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的戈国龙教授是佛医堂非常推崇的一位修行导师,曾经在佛医堂多次举办过讲座。本文是戈国龙教授在年时所写的一篇文章,不是近期作品。但现在正值里约奥运期间,佛医堂编辑搜出这篇旧文重读,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考。
八月北京正值奥运会,我也给予了一定的 比如马琳与王浩的单打冠 之争,从技术实力上看,二者相近,王浩还要略胜一筹,所以关键看临战时的心理素质与精神状态,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水平。能不能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又需用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相反相成”的原理,只有不计成败,放下私心杂念而彻底专注于当下的拼搏,才能放手一搏,打出自己的水平。
如老子所说,“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越想赢球的人往往越不能如愿,越能放下的人也就越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得”与“失”的辩证法。显然,每个有机会进入决赛的人都非常渴望取得冠 ,但恰恰是在比赛时能忘掉冠 的人能取得好成绩。马琳对冠 的渴望丝毫不亚于王浩,但经过多次决赛时的失败,他终于有所悟了,所以在心理上不再患得患失,而是全力于打好每一个球,终于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而如愿夺冠。
王浩当然也想夺冠,但心理上没有完全放开,打得有些紧,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高手之间本来就实力相当,只要一点点心理上的差距就足以导致失败。每一个冠 的产生,都是长年累月艰苦训练的结果,他们所达到的专业水平远非一般人所可比拟,但也表明了人所具有的无限的潜能。
真正的修道有成就的大师,他们的精神境界也远非常人可及,而他们所代表的水平,也正足以表明每一个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这里应该区分专业水平与一般的普及水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要指望他们也能达到专业水平,那是不可能的。然而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而有所收获。修道也是如此,一般的宗教徒不要指望他们也能达到解脱、成道的境界,他们还是要过好正常人的生活,而修道的智慧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点亮光,添福添慧。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修道,但不要奢望每个修道的人都“成仙成佛”,而应立足于“做人”。离开了现实而盲目地想要快速成佛,就会成为一种妄想。
真正的修道境界,只有极少数用他们全部的时间精力投入于修道、以修道为人生唯一大事的人才有希望达成。所以,我们必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走自己的路,但永远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强加于他人,也不要因为他人的目标而影响自己的道路。
佛医堂流通处推荐:佛医养生茶——飞天茶
编辑声明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