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体操与创业有关关系大了奥运冠 有话

  陈一冰的办公室位于北京东南六环有着“新硅谷”之称的亦庄,租金低廉、环境舒适使这里成为不少创业公司的首选之地。年,退役后的陈一冰创办型动体育并担任董事长,几个月后,公司办公地点从建国门附近搬迁至此。董事长办公室只有十几平米,连空调都没来得及安装,在七月的下午显得有点闷热。一张大大的书架上摆放着一些照片和奖杯——不过大部分与他曾经辉煌的运动生涯无关,主要是创业以来公司获得的一些荣誉。

  相比4年前的奥运会,如今的陈一冰略微有些发福,一身休闲装扮的他脸上依然经常挂着标志性的笑容。虽然转型成为“创客”,但毫无疑问,他最知名的名片还是曾经的奥运冠 、前国家体操队长以及举世公认的“吊环王”。24年的职业生涯在陈一冰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其中,关于奥运的回忆最让他刻骨铭心。

陈一冰在办公室里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代睿摄)

“大器晚成”:曾一度想要退出国家队

  陈一冰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年的北京,在此前的两届世锦赛上,他都获得了吊环项目的冠 。不过,这条看似顺风顺水的冠 之路,对于陈一冰来说走得并不平坦。

  外界普遍认为,陈一冰是个典型的“大器晚成”型选手。年到年的4年是他职业生涯中比较艰难的一段时期,刚进入专业队的陈一冰始终未能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因为国家队有一名队员受伤,陈一冰“替补”入选。陈一冰回忆说,那时的体操国家队中既拥有李小鹏、杨威等体坛名将,也有滕海滨、肖钦等实力天才。“那时他们在我心里面就是神一样的人物”,刚进国家队时他跟一群比自己年龄小的运动员一起训练,感觉比较自卑,“觉得我年龄这么大,还不被任何人认可,非常迷茫。”

  陈一冰一度想要退出国家队,不过父母的一番话让他重新振作起来,“进国家队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虽然你现在看上去很不被重视,但是至少有了一个来到国家队的机会,你应该去珍惜。”他决定试试,“至少证明我陈一冰来到国家队对得起这样的机会”。此后的训练中,他每天都要比其他运动员早一个小时到场训练,晚一个小时离开,“我后来的成绩比较稳定都是靠大训练量堆积起来的,别人练的时候我在练,别人休息的时候我还在练。”陈一冰的自律在这个时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为一个易胖体质的人,他常年都是一个菜单:早餐咖啡和鸡蛋,中午“吃一块鱼肉什么的”,晚上吃点蔬菜和水果。国家队的环境看似封闭,但有些队员仍会私下抽烟喝酒玩游戏,对于这些,陈一冰从来不碰。

  从年开始,陈一冰逐渐在世界赛场崭露头角,在接连拿下世锦赛、奥运金牌后,陈一冰顺利入选年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团主力阵容,和当年曾经仰望的前辈李小鹏、杨威们并肩作战。

  在北京奥运的赛场上,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陈一冰一举夺得团体和吊环项目两块金牌,他说,“能在家门口拿到两枚金牌,完成自己的梦想,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事情。”

  在那一届奥运会上,拥有李小鹏、杨威、陈一冰、肖钦、邹凯等人的中国男子体操队被称为“梦之队”,不但时隔8年重获团体冠 ,还将6枚单项金牌收入囊中。奥运会后,“梦之队”中的大部分队员选择功成身退,当时已经25岁的陈一冰也一度犹豫要不要选择退役。

  “我心想还要再练四年,每天会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而且四年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夺冠”。年以后,陈一冰的成绩一度出现了下滑,“那一年特别犹豫,还要不要坚持”。这一年,他第一次开始跟别人合伙创业,开起了健身会所,准备为退役后的工作铺路。

  就在陈一冰犹豫的这段时期,他的恩师、国家体操队总教练*玉斌找到了他,“*导把我叫过来,希望我能够成为中国体操的新队长”。陈一冰在慎重考虑之后决定留下,“承担起这个重任,再练四年”,此后的他接连包揽了世锦赛和亚运会等多个大赛的吊环项目金牌,目标直指年伦敦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吊环决赛,陈一冰表现完美却无缘卫冕(资料图)

伦敦奥运吊环意外失金曾两度偷偷落泪

  年奥运会,处于调整期的中国男子体操队远征伦敦,赛前滕海滨意外退赛,身为队长的陈一冰压力空前,他曾在采访中坦承,担心自己会成为“最差的一届国家队队长”。不过,陈一冰和他的师弟们在这届奥运会中的表现堪称惊艳,在体操团体预赛成绩不佳的不利条件下,他们在决赛中表现完美,以零失误的表现逆转夺冠,实现了奥运史上该项目的首次卫冕,赛后陈一冰如释重负留下英雄泪的场面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男团决赛几天之后,陈一冰踏上了吊环项目的决赛赛场,赛前,这场决赛被视为“吊环王”的谢幕之战。由于陈一冰在这个项目上的绝对统治力,这块金牌早已被视为中国 团的囊中之物,他本人对这块金牌也是充满期待,“如果能拿到冠 ,我就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既是第一个卫冕男团的队长,又是能够卫冕吊环的运动员,对我来讲非常的完美。”

