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不会骑自称车的原因是为花滑舍弃的

前几天推送了“羽生结弦系鞋带的神手速”的稿子后,又有很多粉丝提到,羽生结弦不会骑自行车的事儿。话说,“不会骑自行车”,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羽生结弦最大的BUG了。虽然他今年以环东北自行车大使的身份,以自行车手的身份终于出现在合作漫画《飙速宅男》中,如愿“骑”上了自行车,但本人却似乎依然没有骑上真正自行车的意向或计划。如此说来,就也经常有粉丝提到,按理说,羽生结弦作为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平衡感什么的自然没得说,就是运动天赋,也是共通的呀。一个自行车而已,也不是多难的项目,怎么就不会呢?而且,早年,更有羽生结弦试骑自行车的画面出现。当年记录下这一幕的记者还曾写过,当时羽生结弦是主动提出:“叔叔,让我也骑一下吧!”这样的要求的,在得到同意后,开心的瞪着踏板,“假装”骑了起来呢!而且,从羽生结弦小时候的种种调皮捣蛋行为中不难看出,他根本就是一个有点点“多动”的皮小孩儿啊!这样的一个人,却不会骑自行车,到底是为什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诸如骑自行车这些运动,一旦摔倒就有可能导致受伤。此前,一位舞台剧演员就在提及“羽生结弦为什么不会骑自行车”这个问题时,提到了这个观点。作为舞蹈演员,这位粉丝表示,因为担心摔倒受伤,影响演出,所以他们在接演剧期间,诸如“禁止骑摩托、滑雪”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的运动的条款,都是要写进合同里的。也有粉丝提到,此前日本游泳名将萩野公介就曾因为骑自行车不慎摔伤导致右手肘骨折,而遗憾缺席了年喀山世锦赛。综合这些,似乎就可以理解了,正是因为担心生活中任何“多余”的行为会影响到滑冰,他才舍弃了“骑自行车”这个选项。而仔细想想,他所舍弃的,又何止“骑自行车”这一项呢?年平昌连霸后,接受采访时,当记者问及:“以这样的状态,获得了金牌,是怎样的心情?”时,他说:“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我是为了这份幸福赌上了人生,所以我觉得太好了。那一瞬间真心觉得能滑冰太好了。”他为了这份幸福赌上了全部人生,牺牲了无数的“小确幸”。他说,正是因为舍弃了一些东西,才能看到自己最想要的。正因为舍弃了一些东西,才能看到自己最想要的。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这份“幸福”:“各种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逃避的感觉,这些都是最切身的念头。就是把这些想法全部舍弃了,只专心训练,自己对于冬奥会的念头逐渐缩小。最终浓缩为一块漂亮的亮片。”这是一块多么漂亮,又凝结了多少东西的“亮片”啊!这样的“亮片”的背后,舍弃的,又何止是“自行车”这小小的一项?年新赛季,加拿大秋季经典赛后,记者采访他时问及“4A练得怎么样了?”他的回答是,“我觉得自己像是4A的苦行僧”。“在加拿大的生活就是每天两点一线,家、训练场,周刊记者就是去了跟拍我,也会觉得很无趣的,因为每天只有这样。”他说。嗯,也不是真的就这两点一线,偶尔,也会有人在超市偶遇他,陪妈妈买日用品。仅此而已。一个生活中除了滑冰,真的什么也没有了的人。而和多年前刚刚到加拿大开始外训时相比,如今这样的“单调”,已经不算是“舍弃”什么了。要知道,16岁的羽生结弦,当时“舍弃”的最大的身边的幸福,是“家”啊。仙台有他的家、有他的父母姐姐、全部亲戚、同学朋友、自小的训练场而加拿大,于他是一个多么遥远的国度,语言不通、饮食不惯、只有妈妈陪伴。他在之后的自传《苍炎》中有这样的描述:当初从仙台搬来多伦多时,我是非常悲伤的,因为我是很亲姐姐的。开始滑冰的契机也是因为“既然姐姐滑那我也要滑”,而且小时候也说过,“我要一直在仙台训练,在现在成为奥运冠军”。而且爸爸也还在仙台,但也正是因为我是牺牲了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而来到多伦多的,所以不但是在滑冰的时候还是下冰的时候,我都有着“我是为了滑冰而来到多伦多的”的自觉,我想自己正是处于这样的环境吧。为了滑冰“舍弃”了安定幸福的家乡,为了滑冰“舍弃”了那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一切其它玩乐,以及“安心”感,这样的“舍弃”,把他逼进了拼搏的“逆境”中。羽生结弦说,在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里,遵循着“这个时间要训练,这个时间要休息,几点吃饭几点睡觉都是有时间表”的人应该是相当多的,但我并没有这样的习惯。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凭自己的想法是去面对滑冰的,我在按照自己的心情去滑冰。所以多伦多的环境很适合我这样去做。因为在日本的话,跟家人在一起就会有许多欢乐,而且在日本还有安心感,所以其实从这点上说我是有很多理由留在日本,但在多伦多的时候,这样的想法则更为强烈,不是“要加油”那样的想法,而是拿出了一切“拼吧”这样的感觉!他是带着这样的决意,离开仙台,前往多伦多的。为了花滑,羽生结弦牺牲了太多日常里的“小幸福”,那小幸福,应该就包括了本应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仙台的毛豆年糕、骑自行车……若干种种。大概也有人会问这样的话:这样值得么?当人舍弃一切,只追求一个目标时,他的生活,真的有乐趣可言么?他的人生,又真的能获得相应价值的回报么?我想,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概就是我们凡人,和伟大之人的区别吧。在我们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时,却有人舍弃这些“小确幸”,而更执着的追求更伟大的目标。那已经不止是梦想,是一生悬命的至高信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qt/15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