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付曼菲于兆国陈秋伊
连接转体,扭臂,大回环,直体后空翻两周稳稳落地,一串近乎完美的动作后,能容纳2万人的国家体育馆内掌声如潮。杨伊琳在北京奥运会上,献上了世界最高难度的比赛套路,表现近乎完美。
这个身材修长,动作精准且优雅,被誉为“中国的霍尔金娜”的女孩,是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女子全能铜牌和女子高低杠铜牌的获得者。年退役之后,杨伊琳选择到北京体育大学读运动训练专业,现在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她正在清华当一名健美操课的实习老师。提起“小杨老师”,她的学生们愿意用“认真”和“温柔”来形容她。很少有学生知道的是,他们的小杨老师,曾征战在世界体操赛场上,为中国女子体操队夺取到了历史上第一枚奥运团体金牌。
*金时代
我只是觉得,我完成了我的比赛
年中国女子体操队正处于“*金时代”,京奥女团的六名成员中,有4人都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中拥有当时的世界最高难度。那一年的比赛,留下了太多包含着经典元素的巅峰对决,而杨伊琳就是那些经典之一。
对于运动生涯较为短暂的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能够在家门口参加奥运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件事。杨伊琳是幸运的,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她的名字出现在了北京奥运会参赛队员的名单上。
想要获得参赛资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运动员除了要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绝对的专业实力之外,还要通过队内测试、奥运选拔赛等一系列考核。同时,考虑到体操团体比赛的特点,队员间要做到项目搭配,长短互补。一系列筛选过后,国家队中共有12个姑娘争夺最后的6个参赛资格。现在回想起来,杨伊琳觉得,那是一个很残酷的竞选过程。“但是那会儿没有这样想过,就觉得这是我应该要做的。”她说。
“我到国家队就是要上奥运会的呀,每个人目标都很明确的。”她说,“但是我想的并不多,就觉得只要配合教练给我安排的计划,好好练,有进步,不受伤,就行了。”除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外,杨伊琳很少考虑其他的事情。
受国家队教练的影响,她养成了一种不争不抢的心态,每一场比赛就是一场演出,要做的只是好好的完成动作,表现自己,至于结果,她很少考虑。京奥女子全能决赛,在杨伊琳完成了整场比赛的最后一个动作时,观众在看台上挥动着五星红旗,大声喊着杨伊琳的名字。回忆起那一刻的感受,这个淡定的姑娘只说了一句,“我只是觉得……我完成了我的比赛。”
竞技体操的比赛中充满了无数的偶然性,这是一种极易出现失误的比赛项目,运动员任何心理上的波澜都可能转化成比赛中的炸点。而整个京奥的体操比赛,11次上场,杨伊琳实现了“零失误”,这样令人惊叹的稳定性全部都来源于她平和的心态。她带着一点点骄傲的语气说,“因为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好吧。会慌是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你在后面备战或准备的东西让你不踏实,所以你才会紧张。”
年,杨伊琳似乎是站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无数的人在那一年记住了这个身材修长,能力突出,性格恬淡的中国姑娘。谁将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的下一个领*人物?很多人的答案是杨伊琳。以她四项全能的实力和在高低杠项目上的优势,即将开始的未来,获得更多属于个人的金牌和鲜花毫不奇怪。然而,这一切顺利发生的前提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意料之外”。
悲欢故事
没有谁能一直站在最高峰
有人说,没什么可以比女子竞技体操更能体现出人生的诡谲。从三四岁开始苦心训练,十五六岁时被视为新人,二十岁就已经是面临伤病和退役问题的老将。成败就在这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参加比赛时,不到两分钟的一套动作,甚至是一秒钟内的一个小动作,就可以决定命运。
其实,杨伊琳所在的这个中国女子体操的*金周期里,充满了太多得失悲欢的故事,而杨伊琳,也没能逃过这些悲欢。
年,当她捧回“一金两铜”的傲人成绩时,仅仅16岁。
“08年以后才是我的开始,因为年龄小,我们很年轻,那两年是可能有机会创造更多更好成绩的时候,”杨伊琳说。
“但是我受伤了。我那会儿也是在发展难度,然后就伤了。”
命运就是喜欢不按常理出牌,杨伊琳积攒已久的运动伤在一次赛台训练时爆发,一切为了争夺更高荣誉而做的准备都被迫停了下来。年1月,她在北京进行了腰椎手术。这样的手术在中国体操运动员里是第一例,术后能够恢复成什么样谁也没有把握。“教练和我爸妈都想着能正常生活就可以了,当时我根本坐不了,只能躺在床上。”杨伊琳笑笑,“我自己没想太多吧,第一反应就是身上要落疤了。”她哈哈一笑。好在手术成功,杨伊琳也开始恢复训练。
