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不愿自己的孩子像全红蝉一样当奥运冠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知道很多人会笑话我。文雅点的可能会说我不自量力,粗俗点的可能会让我撒泡尿照照镜子,毕竟成为奥运冠*需要天赋,祖坟上首先得冒青烟。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想说的是:即便我的孩子很有运动天赋,我也不愿意让他成为职业运动员。

这个问题来自我和妻子的一段对话,她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条新闻,说14岁的全红蝉以完美的临场发挥,在东京奥运会的女子单人10米跳台勇夺世界冠*后,有四家广东企业向其赠送了精装修的房子、商铺、40万现金和全套家电。

妻子说:你看看人家全红蝉,不仅优秀可爱,而且小小年纪就收入颇多,如果我们的孩子将来也能当个奥运冠*就好了。

我回答:除非孩子强烈要求,否则我不愿意让孩子们成为职业运动员。

我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职业运动员是一个头部效应非常明显的职业,换句话说就是赢家通吃。

成为奥运冠*,确实能做到名利双收,不仅有来自于国家和企业的可观奖金,还能为品牌代言挣到不菲的广告费,退役之后也有光明的前途。全红蝉之前,夺得金牌的跳水队前辈们很多都去了名牌大学读书,比如伏明霞和任茜去了清华大学,陈若琳、郭晶晶和吴敏霞去了中国人民大学。不出意外的话,全红蝉将来也会去名牌大学读书,未来必定前程似锦。

但是,那些没有成为奥运冠*的职业运动员,前途却未必光明。

很多人都还记得那位后来成为搓澡女工的举重运动员邹春兰,她曾经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年获得全国女子举重冠*,可惜却没有斩获奥运金牌。年退役之后,年仅23岁的她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只能先在体工队的食堂打杂三年,然后到一家大众浴室搓澡为生,每月收入不足元。她的悲惨境遇曝光后,迅速成为网络热点,众人议论纷纷。后来在全国妇联和长春体育局的帮助下,她开了干洗店开始创业。如果当时她的悲惨境遇没有成为网络热点,或许现在依旧生活在伤病和贫穷的困扰之中。

12岁就入选国家体操队的张尚武,也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运动员,被称为体操队的希望之星,可惜在19岁时他因跟腱断裂退出国家队,后来不得不结束运动生涯。从未斩获奥运金牌的他,退役之后生活困难,但又缺乏谋生技能,不幸走上犯罪道路,在年时因偷窃罪被判入狱4年,出狱后以街头卖艺为生。

聚光灯下的奥运冠*,是职业运动员中的幸运儿。聚光灯外那些未能斩获奥运金牌的职业运动员,同样运动天赋出色,欠缺的或许只是一些运气。这些运动员在本该学习知识的年龄,苦练运动本领,退役后因缺乏学历、技能,往往成为同龄人中的失败者。

另一方面,职业运动员登顶奥运冠*的概率非常低,或许不到千分之一。职业跳水运动员很多,但全红蝉只有一个。

可以说,成为职业运动员并获得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投入产出比极低。以考大学为例,即便在山东、河南、河北这种考试竞争很大的省份,也有1%的人能考上双一流大学,毕业之后过一个相对富足而稳定的生活。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相比,还是读书更靠谱。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与成为职业运动员相比,读书的性价比和确定性要高得多。

听完我的一大通说辞,妻子又问我:那你经常说想让孩子们将来参加数学竞赛,这和当运动员有啥区别,反正得金牌都很难。

我回答说:参加数学竞赛即便得不到金牌,也能提高数学成绩,最终还是能上一所不错的名牌大学。可以说,参加数学竞赛的退路比当职业运动员好得多。

事实上,音乐、美术、舞蹈、演员、电子竞技、网络直播都和体育类似,都是赢家通吃的行业,千分之一的行业顶端人士,占据了行业中99%的资源。

如果不是家里有矿衣食无忧,或者是在行业内资源丰富的二代,千万别让孩子从事这些行业。写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在少年时必须谨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最后,给出一道数学题,题目来自网友“mcici”,感谢他提供的题目。解题所用知识不超过小学5年级,题目只针对竞赛,非竞赛生不会做很正常,如果不打算走竞赛路线,请忽视题目,直接跳到文章末尾点个赞。

思考题(4星难度):

欢迎把您的解答写在留言区,如果没有人给出详细的正确解答,明天上午我将在第二篇推送这道题的答案。

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在看”和“赞”鼓励一下我吧。

由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qt/9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