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美鱼
孩子写作文讲空话套话?叙事空洞无物?论述逻辑混乱?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不辨男女似曾相识?不要紧,知名作家怀旧船长将在年春节期间举办“三才作文强训班”,倾力打造小批青少年写作能手。
1.学生学习写作的八大认识误区 1认识误区一,是“必须有生活积累”。怀旧船长的孩子不到五岁,连字都不会写,也没有任何人生阅历,但并不妨碍她创造故事,几乎每晚她都要自己编讲《柜子和门的故事》,现在差不多成为一个“连续剧”。写作,说到底只是一种表达。按照传统的写作教学逻辑,一个人必须经历丰富、体验无限,才具备创作的基础。事实上,很多作家本身并没有什么传奇的经历,而那些身经百战或是一生坎坷的传奇人物并没有写出什么传世之作。这是因为写作的内核是思维的开发和运用,有条件体验当然能使作品增色,没有条件也可以通过思维的训练找到写作的法门。这与名家传授武功异曲同工。至于“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这是上升到一定高度的问题。对于初学写作而言,还没有达到这个层面,因此不必拘泥于文艺理论。
2认识误区二,是“抄范文、背成语”。《作文选》一般是同龄人创作,虽有可取之处,但尚未达到语文课本选登的那些经典文章的层次,就算背下来也只能应付考试。而“抄范文”最大的害处是不自觉地进入别人的“套路”之中,阻碍了自身的认知、想象和创造。每一位孩子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如同一汪清泉溅泻而出,本来是成河成江的好材料,却因被装进盆里桶里,或被放入池塘,成为死水。“背成语”也是“自杀型”学习方法。成语是历史长河中荡涤出来的语言精华,有“一句顶万句”的功能。但是对于初习写作者而言,背诵若干成语后将其堆砌在一起,以为言简意赅,殊不料这些浓缩的“语言药丸”是维生素,偶尔服用可能有效,但天天当饭吃就要不得了。成语用多了,自然就封闭了思维,关闭了想象力的大门,越写越觉得无话可说,最后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干巴说教就不足为奇了。
3认识误区三,是“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字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被误读了。一个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孩子,每天几乎是两点一线。就算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仍然平淡无奇,怎么会有那么多“真人真事”可写?老师们请扪心自问,您的经历真的可以写成“感天动地”的故事吗?如果不能,又有什么理由要求被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所以,“真”的实质是思想感情的“真”,是意识、认知、向往的“真”,而不能要求学生必须写亲身经历的事情。吴承恩没有去西天取过经,写出了情节曲折的《西游记》;二月河没有当过皇帝,但不妨碍他创作康、雍、乾盛世的帝王生活;那些写科幻巨著的作者很可能连飞船都没有坐过,其思维天上地下畅通无阻。赋予故事和人物的灵*和精神,并不需要亲身体验,仍然是思维和想象的发挥,只要写得生动具体就是好文。
4认识误区四,是“必须能写才能教”。现在很多家长对语文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认为如果老师不能写出好文章,那么就不能指导孩子写出好作文。按照这个理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子女都是作家,所有奥运冠*的教练都应该是冠*。事实并非如此,指导、监督和验证是另一层面的工作,只是需要掌握专业的技能并加以验证。怀旧船长曾在中国船级社(原国家船舶检验局)工作十余年,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监督和检验船舶的建造和运营,但船级社的验船师并不会造船,只是依据国际船舶规范标准去指导造船厂和船公司,确保各类船舶的质量。同样,老师或作文教练的工作是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并不需要与学生“拼创作”,甚至写作水平一般的家长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方法,让孩子从小打牢写作基础(本号即将连载怀旧船长的《三才作文》训练法免费公开课,敬请广大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