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新华社图)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7公斤级决赛中,两次抓举失误的谌利*上演惊天大逆转,一声怒吼将公斤的杠铃高高举起,为中国队摘下第6金。
奥运赛场是最好的挫折教育课堂。被称为本届奥运“最强反转”的谌利*的夺冠故事,看哭无数网友:年少家贫,父亲患癌离世,虽有天赋但为家人生计不得放弃举重、打工糊口,教练租了一辆拖拉机数次登门才换来重新追梦的宝贵机会;然而,出征里约奥运会又遭命运捉弄,两次上台试举都肌肉抽筋了,惊讶、遗憾、失望、难过,谌利*成了“失利*”……
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正是在挫折和失败中,谌利*凭借超人的意志和咬牙保持正常训练的状态,一路披荆斩棘,重新用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失利*”蝶变成“胜利*”。
挫折教育不是要故意去“走弯路”,也不是一味地贬低自尊和谴责不足,而是引导孩子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如意,从而内心蓄积起强大的力量,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具备走出困难、战胜苦难的勇气和能力。
现在许多已经成年的年轻人还喜欢自称“宝宝”,甚至总是“玻璃心”,一遇事就自我逃避、破杆子破摔。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从小没吃过苦、没经历挫折造成的。殊不知“小时候吃不了苦和委屈,长大后会遭受社会*打”,让孩子亲眼目睹奥运赛场上的挫折故事并合理引导,就能在幼小心灵上播下一颗抗挫的种子。当孩子输得起,他就“赢”了。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刘冉冉
广州日报·新花城全媒体编辑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