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发中国奥运冠*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index.html
编者按

东京奥运会赛事过半,截止8月4日18时,中国代表团共获得了69枚奖牌,32枚金牌,21枚银牌和16枚铜牌,排名第一。

别看金牌数量这么多,其实想培养一个奥运冠*真的是难上加难,与国家的经济状况、体育文化、人民素质等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首次以中国迄今所有夏季和冬季奥运冠*为研究对象,从基本特征、文化教育特征、训练竞赛特征和心理制胜特征等多个方面,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冠*成长规律,凝练了新时代中国奥运冠*精神。

中国奥运冠*成长规律与时代启示

摘要

奥运冠*是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彰显优秀竞技人才培养成效的重大成果。在面临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重大攻坚任务的关键时期,总结中国奥运冠*的成长成才规律,对于指导备战参赛工作和推动优秀竞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奥运冠*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首次对我国全部名奥运冠*进行了信息采集和问卷调查,从基本情况、文化教育、训练竞赛和心理制胜等方面,全面探索了奥运冠*的成长特征,在此基础上凝练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冠*成长规律。研究提出,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要完善优秀运动员成长的体制机制,推动优秀竞技人才的多元化培养;要拓宽优秀运动员选拔输送方式,实现优秀竞技人才的精准化培养;要创新优秀运动员训练参赛模式,推进优秀竞技人才的科学化培养;要丰富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形式,促进优秀竞技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要优化优秀运动员服务保障体系,保持优秀竞技人才的长效化培养。

关键词

中国奥运冠*;成长规律;优秀竞技人才;竞技体育;

作者简介

杨国庆南京体育学院研究员,博导

彭国强;刘红建;胡海旭;毕晓婷

正文

奥运冠*是在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上夺得第一名的运动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获得奥运冠*是各国体育健儿们拼搏奋斗的最高目标,奥运冠*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能够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发奋图强,对于提升广大青少年意志品质和塑造社会优秀精神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新中国70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共产生名奥运冠*(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产生了李丽珊、陈诗欣、朱木炎、陈苇绫、许淑净等5位奥运冠*,本研究数据暂未包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奥运冠*)。奥运冠*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荣誉,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而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优秀竞技运动项目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奥运冠*背后蕴含着宝贵的成长经验和丰富的精神文化,他们作为中国优秀竞技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特有的成才经历和精神品质对于优秀竞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总结奥运冠*的成长成才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冠*成长规律,对于全力备战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选拔和培养优秀竞技人才、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查、个案分析、内容分析、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国家体育总局 法司的统筹指导下,借助全国各省市体育系统力量,对我国名奥运冠*进行了信息采集和问卷调查(表1)。

共发放问卷份,回收问卷份,有效问卷份,问卷有效率77.3%。研究过程中,采用文本资料搜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广泛收集整理奥运冠*成长的关键信息源,并对不同项目奥运冠*和影响奥运冠*成长的家长、教练员、管理干部等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全面调查奥运冠*的性别、民族、地域分布、项群结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训练参赛、心理调控和地域流动等情况。在参考已有对奥运冠*(世界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的成长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围绕运动员成才的过程性要素,将奥运冠*的成长特征分解为基本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特征、训练竞赛特征和心理制胜特征,其中基本特征部分以名奥运冠*信息数据为分析对象,文化教育特征、训练竞赛特征和心理制胜特征以份有效问卷为分析对象,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中国奥运冠*成长成才规律。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全力备战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加强优秀竞技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和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奥运冠*成长的基本特征

优秀竞技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运动员从启蒙训练到高水平训练,直至达到竞技高峰,通常需要较长的成长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性别、民族、年龄、项目、地域的运动员在人口统计学、项群分布和时空分布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成长规律。

1)我国奥运冠*集群成长存在明显的“阴盛阳衰”现象。据统计,我国位奥运冠*中有男性94人,女性人,其中夏奥会男性冠*91人,女性冠*人;冬奥会男性冠*3人,女性冠*8人(表2)。

