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中

????????点击上面↑↑↑蓝字,和小布一起看新闻

芜湖发布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

导读

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作为三大球中唯一夺得过世界冠*的球队,你们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30多年来,你们有过辉煌,也经历过浮沉,但始终不变的,是你们身上那永不褪色的女排精神。

1

中国:塞尔维亚

19:25

25:17

25:22

25:23

女排姑娘在等待这一天,

亿万中国球迷也翘首以盼。

中国队以3:1逆转获得冠*。

女排姑娘克服了太多困难登顶!

“铁榔头”完成执教生涯的最后一块拼图——

奥运会冠*。

她们值得所有赞美!

记住她们的名字:

领队:刘文斌

副领队:赖亚文

教练:安家杰、郎平、包壮

医生:卫雍绩

科研人员:袁灵犀

翻译:简捷

队员:惠若琪(队长)、魏秋月、徐云丽、张常宁、颜妮、朱婷、杨方旭、袁心玥、丁霞、刘晓彤、龚翔宇、林莉。

这将是一段很难被复制历史——

四强的对手,

先在小组赛输一个遍。

然后依次挑落,

夺回“本不属于她们”的金牌。

“明知不会赢,也要拼了命。”

又是这样一场比赛,

姑娘们已经历了两场——

面对东道主巴西队,

过去8年间,交手#19次#,

#连续#输了#18次#。

“输过,没服过。”

“不能让巴西轻松过了中国这一关,

不能让她们随便欺负我们。”

无人加油,全场喝倒彩,

每一次发球都伴着全场嘘声和口哨。

“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

我们从不孤单!”

最终,

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中国女排,

五局苦战,力克巴西队,

挺进里约奥运会四强。

赛后,

郎平一度哽咽,

挨个拥抱了队员。

含泪微笑,一言难尽。

浴火重生后,

是凤凰涅槃。

迎战荷兰,

两局以大比分落后,

姑娘们不急不慢,

一分一分耐心追,

一球一球狠狠打。

中国:荷兰

27:25

23:25

29:27

25:23

最终以3:1打败荷兰杀入决赛。

郎平再次泪洒赛场。

她轻吻、拥抱或安慰着孩子们。

赛后,

一位记者要求郎平用英文,

尽管“铁榔头”口语流利,

但还是霸气地先说起中文:

“心脏都受不了,我没见过这么激烈的场面。”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含泪奔跑。

上一次郎平落泪,

还是年9月6日。

缺少核心球员的中国女排以3:1力克日本队,

第四次斩获世界杯冠*,

拿到了中国三大球队伍的第一张里约门票。

那前后,她哭了两次。

出征前一天,

女排队长惠若琪因心脏问题无法随队出征,

郎平跑到储物间偷偷哭了;

夺冠后,

看似平静的她泪水夺眶而出:

“一度认为老天太折磨我们了,

但最后老天看我们挺努力的,

送给我们一个世界冠*!”

2

上世纪80年代,排球是最燃的运动。

80年代成就了#女排精神#,成就了#郎平女神#。

年10月,郎平加入中国女排。

此时她17岁,身高1米85。

她弹跳力强,摸高可达3.17米,

技术变化多,攻击凶猛,

作为主攻手,外号“铁榔头”。

“那时全民偶像只有两个:

一个是小鹿纯子,一个是郎平。”

年11月16日,

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在为数不多的黑白电视机或收音机前,

全国人民见证了这一天:

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惊天一扣,

中国队3:2艰难获胜,

夺得首个女子排球世界杯冠*。

如果不是当年网速太wuli,

这一扣,

足以让郎平成为网红。

虽处上网只能输入IP的年代,

#

.

%.%.*¥#

但这丝毫不影响郎平走红,

上报纸也能红啊——

几乎所有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

《人民日报》头版: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

“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

何愁不能实现?”

对这种活学活用的做法要给满分。

“”

只有那个年代的中国女排,

能穿透黑白电视屏幕变成彩色。

于是,整个中国沸腾了。

当时,

女排姑娘收到的贺信电、纪念品达3万件,

仅郎平一人就收到多件。

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寄来了时代特色——

全体师生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

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划重点:贴金大字)

都说“国民宝宝”是需要水平的,

比如“国民老公”“国民岳父”。

而带头的是“国民铁榔头”——

7场比赛,扣球次,

命中率近50%,得79分。

郎平也过了一把“报红”瘾——

人民日报开了她的专栏,

各地报刊寻找她的故事,

教科书写上了她的故事,

邮票贴上了她的画像……

邮票漂洋过海,

让郎平红到了洛杉矶。

年洛杉矶奥运会,

郎平神话达到巅峰,

她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桂冠。

这已是中国女排的*金时代——

年首夺世界杯,首个世界杯冠*

年秘鲁登顶,首个世锦赛冠*;

