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十年人物特辑二杨伊琳从盛放到沉淀

文字

王诗涵

图片

来自网络或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彭书慧

排版

周旦烨

人声鼎沸的赛场,座无虚席的看台,蓝色的长垫上,一个身穿红色体操服的小精灵,轻盈柔美的身姿,在高低双杠上倒立、旋转、飞跃。利落干脆地完成一整套动作后,她稳稳落地,而后张开双臂,对世界展露出最灿烂和自信的笑颜。

这是年的杨伊琳,那时候的她像一朵明媚的小花,在那片凝聚了万千目光,挥洒了万千热血的土地上耀眼地绽放。每一帧的灵动,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国人的心间,世界记住了她。

十年后,电话那端的杨伊琳向我们缓缓讲述她的成长,她的声音清脆温柔,却格外地坚定和沉稳。-,从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到大学生、舞者、校园乐队主唱、裁判……每一个新身份,每一次新尝试,共同构成了她充实又精彩的人生十年。

盛放:挥洒汗泪的体操岁月

杨伊琳5岁的时候被广州花都市体校的教练看中,从此与体操结下不解之缘。15岁的她已陆续斩获诸多国内比赛的冠*,尤其擅长高低杠。年,她凭借超人的天赋和稳定的发挥,顺利调入国家队,第二年就代表国家征战北京奥运的赛场。比赛结果更是不负众望,16岁这年,杨伊琳斩获一金两铜(女子体操团体金牌、个人全能铜牌、高低杠铜牌)。

进入国家队仅一年就能参与奥运团体比赛,这在体操运动员中并不常见,“确实有些恍惚,许多人训练三四年也很难获得这种机会。”面对一些质疑,她没有反驳或抵抗,只是埋头精心训练。用成绩证明自己的资格,才是最强有力的回应。

进队之初,杨伊琳的训练目标是先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再稳步增加难度,达到成人赛的标准。奥运比赛前,除了团体争金的目标,教练没有给她施加太多压力。在个人比赛上,杨伊琳没有争金心态,她的想法简单而纯粹,“场上的每一次发挥都极为难得。我告诉自己,抓住这个机会,表现我的水平,让裁判和观众记住我,这就够了。”

年备战奥运

年8月13日,由程菲、杨伊琳、江钰源、何可欣、邓琳琳、李珊珊组成的中国女子体操队成功创造了历史,为中国夺得第十四金,这也是中国首次夺得女子体操团体金牌。这块金牌着实来之不易,美国队紧追不放,仅以1.分之差位居次席。

首先进行的是跳马项目,杨伊琳打头阵,为比赛开了一个好头;她也在高低杠项目中平稳发挥,漂亮地完成了动作。前两项结束后,中国队领先美国1.分,稳稳地拉开了分差。

领奖台上,六个小女孩由高到矮站成一排,身穿红色队服,右手高举鲜花,左手展示金牌,她们个个昂首挺胸,朝气蓬勃,展露着最灿烂的笑容,眼角闪烁着泪花。杨伊琳是哭得最惨的那一个。国旗冉冉升起,观众欢呼呐喊,回想起那一刻,她形容自己“哭的跟*一样”,以至于教练和队友在后来的训练中也一直拿她打趣。

直到现在她也一直在想,当时自己到底在哭什么。或许是因为在激烈的比赛中顶住了来自美国队的竞争压力,或是因为她们向世界宣告了中国队世界顶尖的水平,又或者于她本人而言,这份成绩证明了自己立于世界赛场的资格,以及十几年来的努力。“是血液里的那种共鸣吧,我们完成了体操人阶段性的使命——中国体操队创队五十多年,我们拿到了女子团体奥运冠*!”说到这里,杨伊琳有些激动。

