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娱乐新闻霸占头条已成日常,所以,科学家上热搜会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就在大家五一放假、出游的时候,颜宁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甚至上了微博热搜。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公布新入选的院士名单,共有名美国本土科学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学家入选,颜宁则是入选的四位华人之一。颜宁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女神学霸、科学家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Cell》发表多篇论文(自年以来共19篇,可谓是非常高效、高产)30岁就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31岁时又被直接特聘为清华大学的正教授37岁带领清华团队,攻克了困扰生物学界近半世纪的科学难题4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41岁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于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能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能够成为科学院院士,绝对是梦寐以求、无上的荣耀,就像运动员成为奥运冠军一样,是对自己能力和努力的极大肯定。是什么造就了这样开挂的人生?看过颜宁年在CCTV《开讲啦》的演讲,可能内心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勇敢做自己。在节目最开始,主持人小撒在介绍嘉宾时就不只一次提到了「女科学家」这个词,这也是外界给颜宁的一个标签,刻意地强调了性别属性,当然,主持人也给出了非常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女科学家本来数量就比较少,其实,看一下理工科院校和专业的男女比例这个问题就更显而易见,所以,首位获得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阿贝尔)的女性才会被各大的报道。对于「女科学家」这个称谓,颜宁是非常反对的,因为科研工作本身没有性别之说,而是靠实力说话。但是,在回答现场提问时,她举的一个例子却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科研领域女性数量并没有那么多。颜宁教授在清华自己带的一位生物女博士生明明已经发表了一篇自己是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已经具备了博士毕业的资格,可是,她却选择放弃这个机会参加了企业招聘,因为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其实,颜宁教授也曾说,「无论在大学录取时,还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女孩子和男孩子们没有任何区别,大家都是玩命做实验,然后该发好文章发好文章,但是到最后,为什么成为教授的女孩子反而很少呢?」「大家在青葱岁月求学都是自由自在的,男生女生没有区别,对吧。但是如果你读了博,那么你立业的时候也恰好是你成家的时候,更别说女性她要怀孕,然后生孩子。那么其实这个过程,我自己思考了一下,有可能是对女孩子们的事业造成一个扰动的阶段。」其实,很多女生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不敢为了追求梦想而耽误婚姻家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国家、地区对于女性做学术、科研的偏见与不公。前段时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的开学典礼演讲突然爆火、引起很多人的共鸣,里边讲到的就是日本女大学生在受教育、工作方面遭遇的不公,比如女性学生和复读生被差别对待,东京大学的女生出去并不敢说自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只说自己在东京某所大学读书。「在日本的价值观里,男生的成绩就是能力的象征,可是女生就不一样了,女生的第一价值是漂亮,女生不可以太优秀。」很多人迫于外界压力或者为了减少人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选择了常规、有把握的人生,即便自己的内心可能真正向往的是其他。人生的意义在于你为世界留下什么每个个体的区别是什么?是你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你创造的能力大不同。相对而言,性别只是影响人生选择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三观。「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没有你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安迪她的工作强度一定没有你的工作强度大。可是你看她赚多少钱呀。他说你每天那么辛苦,你工资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难道心里不会不平衡吗?」曾经有一个学生这样问过颜宁,而她的回答是:「那你觉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吗?难道金钱就变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个标准了吗?我觉得一个人不论是谁,有一件事情是非常公平的。就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向死而生。对不对?我们每个人最后归宿是一样的,所以每个人你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几十年到百多年的尺度,那么你在这个世界上,你有没有想过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对我而言,只是觉得我很简单地去喜欢这么一个世界(指科学的世界)。」也许,很多人在好奇,清华、北大的大牛学霸们最终都去哪里了?其实,七八成的学霸选择了经管类专业最终进了金融领域,也就是过着类似于安迪的生活。也曾有很多人在质疑,为什么娱乐新闻总是霸占头条,而科学家们却一直默默无闻,很少见于各大媒体。这样一对比,很多人可能就会选择进入收入更高、更光鲜、看上去更高大上的行业,而基础科学等研究领域却成为了很多人不愿问津的归宿,甚至很多人会担心就业问题。这个时候,一个人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觉得整天泡在实验室非常枯燥乏味沉闷,那做科研必然不是很好的选择,「所谓苦,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觉得做科研像是打游戏一样会上瘾,那么,所谓的收入就不会成为影响决定的考虑因素。在神话中,一个神如果做了有利于人的事情,他就会得到众神之神缪斯的奖赏,这个奖赏就是打开一扇窗,让他窥探一眼宇宙的奥秘。也许,这就是做科研的快乐所在,不断地探寻这个广阔而神秘的世界。越早跌跟头,内心越强大除了勇敢做自己,还有什么决定了一个人是不是能拥有这样开挂的人生?那就是面对别人质疑、外界压力时,依旧坚定不移。不是每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初就能崭露头角,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开始就得到肯定,反而,「越早跌跟头,内心越强大」。颜宁在最初被老师认为不适合做科研,甚至在刚去普林斯顿,在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什么做不出来。而比她早去几个月的复旦同学却已经在发表论文,本来已经在苦苦努力和挣扎了,导师还在不停地夸「别人家的孩子」——「你看他多么细心啊,你看他做事多认真呐,你看他学得多踏实啊。那一年半,当时真的就是说,觉得暗无天日不为过啊。」但是,度过瓶颈期后的颜宁再也没有失败过任何实验,并且还给了做实验的同学一个特别中肯的建议:「做实验科学的同学,你们一定要记住,细节、细节、细节(对细节的把握),不光是说我智商不如他,要用心。」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而且还强调了不是智商不如别人,可是,有多少时候,很多人放松自己对于学业的要求、放弃对于梦想的追求,是因为不够相信自己、也没有坚持自我,而是听从了外界的声音,觉得自己不适合、没资格。如果有一天,你想明白了自己真心喜欢什么,想要拥有怎样的生活,能够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直到成为那个你最想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