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封面新闻记者代睿粟裕邵萌年12月1日,距离第二十四届冬奥会闭幕已过去近10个月,但“冰雪热”并未降温。“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年2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北京鸟巢见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闭幕式致辞。北京冬奥会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也让中国的冰雪运动迎来历史机遇。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我国青少年群体(0至14岁)约2.5亿人,吸引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是实现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据了解,目前多地正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冰雪运动内容纳入体育课程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冬季健身运动,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冰雪运动技能。在“后冬奥时代”,如何利用好北京冬奥会这一重要遗产,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三位“民间冰雪人”。奥运冠军李坚柔:我的目标是让队员站上冬奥赛场人物李坚柔,36岁,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米冠军,中国女子短道第三位“全能王”。退役后创建坚柔冰雪俱乐部,先后担任河北、湖南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她希望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为国家培养更多后备人才,也希望带着队员站到年冬奥赛场。索契冬奥会,李坚柔夺冠后高举国旗庆祝。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10岁接触滑冰,22岁入选国家队,不仅摘得多个短道速滑世界级冠军,更成为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金得主……如果说李坚柔的名字带着诸多冠军光环,那么退役之后的她,正在让这些光环照耀更多的冰雪爱好者。李坚柔的年很忙,忙着训练,忙着选拔人才,忙着调整队伍。她明显感觉到,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带来了滑雪项目的空前热度。尽管大赛已结束近十个月,但“冰雪热”并未消失,尤其单板滑雪,甚至很多南方城市的爱好者都来到她所在的吉林学习、训练。起初,很多人对李坚柔创建冰雪俱乐部感到不解。“其实,我对赛场还有留恋,对冰雪项目还非常热爱,希望通过自己多年的短道速滑经验,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她对记者说,只有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短道速滑的后备力量才能更有保障。抱着这样的想法,年退役后,她回到家乡吉林省吉林市成立了坚柔冰雪俱乐部,并普及青少年冰雪进校园活动。短短几年,从最初的十几名队员,到现在流动学员已达5万人。坚柔冰雪运动俱乐部的队员们在吉林市冰上训练馆训练。新华社记者张楠摄“对南方孩子,我可能会偏爱一些。”李坚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