年洛杉矶奥运会折桂,首个“三连冠”;

年再夺世界杯冠*;

年荣膺史上第一个“五连冠”。

“五连冠”

“彻底破除了三大球难有作为的悲观情绪”,

也为刚刚向世界敞开胸膛的中国,

带来了极大的民族自信。

“五连冠”

也被赋予了冠*之外的更多内涵,

并最终归结为“女排精神”,

延续至今。

“顽强拼搏,为国争光”

女排精神弥散到各行各业,

不知点燃了多少青春,唤醒了多少梦想,

鼓舞着中国人民,

加快脚步,追赶世界。

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郎平自传《激情岁月》

伴随球队的“五连冠”,

郎平也收获了个人的最高荣誉——

连获三大赛冠*MVP。

(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

从那时起,她已是英雄。

年退役后,

郎平拒绝了北京体委副主任的职位。

在自传中,她自述被体委敲打的经历——

郎平曾与领队一同申请改造训练基地经费,

事后,相关资金疑似被挪为他用,

该领队却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铁榔头”被国家体委严厉批评。

郎平耿耿于怀,发誓不当官,

“当了官就得顺着别人说话”。

为了追求平常的生活,郎平决定“撤”。

年4月,郎平离开北京,

选择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

边读书,边在大学、夏令营做教练,

刚到洛杉矶时,

高昂的消费使这位昔日冠*只好寄人篱下,

穿的衣服,都是奥运会代表团制服,

一套衣服相当于国内好几个月工资。

借汽车、借钱买衣服。

多年后,郎平认为

这些起起伏伏奠定了她的第二次起航:

“8年的海外生活历练了我的心智,

我已把这个‘世界冠*’一脚一脚踩到地上了,

踩得很踏实。

身上早就没有了‘五连冠’的包袱,

倒是大家还在把‘五连冠’当一回事。”

3

在那个特别有荣誉感的时代,

为了球迷的期盼,

和整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每个女排运动员几乎都是一身伤病——

骨折,膝盖磨损,都是轻的。

作为主攻手,

郎平的两个小指断是经常断掉的,

一次上节目,她展示的手是这样的:

郎平早在年就做过髌骨手术,

之后还重返了赛场。

后来因为身体条件实在是不适合当运动员,

才以教练为职业。

而郎平的执教经历,也是大写的牛牪犇。

“不要感觉赢一场球就多么了不起,

大家赞赏的是这种拼劲。

咱们从零开始往上奔,

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赢下巴西赛后,郎平对姑娘们说。

从零开始,

与她第一次接手中国女排时处境,

如出一辙。

“中国女排是最坚强的,我们一起顶!”

—年,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

98年世锦赛银牌,

两次决赛,

均惜败于正处“白金一代”的古巴队。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

但郎平还是递上了辞呈。

在女排和家庭中,郎平第一次选择了后者。

她开玩笑说,如果女儿长大“飞了”,

“我就追她,她上哪我上哪,我不能离开她。”

几乎24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病痛折磨,

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

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时,

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

心力交瘁,

有心救队,无力回天。

那之后,

郎平消失了很久。

再次出现,

已是年,

北京奥运会“和平大战”,

郎平率美国队击败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最终无缘决赛。

那一段时间,

有球迷不理解:

为什么郎平要带着外国球队打中国?

事实上,

在年离开中国后,

曾有多支国家队伸出过橄榄枝,

(包括美国女排)

为了不再给困境的中国女排制造对手,

郎平拒绝了所有国家队邀请,

栖身意大利摩德纳。

这个拥有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3家豪车总部的小城,

竟然有多支排球队,

(组队不用花钱吗?)

排球是这里最受欢迎的运动。

尴尬的是,

摩德纳女排成立27年居然没有得过冠*。

终结摩德纳人冠*孤独的,

又是郎平。

不到一年,

她就率队获得意大利联赛冠*,

一年后,

又获得欧洲联赛冠*,

年成就联赛和杯赛双冠王。

从此,

“Jenny”(郎平英文名)成了摩德纳英雄。

郎平在意大利的辉煌,

不仅仅局限于摩德纳,

年郎平执教意大利诺瓦腊俱乐部,

年率诺瓦腊女排获超级杯和联赛冠*。

好像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冠*。

年,她告别了意大利,

开启了美国征程。

郎平在一次采访时透露,

去美国原因有二:

一方面,她需要更高的平台,

另一方面,她希望照顾在美国生活的女儿。

而去的前提也很重要(敲黑板):

“在看到年和年中国女排连夺世界杯冠*和奥运会冠*之后,

确信中国女排已经走出低谷,

才在年接受了美国女排的邀请。”

然而,

始料未及的是,

中国女排“*金一代”老去的速度如此之快。

年奥运会之后,

中国女排就开始滑坡。

直到年,碰上了。

举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qt/9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