“对于大家而言,可能都会觉得08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但其实对我来说,印象更深刻的是手术以后。”她回忆到,“那会儿在队里已经算是大队员了,但我又要重新来过,劈叉我下不去了,握两下杠子手皮就破了,其实心里是很难受的。这么大了还要重新把体操练一遍,其实比较辛苦。”尽管如此,杨伊琳还是在当年9月的全运会上收获了三枚银牌。“虽然团体有些遗憾没有拿到冠*,但是我比他们备战了一年多的要好。我把他们都比下去了。”她的笑容里带着一点骄傲,“其实还挺厉害的。”
在京奥之后,杨伊琳几乎撞上了所有女子竞技体操的重大阻碍——年龄墙,发育长个儿和伤病。从年之后,杨伊琳渐渐淡出了国际赛场,成为了国家队的边缘人物。有太多她的支持者对此深感惋惜。人们做过许多假设,如果没有腰伤,她很有可能成为女子体操队的领*人物,如果这次腰伤来的晚一点,她还可以在最优年龄阶段刷新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而杨伊琳自己谈起这些,倒显得云淡风轻,“手术后我爸一直都跟我说平常心,不管是好是坏都用一个平常心去对待,心情没必要有特别大的起伏。”所以从京奥的“一金两铜”到渐渐淡出,整个过程,杨伊琳都看的很淡。“梦想要有,但不要强求结果。人要看清现实状况,这些都很正常,没有谁能一直站在最高峰,该退的时候退下来,在最完美的时候画上句号,挺好的。”
实习之路
我还在学习
在从国家队淡出到正式退役的这两年里,杨伊琳才开始思考今后的打算。综合自身的条件和喜好,杨伊琳选择了北京体育大学。到了大三的实习期,杨伊琳在多个实习方向中挑选了“老师”这个选项。
在清华实习的这大半个学期里,杨伊琳一周要上7堂课。为什么退役后要做老师,杨伊琳是这样想的,“教练对我来说太轻松了,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小时候都是被那样练过来的,太熟悉了。”她说,“体育老师不一样,他可能更大众,更需要迎合学生的需求。”她想要多一些尝试和体验。
负责指导杨伊琳的体育老师 觉得,“小杨老师”是专业运动员出身,缺乏一些教学经验。但是周老师很喜欢她的低调和谦虚,“她的心态很好,在这个教室里,她完全把自己作为名运动员的光环丢掉了。这个小孩最好的一点就是她特别低调,很谦虚,学什么都可以抱着一种我不会就从头学起的心态。”
杨伊琳对于体育教学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她十分看重学生的动作规范。十多年的运动员生涯让她养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在训练的时候,她几乎不能允许自己的动作出现偏差,即使是北京奥运会上她做的那一套被人们誉为教科书标准的高低杠成套也能被她自己挑出刺儿来。这种“完美主义”的心态也被她带到了健美操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现在已经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他们了,”她哈哈地笑了笑,“我很想在教的时候把每一个动作都很细致地教好,结果这一次提出的要求下一次大家还是老样子,我就很无奈。后来我把学生们跳操的视频给我的同学们看,他们都说‘跳得还不错啊!你干吗要求那么严?’,我就只好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作为运动员要求太高了。”
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是小杨老师面临的挑战,“周老师算是我在教学方面的一个启蒙老师吧。”杨伊琳说,“她会给我很多指导。而且她是个特别有活力的人,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但我在这方面就差一点。”
从专业运动员到一名好老师的转变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训练的时候管好自己就好了,但是当老师常常是有一腔热血,可是学生却不理你。”杨伊琳总说,“我还正在向周老师学习。”
对于未来,杨伊琳不喜欢给自己定太多条条框框,很早就敲定未来的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虽然她暂时打算毕业之后做老师,但工作并不会成为她生活的唯一,利用业余时间补习英语,心情不好就去逛逛街,开心的时候就约上一大波朋友出去旅游,再拍回来一大堆风风火火的旅行短片,杨伊琳评价自己是本“十万个为什么”,永远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
从世界顶尖运动员转变为普通人,杨伊琳适应的很快,对于常被人提起的运动员退役后的尴尬,她并没有把它当成问题。“可能是我们以前的圈子太小了,不懂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适应不了社会,导致自己后面的问题。但我觉得我适应能力还挺强的。”
很多困难在杨伊琳眼中都不算事。多年的运动员生涯让她的文化课成绩略逊一筹,但这个姑娘却很乐观,“我可以用学习去追赶你们,但是你们不可以练体操追上我。”在她心里,生活看淡一点比较好。对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严格要求,其他的时候,杨伊琳更愿意选择随遇而安。
“其实练过体操以后,没有什么比体操更难了,经常有人问我,遇到瓶颈怎么办。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真正想做,就会下功夫,我就能做好。”杨伊琳说。
责编:付曼菲fumanfei
.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