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文/福布斯中国
年,15岁的申剑看了一场小轮车比赛。“好酷!”他感叹。但当时的他未曾想到,18年后,小轮车已成为他的事业,成为他33岁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道痕迹。
申剑,中国最优秀的小轮车(BMX)选手之一。他曾获得-年中国极限运动大赛冠军,-年上海极限运动挑战赛冠军,同时担任中国极限运动大会第一届推广大会代表人。投身极限运动近20年,小轮车上的申剑一次又一次接近着他的“极限”。他说:“没有翅膀我一样能飞。”
少年时期的申剑处于“散养”状态,家、父母单位、学校分布在不同的市辖区,“野起来乱跑乱窜”是申剑对那段时光的回忆。接触的人多了,他从小就养成了开朗外向的性格。当时正值世纪之交,对大多数人来说,小轮车是一个新奇的存在,上海尚未建成专业的极限运动训练场,申剑几乎跑遍了上海市区练习小轮车。申剑的父母是普通职工,之前从未见过“跟自行车不太一样”的小轮车。“他们不理解我玩这个(小轮车),但也没有过多干涉。”
“最开始的时候,真的困难,很孤独。”申剑回忆道,“我有空就和朋友一起练车,到处找场地。”与此同时,小轮车耗材昂贵,零件需要经常更换。除了车手的个人技巧,有时更好的设备能表演出更好的效果。在得到厂商赞助之前,申剑不得不依靠大大小小的表演获得资金支持。
几年后,当17岁的申剑把第一个BMX青少年组冠军交给父母时,他们的默许成为了最好的鼓励。申剑决定做一名小轮车职业选手,继续走下去,走得再远些。
这一走就是18年。
在无数次的练习中,申剑的两个脚踝骨折过,手骨裂过,肋骨也断过。谈起这些,申剑的神情很平静,“对我来说,伤痛好了就继续玩下去。”在他看来,这就是小轮车甚至是极限运动不断挑战、不畏痛楚的精神,也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荣誉和伤痛背后,他还得到了更多运动之外的收获。年起,申剑师从小轮车教练GeorgeJackson(乔治小马哥),他来自澳大利亚。为了跟着老师更好地学习,申剑学会了英语。第一辆小轮车失窃后,申剑空闲时间就去迪卡侬兼职。他赚到了买车的“第一桶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人情世故。申剑还认识到更多玩极限运动的同好。怎样穿衣搭配,才能既舒适又有范儿?用哪个摄影设备、什么拍摄角度能拍出最好的飞行效果?哪些类型的音乐更适合做小轮车表演的BGM?学习、社交、审美……这些都是小轮车给予他的更多的“可能性”。
“小轮车是我的兴趣、我的事业,我现在更愿意把它称为一种生活态度。”申剑说。目前来看,以小轮车为代表的极限运动正在慢慢“去小众化”,走向更多人的生活中。
申剑提起了上海新江湾城的SMP滑板公园,那是他经常去的练习场地。起初,除了专业选手,鲜少有普通市民知道。但现在,经常能看到戴着头盔、护具的年轻人在公园里练习滑板和小轮车。在中国小轮车运动的发展进程中,申剑是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随着运动国际化趋势加强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极限运动将会走向何处?
年东京奥运会,小轮车被国际奥委会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时入选的还有攀岩、冲浪、滑板。谈及极限运动未来的发展,申剑的态度非常乐观,他认为中国未来将会是极限运动大国。
这其中少不了体育的发展逻辑。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公元前年举行,古希腊人为了纪念奥林匹亚神举办了一场体育竞技比赛。几千年后,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下,极限运动“破圈”奥运,无疑为奥林匹克注入了新鲜血液,完善了整个体育系统。
突出自我的挑战性、无处不在的高危性、冲破束缚的无规则……这些都是极限运动的特征。申剑眼中的极限运动是一种个性表达的方式。“年轻人喜欢新奇的东西,更乐于表达自己。极限运动加入奥运会代表着青年文化正在被世界看见。”以小轮车为例,每个小轮车车手都有自己的偏好,起飞、落地,看到动作你就会猜到是哪一位车手的表演。
“很多传统运动讲究‘童子功’,对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有着严苛的要求。极限运动会更加宽容。”申剑说。在他看来,小轮车是一个友好的全年龄运动。相比于山地车,小轮车更加小巧、轻盈、趣味性强,适合城市骑行。身高cm的申剑常常骑着不到半米高的小轮车作为代步工具,他3岁的儿子也会偶尔骑上父亲的小车。“也许有一天自由体操会被城市跑酷取代,当然,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申剑打趣地说道。
在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到年预计将达5.3万亿元。极限运动虽是一个新兴赛道,却表现出了极高的发展潜力。智能科技硬件、运动服饰、IoT设备革新、运动设备升级等领域新品层出不穷,极限运动面对着一片蓝海。“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参与极限运动,和我一样爱上它。”
在访谈的最后,申剑邀请我试骑他的小轮车亲自感受。当然,我是一个笨拙的初学者。但当我站在踏板上,凭风骑行的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小轮车带给我的“自由感”。
我想到皮克斯动画《心灵奇旅》里热爱爵士乐的男主角,他笃信爵士是进行时(jazzing),是玩出来的。即兴而来,至兴而归。他似乎和申剑有些类似。“我从不理会别人怎么评论我,玩得好与坏,只要自己觉得做到了,开心了,我就足够了。”申剑这样说。
生活本身也是如此——不是静态的目标,而是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