  外界对他的信心不无道理,从年世锦赛一直到年的奥运会,陈一冰在吊环项目上几乎没有敌手。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决赛中,陈一冰第一个出场比赛,这个出场顺序被视为一个不利的条件,因为裁判在对先出场的队员打分时往往相对苛刻,不过他还是以完美的表现获得了满场的喝彩,稳稳落地之后,陈一冰获得了15.80的高分,冠 似乎已经毫无悬念,但最后一个出场的巴西选手却在落地不稳的情况下以15.90分拿到金牌,陈一冰无缘卫冕。事后,国内外媒体一片惊呼,许多人认为是裁判“偷走”了本该属于陈一冰的金牌,*玉斌教练更是在自己的博客中直斥这是“世界体操史上黑暗的一天”。

  看到这个结果,陈一冰也感觉难以置信,“分打出来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最后的结果了吗”。虽然觉得委屈和难过,陈一冰仍然非常大度的拥抱获得冠 的巴西选手并向其祝贺,“当时就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运动员,应该包容这一切,虽然结果有遗憾,但无悔我自己多年来的付出。”

  四年的努力付诸东流,陈一冰至今仍然觉得这是一个终生遗憾。他透露,虽然在比赛结束之后自己仍然面带微笑,但在回去之后,还是偷偷哭了一场。那是在比赛的第二天,队友们都去参加别的比赛了,陈一冰一个人在宿舍里望着奥运村,回想起自己24年的体操生涯,“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即使我有再多的力气,也没办法把对手叫出来再比一场”。

  那天下午,他去赛场给参加双杠决赛的队友冯喆加油助威,当看到冯喆夺冠后披起五星红旗庆祝的时候,陈一冰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因为他在参加吊环决赛之前也把国旗放在包里准备夺冠后用,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夺冠后庆祝的场面,但最终这面国旗还是没有拿出来。“所以我看到那个场面,实在是很难过。”

陈一冰在公司里与同事交流(代睿摄)

“体育教会我如何面对逆境创业也是一种修行”

  伦敦奥运之后,陈一冰在年选择退役,回顾自己20多年的职业运动员生涯,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竞技体育教会他直面困难与挑战的能力,“职业运动员经常要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对手的压力,自身的伤病,人性的弱点等等”,陈一冰在采访中多次提起自己并不是一个天才型运动员,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努力,“20多年的体操生涯,教会了我怎样去面对逆境。”

  和许多退役的运动员不一样,陈一冰在退役后并没有经历一段迷茫的时期,虽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多年相处的队友们让他很不舍,但陈一冰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先是回到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而后又在一次出国访问时邂逅了自己的另一半。年,当互联网创业大潮席卷中国时,陈一冰选择加入创业大 ,成为一名“创客”。

  现在,陈一冰经营着一家名为“型动体育”的创业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他介绍,型动体育是一个以体育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的健身和运动指导。谈起创办这个平台的初衷,陈一冰说自己比较看好中国未来的体育健身市场,“体育健身人数正在经历爆发式的增长,所以未来几年一定是一个急需体育教练的状态,”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把教练的培训从线下搬到线上,同时可以培养更多的教练,并且实现认证教练数据库的建设,“通过数据的整合与分发,实现对教练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为一名退役运动员,陈一冰对于很多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的转型艰难感同身受。年,曾经的大运会体操冠 、陈一冰的前队友张尚武在街头卖艺的新闻引发广泛   现在,陈一冰带着一个40多人的团队,每天早起打卡上班,和同事们一起吃盒饭,他曾对自己的员工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创业,自己肯定比现在过得更好,“起码不用在这里吃盒饭,睁眼全是邮件,闭眼全是下一步的规划”。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对于各项业务陈一冰已经轻车熟路,“除了不会编程,公司的各种业务我都非常了解”。加班对于陈一冰来说也已司空见惯,但对于他来说,“最难的事是很多人不懂体育”。他透露,很多投资人希望马上见到回报,“但市场的培育是需要时间的”,“创业公司就是缺钱、缺人,但只要是创业公司都是这种情况”。陈一冰说,以前做运动员的时候,想要达到一个目标,只需要管理好自己就可以,现在带着一个团队,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去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相对来讲更难一些”。

  虽然面对着很多困难,陈一冰仍然非常乐观,“创业也是一种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的满足感。”他说,前三十年,自己追求的目标是拿到更多的金牌,未来,他希望能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体育公司,“这将是我另外一个三十年所要追求的目标。”

大家都在看

今日大暑!全年最热的时候,要这样吃

农村户口“含金量”上涨:有城市户口的人想迁回农村

重磅!未来这些地方将通高铁!看看到你家了吗?

(人民网强国论坛)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李兵兵

赞赏

长按







































娌冲崡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鎬庢牱娌诲ソ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qt/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