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少女全红婵,她以总分.20,5跳3个满分,打破了女子10米跳水的记录。
当全红婵夺冠时,全世界都为她欢呼雀跃!
五跳三个满分,总分.20,这样的好成绩,连郭晶晶都羡慕不已。
在赛后的一次直播中,“跳水皇后”郭晶晶这样评价全红婵:
小全跳了三个满分,我觉得我都很羡慕,我跳了20年水,我也没跳过这么多满分,小全这一场比赛,她全都跳出来了。
郭晶晶直播时,谈到全红婵跳水3个满分
小红婵“一跳成名”,少部分人会说她是“运气好”,“大黑马”,“身材优势”等,兴许下一次比赛,全红婵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说风凉话的这些人,他们多多少少有点“羡慕嫉妒”。
央视名嘴 这样评价全红婵:她不是因为小,而站到跳台上,她是因为水平高,12、13岁就已经拿到了全国冠*。
小红婵的“世界冠*”之路,到底有多艰难?她成名的背后,又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1.
年3月28日,在广东湛江迈合村的普通家庭里,一名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全红婵”。
全红婵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在整个迈合村,有近户人家,其中38户是低保户,全红婵家也属于低保户。
小时候,除了5毛钱一袋的辣条,全红婵很少会吃到别的零食,小红婵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开一家小卖部,这样可以天天吃零食。
湛江气候闷热,水,对于湛江人来说,仿佛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
在迈合村周边,池塘随处可见,每年夏天,是小朋友玩水的季节,他们像青蛙一样,一个个“扑通”往池塘里跳,从没去过游乐场的全红婵,她也乐在其中。
年5月,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资深教练——“陈华明”,他像往年一样,到湛江市的五区四县,去挑选跳水人才,重点是农村基层小学,因为孩子们能吃苦,跳水是个苦差事。
在“迈合小学”的操场边,几个玩“跳格子”游戏的小朋友,被陈华明教练“盯上”,全红婵便是其中一个。
陈教练既然是来“大浪淘沙”,他必须测一测这几个孩子的弹跳力和爆发力。
在测试“立定跳远”时,身高约1.2米的全红婵,她居然跳了1.76米,陈教练立马将她写进“选拔名单”里。
古语有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误打误撞,7岁的全红婵,被“星探发现”后,她便开启了自己的跳水生涯,陈华明,当然也是全红婵的“启蒙教练”和“伯乐”。
2.
在全爸爸眼里,女儿“全红婵”不仅调皮捣蛋,而且学习成绩极差。
全爸爸深知女儿不是读书那块料,但他依然希望女儿能多读点书,正在为这件事发愁时,陈华明教练找到了他。
陈华明教练对全爸爸说:“你的孩子,已经被选中去湛江体校,是练跳水哦,只要你同意,我就可以带她走了。”
长期在地里干农活,全爸爸全然不知女儿有跳水方面的天赋。
全爸爸诚恳地说:“如果孩子真的喜欢跳水,那就让她去,如果她不喜欢,我当父亲也不能强求。”
陈教练给全爸爸解释:“孩子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训练的,去体校训练,会有 府补贴,吃住,被子这些都不花钱,还是挺不错的。”
听到陈教练的话,全爸爸说:“选上就去吧,反正有书读,如果不跳水,书未必会读下来。”
全红婵从小厌学,也是一枚“学渣”,一想到以后不用学习语文和数学,她高兴到整夜睡不着觉。
8岁的小红婵,为了逃避学习,她怀着一个贪玩的心,被陈教练带去“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跳台上。
一开始,小红婵觉得体校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久而久之,玩累了,她就想回家了。
在体校里,小红婵和其他孩子一样,一起生活,训练,不光在训练场上,在宿舍休息时,她也要进行倒立,压脚尖,压膝盖,拉韧带之类的运动。
加上体校是封闭式管理,天生调皮捣蛋的小红婵,她经常被陈教练“训斥”。
有一次,小红婵打电话跟爸爸哭诉:“爸爸,我想回家,教练打我的屁股。”
全爸爸虽然心疼女儿,但他却说:“教练打你屁股,是对的,你要听教练的话,现在苦,以后甜,不管训练有多苦,你都要扛着。”
除了叮嘱女儿要听教练的话,全爸爸还劝女儿要多读书,注重品德方面的培养。
刚满10岁的小红婵,爸爸的话,她听得似懂非懂,但她却一直牢记于心。
从那以后,不管训练有多苦,小红婵从来没有告诉过爸爸了。
在全红婵身上,除了调皮捣蛋之外,她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儿。
启蒙教练陈华明说:“队员当中,谁想欺负全红婵,都欺负不了,她的反击能力相当强,很像男孩子的性格,很冲,这是运动员必备的条件。”
平时训练,手机是要被教练没收的,到了星期六、星期天,教练才会把手机还给全红婵,让她联系家里寄几十块生活费,用于文具用品的花销。
其余时间,小红婵训练态度非常认真,每天路上跳~个,水上每天跳个。
通过刻苦努力,在她12岁时,小红婵告诉爸爸:“我被选进省队了。”
按理来说,全爸爸应该夸一夸小红婵,但他却风轻云淡对女儿说:“这样就更好,你越读越高,才有用。”
从8岁进入“湛江体校”,到12岁被选进“省队”,全红婵仅仅花了4年,进省队一年半,在全国赛中,全红婵两次夺冠后,成功进入国家队后,仅仅7个月的训练,在奥运会选拔赛的前三周,她才学完跳水的整套动作。
但在本次东京奥运会上,小红婵却以总分.20,5跳3个满分,打破了女子10米跳水的记录,并成功夺冠。
全红婵一跳成名,除了天赋和刻苦训练之外,她真的是一匹“大黑马”吗?
