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南路和丁公路一带
是热闹非凡的市中心商业区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
曾经有一个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
南昌柴油机厂(简称“南柴”)
△南柴北苑大门
中国第一台高速柴油机X85系列
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
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准,并远销海内外......
△北苑宿舍里放置的柴油机模型
荣誉加身的南昌柴油机厂
而今却已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
就让我们随着路公交来到南柴
一起来探寻它过去的故事
1
以前的南柴就像现在的清华北大
高干子女削尖了脑袋都想进来
现年将近80岁的万爷爷,是被招进南柴的第一批老职工,自年作为学徒工进入工厂,已在南柴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
△南柴大院里聊天的退休老人们
年,江西省机器厂、南昌机械厂合并组建南昌柴油机厂,建厂初期,南柴职工在工艺装备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型柴油机的测绘、试制和总装,由此拉开了南昌市生产内燃机的序幕。
△老照片,分镀厂厂长在开会
在万爷爷的印象中,那时候的人对自己的工作都很负责,大家一门心思只想把生产搞上去。工人会主动参与各种竞赛,改善机器性能和参加工会活动,产品试制成功后会向 部报捷。
△老职工们的住所
60年代,型柴油机出口朝鲜、越南、古巴等国家,年出口量高达万美元。“那时候的南柴就和现在的清华北大一样,江西省的高干子女削尖了脑袋都想进。”万爷爷自豪地说道。
△如今的大院已不复昔日辉煌
50、60年代,学徒工的工资不过9块钱一个月,南柴的工人按工龄划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第八级的工资也不超过一百块。万爷爷感慨:“从前的日子真是苦,36块钱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家人。”
物资紧张的年代,抽烟要票,肥皂要票,吃饼要票,一切都是统购统销,万爷爷的老伴是江西服装厂的职工,他还记得,那时候凭结婚证可以领到粮票。
△南柴内部使用的代价券
鼎盛时期南柴职工曾达到、人,医院、学校、食堂、运动场、电影院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对南柴人而言,这里俨然一个乌托邦式的小世界。
许多和万爷爷一样的工人,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澡堂里氤氲的雾气,家属楼里的蜂窝煤炉子,工人们消遣的俱乐部......一个工人的一生,和厂区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螺丝钉和螺丝帽一样。
△墙角老旧的自行车
年后,南柴体制改革,厂子被恒茂收购,变成了一片高级住宅区,原南柴公司改为南昌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从前的老工人都退休了,闲暇时他们会围坐在一起打牌聊天,院子里偶尔能看到年轻的工人乘着公交去新公司上班。
△从前的厂房已经成为了一片住宅区
“花一个亿办起来的厂子,就像破烂一样被卖掉了,有的单位还能看到点厂房,不像我们,连个念想都没有。”万爷爷回忆着,不无遗憾地说道。
2
批条子开后门都不一定买得到的柴油机
还有一条专门运送机器的铁路
上世纪80年代,南柴进入发展新时期。XL型柴油机各项性能达到同类机型的国际水平,南柴开发的空调列车柴油发电机组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时期,南柴的主导产品屡获殊荣。
△老照片,南柴职工在厂房
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现年60岁的胡师傅仍激动不已。年,他顶替了父亲的职位进了南柴,20出头的年纪,就像毛主席口中的“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胡师傅记忆中的运动场现在已搭起了停车棚
作为一名翻砂工,胡师傅负责机器的关键部位之一—缸头。在他的印象中,8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不断,为了完成任务,工人每天进行12个小时的“大会战”,没人叫苦叫累,工作起来大家个个争先恐后,干得热火朝天。
“我们厂的机器好跑火的,想买我们的柴油机可不容易,有时候批条子、开后门都买不到,还有一条专门的铁路直通工厂运送机器!”胡师傅笑着说。
△刻下岁月痕迹的南柴大院
辛苦工作一天后最好的犒赏就是好吃的,胡师傅还记得南柴食堂里的红烧肉,肥瘦相间、香甜松软的红烧肉带着升腾的热气,去晚了可就抢不到了。逢年过节,厂里会聚餐,十人一桌,有鱼有肉,大家边吃边聊,别提有多开心。
△老职工们现在仍会聚在一起打牌休闲
南柴搬迁后,职工宿舍楼保留了下来,分为了南苑与北苑两个社区。年3月初,民众呼声最高的北苑社区综合改造项目启动,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北苑与老旧的南苑形成鲜明对比。
△砖墙上的老照片,诉说着这个老牌国企的过去
走在南柴大院里,住在南苑的胡师傅不时会遇见几个北苑的老同事,他会停下脚步跟他们打招呼,聊聊最近过得怎么样。
不论搬迁或者改造,南柴人之间的情谊是不变的,就如胡师傅所言:“南苑北苑是一家人,哪怕打断骨头也连着筋。”
3
南柴虽然不在了
南柴子弟依然在
江西卫视主持人廖杰,自小便在南柴宿舍长大,这里走出了许多有才华的南柴子弟,比如奥运冠*许艳梅,摇滚女王罗琦,红歌会冠*徐丹等等。
△汉城奥运会跳水冠*许艳梅
△摇滚女王罗琦
△中国红歌会冠*徐丹
△江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廖杰
南柴有自己的子弟学校,职工子女可以接受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教育;有自己的篮球队,其实力在南昌企业篮球队里数一数二;有自己的文工团,唱歌、跳舞、演小品样样在行。
△60年代南柴文艺汇演
作为南柴双职工的子女,廖杰和他的伙伴们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南柴保育院见证了他们的童年,南柴子弟学校给了他们最初的启蒙。
△南柴保育院
△从前的南柴子弟学校,现在的广南中学
在丁公路附近,有一条从大院通往南柴子弟学校的小巷,这条巷子承载了廖杰对爱情最初的朦胧印象。他读戴望舒的雨巷,憧憬着能在这条悠长的巷子里,逢着一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不断有南柴子弟走在这条廖杰走过无数次的小巷里
廖杰说他所有的进步都离不开南柴,南柴影响了他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形成。他选择毕业之后成为一名主持人,他喜欢阅读和绘画,都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了南柴的文艺气息。
△从大院里走出来的南柴子弟
就像南柴生产的柴油机一样,柴油机代表着动力,南柴给了他动力,也给了像他一样的南柴子弟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能给人带来动力的企业是了不起的。
南柴虽然不在了,南柴子弟永远都会在。廖杰与他的伙伴们约定,每年的八月十六日,不论身在何方,都会赶来赴这一场南柴子弟的聚会。
△南柴子弟们八月十六日的聚会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现代里,他们的感情却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每年,他们都会回到南柴看望自己的老师,年12月31日,世界末日的那一天,他们这群南柴子弟都相聚在一起。
为了建设美丽南昌幸福家园,位于市中心的南柴进行了搬迁,南柴子弟愿意接受南柴的衰减变化甚至消失,因为他们对南柴的感情是无私的,对南昌的爱也是无私的。
如今的南柴已告别昨日辉煌,回归宁静
慵懒的午后,时光被按下慢进键
一叶一草都在秋风中酥酥欲醉
老人在树荫下悠然地晒着太阳
开了二十多年的杂货铺子依然在
水煮油炸的味道依然是那么好
篮球场上,少年们恣意挥洒着汗水
这里是南柴
爱它的人自然既爱它的繁荣
也爱它的衰落
-
留言聊一聊
你记忆里的南柴故事
大家都在看
手表厂
南钢
江纺
国安路
龙王庙立交
“城中村”
南昌站
10路公交
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农大
华东交大
江西财大
南昌大学
江西师大
-END-
▍商务合作方宝落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白癜风的偏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