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丨ldquo奥运冠*rdqu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

“成长之光-送给青年人的10件礼物”,是由腾讯职场与长江新世纪共同推出的名人职业故事系列,我们一同为青年人分享,社会精英的人生经历、职业故事、生活感悟,助力青年人成长。本系列第5期:前奥运冠*、创业者陈一冰,他从奥运冠*转行投身创业大*,以前只跟器械打交道,现在要“搞人”,当然也会“被人搞”

出品丨腾讯职场

视频丨长江新世纪

撰稿丨AlphaGirl

策划丨吕文博安韶坤邵毅

特约合作伙伴丨赢德体育

前奥运冠*/创业者:陈一冰

1/

3个月减掉30斤“退役肥”

都说退役运动员要继续保持完美身材非常难,但陈一冰出现在采访现场的时候,他的身材却依然带有很明显有着“训练痕迹”,体态维持得非常良好。如果看过他更早之前的影像资料,其实他也有过长达四年的“退役肥”。

但是现在,经历了三个月自己与自己的死磕,他用自己专业定制的减脂方案和严格的自律,终于是把退役后休养伤病期间增的重,还了回去。

3个月30斤,普通人听了会觉得很奇妙,但是这对有多年训练底子的陈一冰来说,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那段时期,也恰逢他的创业公司进入了战略转型的爬坡期。

“那个时候公司已经拿到了第二笔融资,万,合同都签了,但最终我们没敢要这笔钱。”而要解释这次看上去很“贵“的拒绝,还要从陈一冰现在的新身份“创业者”说起。

视频:抵住万投资诱惑,资本市场里“奥运冠*”不好使

2/

从“吊环王”到创业者

当很多人对陈一冰的印象还停留在“奥运冠*”、“吊环王”、“体操队队长”这些他运动员时期的战绩时,他其实已经颇为顺利的完成了从竞技选手到创业者的转型。

陈一冰于年12月底正式宣布退役,退役后的他回到老家天津,担任体操中心管理主任,成了天津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待下去,他会拥有不错的社会地位、稳定的收入、以及平静坦途的生活。这些对一名退役运动员来说,已经不失为非常好的出路,但是,“一想到之后几十年的事业发展都现成摆在那里了,就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生活”。

少年时期就投身赛场、带领团队为了荣誉拼搏奋斗的经历,造就了陈一冰想要建立一番属于自己事业的想法,他希望自己并不只是完成体制为他设计好的“规定动作”。于是在酝酿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最终放弃原本体制内的工作,选择了那条他认为“非常难的路”。

年,陈一冰获得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冠*,男子吊环冠*

对他个人而言,这次离开体制,并不是随大流的跟风创业,而是一次有准备的出手。早在北京奥运会之后,陈一冰就有过尝试。那一年他收获了两枚分量很重的金牌,也同时换来了一身的伤病,逼近25岁这个运动员重要的年龄关卡,他萌生了退役的念头(后来临危受命在年以队长身份再次为国出战伦敦奥运会是后话了)。所以抱着为退役后的生活做准备的想法,他与朋友一起投资了一家健身工作室,这段经历让他初步地领略了商业的基本玩法,算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商业试水,也为他日后的自主创业带来了自信。

运动员时候的陈一冰是舞台聚光灯的焦点

于是在年底,他开始构思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业项目,年全面启动。陈一冰创业的初心,来自于多年竞技训练的观察和身边同侪的痛点,他希望能为退役的职业运动员建立一个让他们发挥专业价值的平台,他选择了O2O的模式,为教练匹配有健身需求的客户。

得益于他奥运冠*“吊环王”的身份,他在启动创业的初期,得到了很好的社会资源。比如公司产品刚上线的时候,就有机会来到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而对方则由董事长亲自出面接待。

前大半年时间,公司发展颇为顺利,也很受资本市场追捧,不仅拿到了第一笔万元的融资。那个阶段,投资人甚至不少他身边的朋友,都沉浸于O2O的盛宴里,烧红了眼睛。但是他却选择了在这条狂热的赛道上,冷静熄火。

作为创业者的陈一冰,带领公司与员工一同成长

3/

拒绝万投资容易,裁掉员工却很痛

如今时隔四年,陈一冰很庆幸,自己凭借独立判断,踩住了急刹车。

陈一冰向我们讲述了他当时内心的判断:衣食住行等日常刚需行业的发展都尚且严重依赖融资烧钱,那么远不如这些需求来得更刚性、明显属于更低频次高客单价消费的体育行业,则更加无法仅通过有健身意识的一线消费者,支撑起平台级的企业。