3.
短短6年的训练,全红婵一路过关斩将,出道即巅峰!
全红婵成功的秘诀,除了天赋和努力,她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家人的爱。
一、天时:
本次东京奥运会,全红婵夺冠,真是算上天“眷顾”了她。
根据规定,跳水项目组,运动员最低年龄不得低于14岁,若不是东京奥运会延迟到年,全红婵会与这次奥运会失之交臂,这算是天佑“红婵妹妹”吧。
二、地利:
湛江的气候,适合跳水项目训练,湛江人又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湛江体校的训练氛围浓厚,队友与队友之间,经常会相互比较,大家都有一股劲儿,运动员之间,也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
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设施虽然陈旧,但那里的器材,却是非常实用的。
这样的训练环境,更适合像全红婵一样的农村孩子,她能够专注,心无杂念去做好跳水这一件事,如果器材换成了高科技,估计全红婵没机会进体校。
三、人和:
全红婵“一跳成名”,离不开她的“简单”和“真实”。
央视著名主持人 说过:认认真真地,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出征前,全红婵并不知道参加奥运会意味着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全红婵把奥运会当作是一次平常的比赛。
奥运选拔赛之后,全红婵说:
跟谁比赛都一样,不管怎样,都是要跳好自己,想好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把自己超了,就行了。
当记者让她分享满分技巧时,小红婵说:“就是慢慢练,我妈妈生病了,但我不知道是什么病,我想赚很多的钱,治好妈妈的病。”
四、来自家人的爱
全红婵虽然家境状况不太好,但她从小不缺爱。
年,妈妈出过一次车祸,因肋骨受伤,她先后几次住院,为了不影响全红婵训练,一家人从来不敢告诉她。
在迎接即将隔离结束的女儿返乡时,虽然女儿是冠*,但全爸爸还是打算用“家的味道”,等待女儿归来。
全爸爸说:“她喜欢吃什么,我都会给她做,农村一般是杀鸡,再加两个菜,大家开开心心坐下来,一起吃饭,聊聊天。”
14岁的少女全红婵,一跳成名,除了天赋,努力,专注之外,在天时,地利,人和,家人的爱等,对她“夺冠”,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
按理来说,女儿夺冠后,全红婵的家人辛苦了大半辈子,他们本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全红婵夺冠后,很多热心的社会人士,他们纷纷说要给全红婵家捐钱,送房子,送商铺时,但全爸爸却说:“我不会消费女儿的荣誉,我要靠自己努力干农活,过上更好的生活。”
古语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全红婵一家人,我们看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
女儿夺冠后,全爸爸替女儿高兴的同时,他的心态依旧和往常一样,他没有因此而膨胀,也不消费女儿的荣誉。
现在的全爸爸,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准时下地干农活,他期待种下的柑橘,人参果,火龙果,甘蔗,蔬菜等农作物,能够卖到一个好价钱。
在金钱面前,全爸爸抵住了诱惑,面对全红婵的人生计划,他希望女儿继续在国家队训练,也希望女儿能够努力考大学。
这样纯朴的一家人,祝福他们未来的生活越过越好,也希望小红婵快乐成长,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继续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