因素有关。

另外,还可能是洗虾粉的*素。有些商家为了把小龙虾洗干净而使用洗虾粉,洗虾粉可能会含有某种*物。

此外,个人体质对小龙虾中的某种物质敏感也可能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因。

看视频,听听医生咋说↓↓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可以吃,但记住这几点!

1.小龙虾头不要吃,富集重金属

当吃小龙虾时,摒弃重金属富集能力强、释放能力弱并缺少食用价值的鳃和肝胰腺,也就是不吃头部,保留腹部肌肉部分,也就是食用“小龙虾仁”,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国内外研究发现,小龙虾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特性,在水里生活过程中,富集的重金属污染物一部分会转移到小龙虾的外壳并随脱壳而被转移到体外,而另外一部分则通过鳃或摄食过程进入体内,在小龙虾的肝脏、肌肉、鳃等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上海市静安区环境监测站吴继明等研究发现,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含量有组织差异。鳃中的铜、锌、铬、镉、铅的含量居首位,腹部肌肉中的锌、铬、镉、铅含量最低,螯足肌肉中的铜含量最低。

2.不要吃街边爆炒的,一定做熟

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伟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有些街边大排档的麻辣小龙虾是快炒的,先用油炸,然后用辣椒、花椒等调料快炒后上桌,烹调时间很短,不能保证将小龙虾中的肺吸虫幼虫完全杀死。⑥

虽然现在人工养殖的小龙虾一般没有什么寄生虫,但是也不排除万一,所以还是做熟做透比较好。

3.吃小龙虾一次不要太多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养生专家赵利仁在年接受沈阳晚报采访时谈到,小龙虾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人体每天能够吸收的蛋白质只有30-50g,约合六七只正常大小的小龙虾所含蛋白质的量。

如果一次食用几十只,过多的蛋白质无法被人体吸收,就会给肾脏带来一定的损害。

因此,建议,爱吃小龙虾的人们适可而止,吃一次别超过七八只,另外每周吃小龙虾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4.身体蜷缩的小龙虾更新鲜

国家特级烹调技师王志强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如果发现龙虾的尾巴是直的,那么这些龙虾就是死虾,千万不要吃。如果是弯曲的,蜷缩着身体的,就表示是活虾,可以吃。

-来源:武汉晚报、江苏市场监管、大专家、健康时报-责任编辑:简单

往期精彩回顾

1、青岛发布最新检测情况通报!

2、青岛连夜开展全城核酸检测,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倡议…

3、都是套路!网友参加冒牌“上海一日游”,评论区成大型吐槽现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jj/6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