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观察者网邓睿侃王慧23年运动生涯,59个世界冠军,她是中国的“冰雪女王”——杨扬。20年前,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以44秒的成绩在短道速滑女子米决赛中一举夺冠。那一刻,她为中国队打破“魔咒”,实现冬奥金牌“零的突破”。作为运动员,杨扬参加了3届冬奥会。然而,她和冬奥的缘分,不仅如此。20年后,中国北京,杨扬即将迎接自己的第4届冬奥会。这一次,她的身份不再是运动员,而是北京冬奥组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我很幸运,”杨扬说,小时候拿冠军是我的梦想,后来实现了。没想到退役之后,我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和筹备,能在家门口办一场奥运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扬经常说,一届奥运会,运动员的问题解决了,奥运会就成功了98%。在有关运动员的事务上,北京冬奥会准备得怎么样?我们在哪些项目上可以有所期待?在个别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将体育政治化的当下,作为一名曾经的奥运选手和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会对全球运动员说些什么?在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之前,观察者网专访了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中国第一位冬奥冠军——杨扬以下为采访实录:观察者网:您作为运动员参加了3届冬奥会,对于冬奥会有很多亲身的体验。今年北京冬奥会,您的身份不再是运动员,而是作为年北京冬奥组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参与其中。在您看来,在有关运动员的事务上,这届冬奥会筹备得怎么样?您期望得到运动员怎样的评价?杨扬:在申办冬奥会时,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就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个理念,发挥运动员在筹办工作中的作用,北京冬奥组委会成立了运动员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包括我在内,共有19名委员,包括现役运动员和退役运动员代表,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和夏季运动项目运动员代表以及残疾人运动员代表。中国冬季项目的发展相对而言有些薄弱,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吸收夏季奥运会有经验的运动员,来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乒乓球名将王皓和射击奥运冠军杜丽,这两位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就来自夏季项目。在筹备过程中,19位委员结合自己的经历,通过定期会议、日常沟通和协调为组委会建言献策。我们经常说,一届奥运会,运动员的问题解决了,奥运会就成功了98%。奥运期间,不管再大的官员,都是为了运动员参赛好、训练好服务的,大家都是运动员的服务生。而运动员委员会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就是为了让运动员得到更贴切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运动员作为奥林匹克的使者或者明星,他们的表现会影响很多人,这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以往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会时,我们可能会挑一些中国的优势项目来转播,但我可以告诉大家,即便是不优势的项目,也非常非常好看。这一次奥运会在自己家门口,又是春节期间,我相信中国观众会大饱眼福。在饱眼福的同时,大家也可以去体验冬季运动。最后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因为这届冬奥会喜欢上冬季运动。无论是中国在申奥时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的目标,还是冰雪运动未来的更好发展,冬奥会都是特别好的契机。最后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做好服务,他们就会第一时间把自己好的感受传递给世界,成为北京奥运会特别有说服力的大使。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地为运动员参赛做好服务。观察者网: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向组委会提出了不少建议,能不能跟我们分享几个具体的例子?杨扬:委员们提出了很多建议,照顾到了很多细节,比如说,花样滑冰运动员经常会有衣服破裂、拉锁坏掉的现象,中国代表团冬奥会花滑首金获得者赵宏博建议在现场提供一些针线包,以备不时之需。中国花滑组合隋文静/韩聪图源:国际奥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