男性运动员参加奥运项目的人数多于女性,但夺金总数、夺金比例、夺金项目数量等都明显逊色于女性。在我国参加的9届夏奥会中,除了年第26届奥运会男女各有6人夺得金牌外,其余8届奥运会女性冠*人数比例都高于男性,说明我国奥运冠*性别比不协调,冬奥会冠*性别差异更加明显。我国奥运冠*集群成长存在“阴盛阳衰”现象,这与国外奥运冠*的分布不一致。有研究表明,世界各大洲奥运冠*总体呈男多女少现象,只有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女性贡献率优于男性。但就夏季奥运会而言,我国奥运冠*性别分布不平衡现象整体呈逐渐减小趋势。

2)我国奥运冠*成才的*金年龄集中在21~26岁。据统计,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我国奥运冠*夺冠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15~30岁,其中,18~20岁、21~23岁、24~26岁3个年龄段为高集中区,21~23岁人数最多,有84人,24~26岁有69人,21~26岁奥运冠*占到了总数的84.3%;我国大龄奥运冠*人数较少,30岁以上只有11人(表3)。

总体而言,21~26岁是我国奥运夺冠的*金年龄,这与澳大利亚奥运冠*成才年龄的23.7±4.41岁基本一致。从年龄分布的性别差异看,15~17岁奥运冠*的性别比差异最大,我国在7届夏季奥运会上都有15~17岁运动员获得金牌,但女性运动员人数较多;30岁以上的奥运冠*性别差异不明显,高于33岁的奥运冠*只有两名男性运动员。

3)我国奥运冠*具有高度的项目聚集性。据统计,我国共在7个项群获得金牌[项群分类依据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涉及25个大项,主要集中在跳水(33人)、举重(28人)、体操(25人)、乒乓球(24人)、羽毛球(19人)、射击(18人)等优势项目,而田径(8人)、游泳(10人)以及赛艇(4人)、帆船(2人)、皮划艇(2人)等基础大项和水上项目奥运冠*人数相对较少(表4),传统优势项目是我国历届奥运冠*的高聚集项群。

世界各大洲冠*整体分布也具有明显的项群特征与项目差异。欧洲奥运冠*主要分布在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自行车、铁人三项、现代五项。北美洲的田径、游泳两大项目奥运冠*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78.57%和45.07%。非洲奥运冠*主要集中在田径、游泳、足球等项目,尤其中长跑是高聚集性运动项目。我国女子排球产生了36位奥运冠*,但一些影响力较大的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男子)等还未产生奥运冠*。田径、游泳是奥运会金牌大户,共有约80枚金牌,我国在这两大项目只有26人获得金牌,占总人数10.4%。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金牌主要集中在个别强优势项目,如跳水在第29届奥运会包揽了8枚金牌中的7枚。

4)我国奥运冠*空间分布具有地缘集群规律,呈地域性“马太效应”现象。奥运冠*地域分布不均衡,高度集聚在辽宁(30人)、广东(25人)、江苏(23人)、北京(18人)、山东(15人)、湖北(14人)等省市(图1),这6个省市奥运冠*人数占到总数的49.8%。

在纬度分布上,奥运冠*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77人)和东北地区(48人)。相对而言,人口基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奥运冠*人数累积较多,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性“马太效应”现象。如年奥运会,南通籍运动员在体操、击剑、跳水项目取得了“一日三金”的佳绩,成为著名的“南通现象”;湖北仙桃诞生了李小双、杨威和郑李辉等多名体操奥运冠*,被誉为“体操之乡”;冬季项目奥运冠*主要集中在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区域集聚现象更加明显。这种地域性不平衡现象在奥运冠*洲际分布上也比较明显,有研究表明,世界奥运冠*在欧洲分布最多,其次是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最少。我国奥运冠*地域集群分布的不均衡与不同地区间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相对应,符合人种、环境、自然气候等一般规律,说明奥运冠*分布与地区经济(GDP)、人口数量、自然环境、地方开放程度等因素关系密切。