中国女子体操队领奖瞬间于年北京奥运会杨伊琳左二

年8月15日,在奥运体操女子个人全能比赛中,杨伊琳杀入决赛圈。作为一名新运动员,有着极强的冲击力,加之主场优势,获得国内外观众和教练的一致看好,有望争金。杨伊琳告诉我们,与媒体或观众视角所见的激烈竞争氛围不同,处于比赛场内的她并没有太多杂念,只是专注自身,顺利完成四套动作就足够。相较于07年世锦赛的第六名,这枚铜牌是她的意外之喜,不仅象征着她巨大的进步,也是中国女子体操上的重大突破。她确实做到了优质且稳定的发挥,享受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

体操比赛精彩瞬间杨伊琳于年北京奥运会

她在8月18日的高低杠决赛也有着出色的表现,以预赛第一的成绩杀入决赛,最终斩获铜牌佳绩。高低杠是杨伊琳的强项。回忆起比赛时的一些小细节,她坦言,这或许是她唯一有杂念的一场比赛。“我当时是第六个上场的。教练问我要不要再出去活动一下,我说不用了。我就坐在地上看完了前五名运动员的动作,一边告诉自己哪些动作不能做太满,提醒自己不要失误。”

在与金银牌得主(中国选手何可欣、美国选手娜斯佳·柳金)起评分相同的状况下,杨伊琳是唯一一个下马动作平稳的选手,因此许多媒体和观众都为她的铜牌而可惜。杨伊琳谦虚地说,每一位进入决赛的选手都是有争金实力的。以挑剔的眼光看,她的动作其实并不完美,确实有许多扣分点。她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直到教练和家人提起,才有些失落,或许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她告诉我们,不论是个人赛还是团队赛,观众在奖台上看到的只有运动员的身影,而这风光的背后是整个幕后团队的支持。这个团队包括所有的领队、教练、后勤人员、医生……尤其是教练,运动员遇上好教练,好比千里马遇上伯乐,需要配合教练的计划、合理调整身体状态,才能在赛场上一骑绝尘。同样地,从申奥成功,到筹备、部署和执行,这场盛放在中国的奥运会,也离不开所有团队的辛苦付出。

年中国女子体操队与教练合影杨伊琳右二

年下台后的拥抱

蜕变:功成名就后,一切重新开始

在杨伊琳看来,奥运会的成绩只是她体操生涯的起点,她依旧在为更多更优异的个人成绩而不断地努力着。不幸的是,在年年底,由于运动量上增过猛,她患了一场急性腰伤(全称“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由于神经受到压迫,她根本无法完成体操动作,“走完几步路的瞬间就要趴到垫子上,别说抬腿了,一做动作就麻,甚至连正常人的生活都得不到保证。”

无奈之下,杨伊琳选择了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天,为防止肌肉粘连,护士“逼”着她下地走路,夹着钢板,绑着腰带;一星期后慢慢开始恢复训练腰腹力量。“我等于重新又剥了一层皮。”她告诉我们,虽然记忆中还有一些体操动作,但她一切的身体状况,譬如手皮、韧带全部回到了练习第一天的状态。有新教练监督她的身体恢复,原先的教练需要带领更多的新队员。“这个过程真的挺难过的”,她不仅要克服身体的煎熬,也在不断调整失落的心态。

“功成名就后,我又选择一切从头开始”。杨伊琳没有任何放弃前进的想法,仍旧坚持训练。但对于运动员来说,伤病和手术必然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的大小比赛中,她都没有恢复到最好的状态,甚至逐渐衰退,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亚运会结束后,她仍旧在练习,但渐渐减轻了运动量。直至年伦敦奥运会前,教练把是否继续参加最后两个月备战的选择权交给了她。杨伊琳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于是放弃了最后的集训,选择退役,结束了作为职业运动员的体操生涯。

没有机会拿到个人冠*,也没有学会她的偶像——霍尔金娜命名的动作,这是杨伊琳最大的遗憾,但如今的她已经释然。她也知道,即使没有腰伤,为冠*二字所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或许更加沉重,一切未尝不是最好的安排。

