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了傅园慧搞笑,可曾看见她哭泣奥运

这两天,傅园慧刷了我们大家的屏,表情包,洪荒之力…这个90后女孩大大咧咧,自我认同度高,绝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上去,她很享受比赛,没有被“夺金”的压力绑架。很多人也觉得到了该对中国体育“唯金牌论”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不过情况稍微有点复杂。很多国家的参赛运动员都算“个体户”,日常训练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自费或靠企业赞助完成的,而中国的“举国体育”机制下,运动员从小到大基本不干别的,就是训练,一切花费都由国家(也就是你我这种纳税人)承担的。培养这些运动员,就指着他们“为国争光”呢,难道仅仅是享受比赛、重在参与就行了?怎么理解这里内在的矛盾呢?

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马格北认为,竞技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从来就没有重在参与,金牌、奥运会的金牌才是我们运动员的终极梦想。比如,提到自己的训练,傅园慧也说过—“*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马格北的观点也许有点激烈,相信力争奖牌和享受比赛、重在参与这些心态之间,并不一定是矛盾对立的关系。

你同意作者观点么?欢迎评论...

本文由作者马格北()授权小花生网发布,原文标题:你只看到了傅园慧搞笑,可曾看见她哭泣?

你还记得你的这位英雄叫什么吗?

就在四年前,伦敦奥运会。

有一个中国运动员在获得银牌之后,嚎啕大哭,“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

这种自责,再一次把“唯金牌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大家纷纷质问,为什么要把我们的银牌英雄逼到了丢金罪人这样的地步?

没事,拿银牌也是英雄!很多人都这么说。那一刻,让人觉得中国人的奥运观真的进步了。

但我现在就想弱弱问一句,你还记得你的这位英雄叫什么吗?

我想做三个假设

一群需要运动的人,看着一群需要休息的人在运动。

看奥运会也一样。

在年伦敦奥运会刘翔退赛之后,我就写了一句话:

主办奥运会、参加奥运会的都不累,看奥运会的国人却累得要命。

而在傅园慧的表情包火了之后,我却想做三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

假如是的刘翔像傅园慧一样接受采访。

时间回到年8月18日的鸟巢,万众期待中,刘翔退赛了。

他一边跺着发痛的脚后跟,一边用夸张的表情对冬日娜说:我已经用尽了洪荒之力,*才知道这些年我经历了什么。

你觉得那一刻,你会哈哈大笑到停不下来,然后说刘翔太可爱了?

还是会说:你这个骗子。

那如果这一幕发生在今年,刘翔的日子会好过吗?我想,未必。

这一幕发生在没有夺金压力、重在参与的运动员身上,你会觉得很可爱。但发生在有夺金压力,甚至是有13亿人期盼压力的刘翔身上,让他说“我破了亚洲纪录,我很满意啦!”你会满意吗?

我深深怀疑,“重在参与”,这句年顾拜旦从英国大主教彼得那里抄来的口号,只是为了扩大奥运会影响力,让更多国家来参与,让更多运动员来当衬托而忽悠人的一句话。

不然,没人陪着玩,奥运会就一点都不好玩。

但如果真的重在参与,干嘛要孙杨去参加奥运会,我这种狗刨也可以啊!

你看,“华山论剑”有重在参与这句话么?

国足参加世界杯预选赛,这种叫重在参与。

梅西参加世界杯,是为了重在参与?

第二个假设

孙杨夺冠的那一刻,松了一口气的除了孙杨,也许还有他那超越澳大利亚人口数量的粉丝。

但是,假如孙杨没有拿到米自的金牌呢?

拿到了金牌,是打霍顿的脸。

没拿金牌呢?是不是被打脸?

或者,假如没拿到金牌,又用什么去打霍顿的脸?

一边说金牌不重要,一边又需要用金牌去反击,算不算一种尴尬?

第三个假设

假如这次金牌榜上,中国掉出了前三。

嗯,不要掉出前五乃至前十,我们就假设是掉出前三好了,你还会这么淡定吗?

一定会有人说,我就是淡定,我不唯金牌论,我就是要宽容对待运动员。

从年北京奥运会拿到金牌榜第一之后,“不唯金牌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嗯,是潮流,而不是认知。

高举“不唯金牌论”,你就感觉走在了朋友圈的潮流前端。

但我记得采访年伦敦奥运会时,一位中国代表团的一位官员就说:“都骂我们唯金牌论,但如果这次中国拿到的金牌还不如日本韩国多,回来更要被骂死!”

乒乓球队平时拿金牌拿到手软,大家都说没有意义,但乒乓球队要是丢了一块金牌,你试试。

你还不是会骂:国家和人民养了你们那么多年。。。

我觉得喷子们完全可以说:国家出钱送你去参加奥运会,你却说要享受奥运会,这和公费出国旅游有什么区别。。。

就拿刚被淘汰的宁泽涛来说,有多少省、市、县的领导们在等他这块金牌的带来的 绩,又有多少国家队、省队、市队的教练、领队、队医在等他的这块金牌带来的奖金,又有多少一级、二级、三级广告赞助商在等他这块金牌带来的效益,又有多少七大姑八大姨在等他的这块金牌带来的荣耀?

你让宁泽涛去享受奥运会?

真正疼他的,也许就是他最亲的父母、家人、启蒙教练和朋友吧?

但一念及他们,你觉得宁泽涛还能享受奥运会?

奥运会只是重在参与么

在奥运会上,唯金牌论绝不是什么错,更不是什么罪。

我再说一遍,重在参与,就是一句忽悠人的话。

如果只是重在参与,奥运会干嘛要设金牌?

的确,在感动人的眼泪面前,金牌还是银牌并没有区别。

但是,如果只要感动的眼泪的话,参加《感动中国》就可以了,参加什么奥运会啊。

就拿傅园慧来说,大家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qt/7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