“增长的天花板会来得很快,而一旦没有成交量的快速增加,这个模式就无法维继。”陈一冰经历了大半年的实战摸索,最终来到了一个抉择点面前,“必须战略转型”。

而在准备这次主动切换赛道的同时,公司已经得到了一份价值万的投资意向。如果进行战略转型,这意味着放弃即将到手的融资,而且公司和他全都要靠自己,来完成这次转型“硬着陆”。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说过,他们的投资乃至人生是依靠“常识”来做决策的。而常识其实很简单,都是那些最为纯粹真实的事实和基于它们产生的判断。

可是困难的是,人会因为短期利益、外界诱惑和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难以坚持地将自己的原则由始至终地贯彻下去,但是中国的兵法也说到,所谓的有原则,恰恰是在困难的时候坚持正确的选择。

“我们以前上赛场,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让我后来创业的心态也非常求真务实,如果最后没有融资就做不下去,那它就是一场泡沫。”

多年来体育赛场上的求真务实,让陈一冰在虚妄的资本造梦机面前,没有忘记初心。

没有忘记初心的陈一冰出席各种商业/公益活动,分享自己的创业思考

“首先我是对国内体育行业有一个趋势判断——愿意为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付费的消费者,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小部分人群里,远远不是资本市场要求的增长规模。”虽然在体操赛场上,陈一冰是金牌吊环王,但是创业的赛道上他还是个新手,这一次转型,让他真真切切地领教了做企业的艰辛。而如果说否定自己之前的判断,尚且可以通过事实判断让心里好过一些,那么面对要被裁掉的员工,他则感受到了更为揪心的时刻。

“你其实心里知道,他们没做错什么”,在向员工宣布转型的决策并对公司部门结构进行调整的时候,陈一冰第一次感受到了创业者的无能为力,唯有自己一个人去面对这些内心纠结和离职同事的背影。

而他处理裁员问题的方式,并不是通过高度压榨员工逼迫其主动离开,“虽然那样做能给企业节省一些成本,但是我还是选择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了解这样做背后的原因。

真诚的沟通往往能取得让双方满意的效果。那个时期从型动离开的同事没有指责公司的,更多的还是平和和理解的。后期我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找到新公司,做了很多推荐,有时还给他们写介绍信。”

陈一冰希望把快乐运动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经历一年的转型期,年3月初,他的公司重新上路,发布了新版本的产品,这一次他们聚焦在了专业内容服务上,配合国家体育总局,为体育从业人员提供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及认证服务。过去的一年,他们在平台上累积了多名通过专业培训认证的教练,并且线下签约了多家健身房。他还于前段时间推出了面向青少年的体育服务新品牌。

在年说起公司业务时,陈一冰已经在创业圈经历过了一番起落,对于外界伸出的各种橄榄枝和对自己公司的包装,他都看待更为务实。

“坦诚地说,奥运冠*的身份的确给我的创业带来了很好的起点,比如至少在对外业务的合作上,我比起草根创业者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决策人物,在与投资机构沟通的时候他们会直接派出总监、合伙人级别的人来和我交流”,但他同时也表示了这种社会认可带给他的压力:“可是这些人和你直接交流,往往给你的建议和评价也是很一针见血、不留情面的。商业最终还是创造利益,投资人不会因为你是金牌冠*就给你投钱,合作,不是建立在任何一方无条件的牺牲之上的。”

视频:奥运冠*创业也会被质疑,资本市场不看过往荣耀,只看未来利益

如今,转型后的公司依然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许多投资机构向他发出了投资要约,但是经历过O2O的奔腾年代,他目前对吸纳资本的态度也非常慎重。

“我不太会去吹牛把这个业务说得有多性感、未来市场有多大,我会更多地去介绍这些业务为供需双方提供的价值。包括对现在的员工,我也是会如实介绍公司发展状况和他们职位的未来潜力,不会画大饼。”

的确,对于数据非常“老实”的陈一冰,即便是在采访时介绍业务数据时也不肯多吹一点泡泡——有一个细节是,他开始的时候说到一年内平台累积了“近2万”教练,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又自己更正为“1万8千多”。这一点可有可无的修正,却正是他严谨踏实的表现。

