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看奥运会。
中国的奥运选手,每得一块金牌,我都激动不已、彻夜难眠。
李宁、楼云、伏明霞、高敏、吴佳妮、王义夫、王*霞、曲云霞……刘翔,对,刘翔之后,我几乎就不再关心奥运会金牌了。
因为这时候我已经当了记者,知道了奥运冠*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年北京奥运会的前夕,我去采访中国奥运举重选手陈燮霞的启蒙教练。
因为陈燮霞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个比赛项目,有可能夺得奥运会首金,还因为陈燮霞是广州番禺人。
所以,广州的媒体要大力报道。
我奉命写一篇陈燮霞成长之路的文章。
我找到了陈燮霞的启蒙教练,广州体校的一名教师。
一个敦实粗壮的中年人,个子不高,留着寸头,开着一辆丰田车。
他给我讲起了陈燮霞小时候的一些故事。
我问:这么小的孩子,就离开父母,参加训练,他们学习文化课吗?
他说:学习啊,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学习的时间很少。
我问:如果让他们和普通学校的孩子一起参加高考,他们能考上大学吗?
他说:那肯定考不上。
我又问:这么多孩子在一起训练,不是每个都能拿金牌,拿不到金牌的以后怎么办?
他笑着说:这个话题比较敏感,我们还是不说了,只说陈燮霞吧。
我问:如果陈燮霞拿了金牌,你们会有奖励吗?
他说:那肯定会有的。
具体奖励多少,他不愿意说。
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第一天。
陈燮霞家人山人海,仅仅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媒体,就有几十家。
有商家把两台大电视搬到村子中间,村子里人山人海。
村道上,拉着好多条绳子,绳子上挂着红气球红旗帜。
那天,陈燮霞如愿以偿获得了奥运会金牌。
然后,省市区各级部门,宣布赞助“首金”。
当天,陈燮霞就收入万元。
村庄欢声雷动,可能只有我陷入沉思。
万元,这是多少打工仔打工妹缴纳的税收啊。
他们就这样给了一个人,经过这些打工仔打工妹的允许了吗?
后来,我不断从媒体上看到说奥运金牌奖多少钱,奖多少房子。
也许我是记者,总喜欢“胡思乱想”,我总在想:奖这么多钱,这么多钱怎么来的?
是不是从普通劳动者缴纳的税收中拿出来的?
金牌奖励这么多钱,那么银牌的、铜牌的、参加奥运会的,和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的,他们奖不奖?
他们也和奥运会金牌得主一样刻苦训练啊,也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和热血啊。
还有,奥运会金牌能够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什么啊?
带来国家荣誉?带来百姓体质增强?
我们国家早就有荣誉了。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国家荣誉是几百万块奥运金牌也换不来的。
高铁第一,卫星升天,北斗导航,百姓富裕……这也是几百万块奥运金牌换不来的。
我们国家早就不是改革开放之初,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我们早就度过了那个年代。
那么,现在花费那么大的财力,培养几十块奥运金牌,到底意义何在?
培养一个奥运冠*,需要花费多少钱?
只要你搜索,就能看到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六亿,有的说七亿。
搜狐财经上至今还有一篇文章:
中国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是6亿:9个贫困县一年的收入总和!只要你愿意搜,就能看到。
新浪体育也有类似的文章,题目是:
中国一枚金牌成本7亿元是俄罗斯28倍你同样可以搜到。
我只想到培养奥运冠*,肯定要投资巨大,但没有想到会如此巨大。
它的单位居然是亿元啊!
陈燮霞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年的新闻中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冠*刘春红、陈燮霞、曹磊由于服用违禁药物成立,被国际奥委会取消成绩、收回金牌。
可惜我当年采访了那么多次,写了那么多文字的深度报道,最后发现陈燮霞是这么一个人。
当然,更深层的,我不能说。
但这些采访,让我看到了奥运会金牌背后的故事。
我不再像以前那么狂热追捧奥运金牌了。
今年的奥运会,我几乎没有看。
只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