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中

:二零一七年“五一”假期我陪父亲回了趟宁明的边防三师老部队,第一次看见铁骨铮铮的父亲哭得像个泪人儿,后来我问父亲为什么这样动情,父亲说那一瞬间回想起在边防的生活曾是那么的艰苦,曾有那么多的战友牺牲在那里,可他现在却还幸福安然地活着,那一刻他感到莫名的心酸,也感到由衷的知足。后来看了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后,父亲有些意犹未尽地告诉我,可惜他们以前的*体队里没有一个冯小刚也没有一个严歌苓,不然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肯定比电影里演绎得要更加精彩、更具有正能量。从那时起我便有了下笔写这篇小说的冲动,四年后的今天,我总算完成了父亲的一个心愿。

一九八四年十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盛大阅兵,作为中央*委主席的邓小平乘车检阅了人民解放*受阅部队。这一次的阅兵过后,全*上下逐步分批都换上了“八五”式新*服,帽徽由原来的全红五星换成了带麦穗齿轮的“八一”红星样式,领章上的原两面“红旗”也镶上了*边、缀上了金星。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为了致敬中越战场上那些为保家卫国正在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一曲慷慨激昂的《热血颂》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响——“……最艰苦的地方总有着战士的刚强/勇士的肩头肩负着多少人心头的崇仰/每一颗赤诚的心灵都深深理解你/每一个热切的向往都充满你的力量……”而这时的父亲由于参加*区尖子比武战绩领先,已从广西*区边防三师一路选拔进了广州*区射击队。边防三师警卫连的那些日子,那些人,那些事儿,也随之成了父亲毕生难忘、历久弥新的一段回忆,就像那歌里唱的:“你奔向远方,带着亲人的希望/你奔向远方,带着火热的衷肠/你和我们同在,把美好未来开创……”

图为上世纪80年代的父亲在广州*区射击场。

广州*区射击场集中了从广西、湖北、广东、湖南、海南五省*区优中选优的*事体育尖子,又根据主攻项目的不同分为各类团体,比如女子手枪班、男子步枪班、移动靶班、*事五项队等等,男男女女都还是十八九岁气血方盛的年纪,他们在一起摸爬滚打、角逐赶超,每天挥洒完汗水便一同坐在操场的台阶上,一边喝着亚洲汽水、老酸奶,一边天南海北地侃大山,有时兴致正浓还会纵声放歌:“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后来离开很多年的父亲曾经跟我这样形容在这里的日子——“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射击场,这里是让我*牵梦绕的地方!”。

图为上世纪80年代的父亲和战友们在广州*区射击场。下图左起第二位是第三十七届*事五项锦标赛个人冠*、素有“铁汉”之称的梁锡芬,小说后面提到的父亲带伤参赛并夺冠的桥段几乎原原本本借鉴了他的故事。

要说我国*事体育的兴起,那便与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复杂形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会儿我们正在进行紧张的 ,人民解放*又处在向多兵种方向发展的关头,为了培养具有一定*事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国家武装力量的优秀后备*,根据国家副主席刘少奇的提议,中央*委决定开展*事体育训练和竞赛,以此锻造*队的血性虎气。而*事五项历来又是这其中最最惊险、最最艰苦、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包括射击、障碍跑、障碍游泳、投弹和越野跑五项比赛,是对*人素质和意志的极限挑战。说起“*事五项”的来历,用一句有趣的话来概括便是“源自战场,成于赛场”。一九四五年,在二战硝烟刚刚消散的莱茵河畔,亨利?戴布鲁斯上尉在一场*事演习中突发奇想:如果把越野跑、过障碍、游泳、投手榴弹、射击这五个项目统一起来,对士兵再加以训练,我们的战斗力必然大增。不久后他兴奋地将这一设想写成报告递交给盟*总司令部。在提交报告的那一刻也许他不曾想到,未来的七十余年里他这一突如其来的构想能让世界各国*人在战场之外相聚,更不会想到,在遥远的东方会有一个集体与这个项目产生难以割舍的“缘分”,由此我国的*事体育历史上便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事五项队”!

那时候的父亲还不满二十岁,自信、阳刚、精神、干练,朝气蓬勃的脸上,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坚强的目光,就像苍茫原野上的白杨,魁梧挺拔,朴实健壮。障碍场上的他更是身形矫健,如鹰隼展翅般掠过矮墙、跨过独木桥、攀越壕沟,一个前扑穿过低桩铁丝网,速度之快、身形之美赢得无数年轻女兵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qt/8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