4/

每种身份都分投入

另一个让我们对陈一冰很感兴趣的点,是他退役转型后,仍能很好地兼顾事业上的多重身份。

在国家队就是男团队长的陈一冰,创业之后依然有着一股“带头大哥”的劲儿,这一点不仅在他这个公司CEO的身份上有所体现,也存在于他目前另一个事业角色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老师。

他每周要分别为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三个不同的班教授3节专业的减脂塑形课。这三节课集中排在一天,每个星期在北师大校园,他都有一整天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老师这个角色里。

“不过当老师可不是开粉丝见面会哈,奥运冠*当老师也要勤勤恳恳备课。”虽然集中上课颇为辛苦,但陈一冰非常享受和感谢校园给他清新之风。想到如今入学的已经是第一批00后了,陈一冰既感慨也很为之欣喜。

他所教授的体育课程需要接受学生的打分,线上慕课也要考评点击率,陈一冰每周会安排一个专门的时间来充分备课,这样站在对自己满怀期待的学生面前,才可以有底气。

去年,他的线上慕课被评为优秀课程,他说虽然在校园里时间投入远不如经营公司没那么多,但投入程度是分的。他也将此作为与年轻人直接沟通、了解市场受众需求的机会。

“现在很多大学生,进校之前几乎没有什么锻炼基础,也没有养成很好的健身习惯,你与他们多交流,就会发现很多真实的市场需求,会让你在创业过程里做事更接地气。”

每周有一天,陈一冰会以老师的身份在北京师范大学为同学们教授减脂塑形课

5/

创业即人生

谈及自体操国家队以来的几次身份转换和种种人生际遇,陈一冰认为自己不算是非常外向主动的人。他喜欢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匹配的资源,“虽然有奥运冠*的身份会在对外合作时有不错的起点,但商业合作,最终双方还是要看落地的利益。”

创业以来,他也对自己进行了很多调整。从赛场转换赛道到商场,他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与器械打交道,变成和不同人和谐共处。创业三年,他学会了从大大小小的事情上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以前对于商业上的应酬我还是比较回避的,但是现在会衡量一下,如果确实对公司有用,我也会尽力参与。”

最初创业的时候,他想过,等把公司扶上正轨,他可以退居幕后,让职业经理人来操盘公司日常管理,留更多的时间给家庭生活。但是现在,他的整个生活已经和创业融为一体。他说,“做两年就休息”这个想法现在已经放下了,他更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坚持在创业的前线。

再比如开头提到的,他用三个月时间去重塑自己的身材。“毕竟是一个做体育的公司,创始人的形象就是一面旗帜,我那时候觉得,原来训练的伤养得差不多了,是该恢复体型了。”现在他朋友圈和微博的日常,就是早起与太太一同健身锻炼。

除了对自身的要求,他也在带团队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与公司年轻的95后员工共事需要技巧和管理艺术。“那些我看不爽的职场习惯,我通常会先自罚为敬”。他直言自己非常不喜欢员工迟到,但是曾经有过几次他安排的会议,自己因为前面行程排得太满而有所拖延。之后他立了一个迟到罚款的规矩,如果自己犯了也照罚不误。如此几次之后,员工不仅感受到老板的较真,也看到了他的一视同仁,团队里拖延和迟到的风气就被很好地控制住了。

视频:作为80后,我非常害怕被时代抛弃

“如果让我给年轻人一些职场忠告,我想有两个:第一,最重要的永远是要真诚;第二,就是人到任何阶段,都不要忘记学习。”

他说在公司里,鼓励员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公司不仅准备了专门的经费为同事买书,还会组织每月一本书的分享活动。

最近他自己看了耐克创始人写的管理书《鞋狗》。“我希望他们无论会不会长期留在我的公司,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个人如果学习能力跟不上,他对社会的价值也就停止了。而至于员工忠诚度的问题,一来现在型动的团队人员流动情况还可以,二来,我也相信忠诚是互相的。”

陈一冰在接受采访时反复与我们强调“有选择的人生”,他也常如此勉励团队里的同事。一路走来,他自己最明白,选择的底气,不仅在于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积累,也在于每一次在未知的边界,推自己一把,去做那个困难但正确的决定。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qt/7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