5)我国奥运冠*主要分布在技能主导类项群。据统计,我国共在21个夏季项目和4个冬季项目上获得金牌,其中技能主导类项群占绝对优势,产生奥运冠*人,占75%,主要集中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64人)和隔网对抗性项群(81人),体能主导类项群共产生奥运冠*64人[项群分类依据田麦久()的《项群训练理论》]。这与世界奥运冠*分布差异较大,有研究表明,欧洲奥运冠*主要分布在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而北美洲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占优势,大洋洲和非洲的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贡献最大,亚洲主要在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处于领先。并且,我国各届奥运冠*项群分布不平衡,尤其冬季项目更为明显,自年夺得冬奥会金牌以来,我国只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和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两个项群产生奥运冠*,其中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短道速滑)是历届冬奥会优势。此外,我国奥运冠*项群结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女性优势项目主要有排球、跳水、举重、羽毛球、乒乓球等;男性优势项目主要有体操、跳水、举重、乒乓球、射击等;冬季项目上短道速滑女性冠*人数最多。

6)我国奥运冠*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聚类动态特征,呈“东强西弱、中部适中”和“南北对峙”现象。从区域分布看,我国南方地区奥运冠*有人,占总数的53.75%,北方有人,占46.25%。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奥运成绩相对较好,金牌均值达11.5枚,特别是江苏、辽宁、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历届奥运金牌均在10枚以上。相比而言,西部地区奥运冠*集聚现象较弱。从项群地域集聚分布看,奥运冠*力量型项群主要集中在北方,技术型项群(跳水、羽毛球等)主要集中在南方,体能主导类项群(游泳、田径等)主要集中在南方,技能项群和技战能项群北方占比较高。在纬度分布上,夏季奥运冠*多数来自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奥运冠*多分布在东北三省高纬度地区。总体而言,我国奥运冠*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社会文化开放多元、经济发达的东中部

地区,西部地区人数偏少。

7)我国奥运冠*成才时间呈现出明显项群差异性。不同项群奥运冠*成才时间差异较大,快速力量性、耐力性和隔网对抗性项群奥运冠*成才周期集中在21~26岁,其中,隔网对抗性项群27~29岁人数占比相对更高,表现难美性项群奥运冠*夺冠年龄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15~23岁,在15~17岁只有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获得金牌,主要分布在跳水、体操等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说明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成才周期相对较短。表现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和格斗对抗性项群奥运冠*集中在21~26岁,说明这3个项群的运动员成才周期相对较长(表5)。有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奥运冠*个体项目的首次夺冠年龄为24.92±4.94岁,团体项目的首次夺冠年龄为22.9±3.19岁(Gulbinetal.,),与我国奥运冠*成才时间基本一致。

8)地域流动是保障我国奥运冠*成才的重要方式。据统计,我国共有19个省市51位奥运冠*流出,占20.3%,其中,辽宁(8人)、湖北(6人)、江苏(5人)、黑龙江(4人)等省份是主要输出大省,对奥运冠*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流出人才主要涉及乒乓球、排球、跳水、体操等项目。在流入地域分布上,广东(9人)、北京(6人)、浙江(3人)、辽宁(2人)、江苏(2人)、上海(2人)、福建(2人)等是奥运冠*的主要流入省市。可以看出,奥运冠*高度流入的省份多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地域流动为奥运冠*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实现了区域间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互补。

9)各级各类体校是我国奥运冠*成才的“摇篮”。据统计,我国位奥运冠*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校学习训练经历,说明各级各类体校是我国奥运冠*成长成才的主要渠道,对奥运冠*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各级体育系统的支持保障下,呈现出从体校、训练基地和专门学校到专业队的培养途径,以各级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适应了不同时期我国国情和体育事业发展对优秀竞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各级各类体校成为优秀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我国奥运冠*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奥运冠*成长的教育特征

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北京体育大学级研究生冠*班全体学生回信,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提出了勉励和期望。良好的文化教育是促使运动员成长的重要基础,奥运冠*作为精英运动员的顶尖群体,其文化教育与保障工作历来受到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mz/9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