活在当下——这是杨伊琳的生活信条。“我对得起自己做过的一切,也没有什么可回头看的。”她这样说着,洒脱又坚定。

年广州亚运会杨伊琳担任火炬手

沉淀:平静时光里的勇敢生长

年,二十岁的杨伊琳步入校园,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系。从金牌运动员转变为一名普通大学生,伊琳面临着诸多挑战,她没有心急,给了自己一个学期的时间去慢慢适应全新的生活状态。这种改变最初体现在长时间的静坐上,“运动员是坐不住的,开二十分钟的会,我的腰就难受,根本坐不住。”

她感触更深的是,从前作为一名身披国旗的运动员,她代表中国体操队,个人的举止和行动必须得体,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成为一名学生后,她拥有了更广阔的选择自由。因此在校园内外的各种舞台上,我们都能看到杨伊琳的身影。她组建了一支校园乐队,担任主唱;她加入春雷话剧社,出演女一号;她也曾空降舞蹈节目《舞林争霸》的舞台,带来无数感动……

杨伊琳所坚持的人生态度是,从不给人生设限,对所有事物都保持最新鲜的态度,敢想敢做,不被他人的想法所束缚,只为自我与本心而活。她告诉自己,“你就是你,是杨伊琳自己,不是中国体操队的杨伊琳,不是其他任何的杨伊琳,想要什么生活,就去勇敢追求。”

她也不断在反省这一身份转变。准备演讲稿时,当她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重新审视从前的体操生涯,才第一次认识到,当年那咬牙坚持的训练和奋战,那为内心意志的牺牲与付出,是如此让人敬佩与骄傲。然而,那时候的自己,觉得这一切都是职责所在,理所应当。

杨伊琳的大学时光于北京体育大学

毕业后,杨伊琳选择继续在北京体育大学读研。

年,她作为冠*班的一员,奔赴美国明尼苏达州留学。十个月以来,她每一天都在细心地观察外面的世界,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譬如美国的体育产业、俱乐部文化,以及美国民众的体育生活。以俱乐部为例,美国的体操俱乐部不论规模、不论排名,他们的训练方式和发展态势都与中国的体制截然不同。

杨伊琳近照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留学

在许多观众的心里,体操的*金时代永远地定格在了。提到这里,伊琳谦虚地说,体操这十年,离不开无数前辈、教练和运动员们的努力与贡献。她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中国体操在现阶段面临后备人才缺乏的问题,我们需要改革创新,借鉴优秀国家(如美国)的体育经验,尝试新的方法。

坚韧不拔——这是杨伊琳对奥运精神的理解。伊琳时常会回看自己在08年奥运会上的表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那是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意味着十一年的刻苦训练得到了认可,今后更能站在更高的人生舞台,展望更辽阔的天地。十年间她也不断地经历转折,每一次都造就了更好的杨伊琳。

这条名为“中国体育”的十年长河里,写满了无数故事。无数热爱体育并为之勇敢奋斗、奉献牺牲的运动员们,是这千万故事的主人公。他们来过,留下过名字。他们曾欢笑呐喊,他们曾挣扎痛苦。他们也离开过。杨伊琳是这千万之一,在这闪耀的宇宙里,她的光芒微小却璀璨。

年8月8日广州省运会开幕式杨伊琳左二

当被要求用一个词语形容这十载光阴,杨她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精彩”。不论是体操健将还是普通学生,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她追逐人生精彩的脚步始终勇敢而坚定,永不停息。

年8月8日,杨伊琳应邀参与了广东省运会的开幕式。照片中的她,顶着一头清爽的短发,牵着小朋友的手走进现场。大手握着小手,过往的辉煌荣耀交织着未来的无限希望,寓示着奥运精神、体育精神的传承。

从盛放走向沉淀,这是杨伊琳的精彩十年。在奥运冠*的领奖台上拉开序幕。走下领奖台,她经历过伤痛,承受过失败,更在生活的磨砺中重生,自我蜕变,自我沉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jj/11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