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后中国女排再次挺进奥运决赛为郎平

怎么确诊是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228/5964818.html

北京时间19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国女排迎战荷兰女排。最终,中国女排3:1战胜对手,挺进决赛!

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打进奥运会决赛。

比赛刚开始阶段,荷兰队气势较盛,4号位强攻屡屡得手,一度以12比5领先中国队。但在郎平的一个暂停后,中国队加强了防守,形势很快发生了改变。最终,朱婷的一记大力扣球帮助中国队以27比25拿下了关键的第一局。

此后的几局,也都是按照这种无法预测结果的剧情延续下去。

第二局:23-25

第三局:29-27

  第四局:25-23

比赛激烈程度由此可见!

主教练郎平赛后接受采访,坦言今天自己的心脏也受不了了!“中国女排是最坚强的,我们一起顶!”这句让所有人都泪奔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比赛,姑娘们就是靠着这样的女排精神,顶住了!

北京时间21日,中国队将与塞尔维亚队争夺冠*。

然而两天前,当中国队和巴西队踏上女排八强战的赛场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中国队会赢。

连主教练郎平自己都承认,巴西队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都远远胜过我们。

战胜巴西队之后的采访中,郎平带着笑容,眼中却有泪……

她说,“还是我们的球员比较英勇。今天,我们赢在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我们没有想太多,什么结果都能接受,只要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

她还说,其实不希望因为赢了这一场球,大家就把女排精神抬得那么高。“不是只有赢球才是女排精神。”

这句话,说得非常中肯。

竞技体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实力说话的。光凭精神是赢不了球的,相反,输球也并不意味着缺乏“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强调“XX精神”,也是对运动员、教练平日辛苦训练的不尊重。

但有时候,让一个运动员变得伟大,让一支球队成为传奇,让一场比赛荡气回肠、成为人们日后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的,又确实往往是某种超乎竞技的精神属性。

而且,人们之所以会第一时间呼唤“女排精神”,恰恰因为带领女排的人是她,是曾经的“铁榔头”,是“女排精神”的最佳代言人——郎平。

这场胜利,最大的功臣,毫无疑问是她。坐在场边的她,在所有人眼里,似乎都是无所不能的。她能观察到场上一切变化,何时叫暂停,何时换人,该换谁上,总是控制得恰到好处;她能体察到球员的每一丝情绪,何时批评,何时激励,何时安慰,一切似乎都尽在她的掌握中。

或许,郎平这个名字,对中国女排而言,就是“奇迹”的代名词。

当年鼎盛时期的中国女排,是无可争议的“梦之队”。女排有奥运会、世界杯和世锦赛这“三大赛”,“三大赛”都是四年举办一次。从年到年这6年间,她们没有让任何一项大赛冠*旁落。

年,女排世界杯

年,女排世锦赛

年,洛杉矶奥运会

年,女排世界杯

年,女排世锦赛

5次大赛

冠*全部是中国女排

那个时代,是辉煌的“五连冠”时期

而郎平,正是那支梦之队皇冠上的明珠。

她18岁就进了国家队,天赋惊人,一来就被主教练袁伟民视为重点培养对象。

21岁,她就成了主力,拿下了第一座大赛冠*奖杯。在那之后,她一路成长为和古巴的刘易斯、美国的海曼齐名的“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

整个80年代,她是全民偶像,是人们口中的“铁榔头”。

↑感受一下郎指导年轻时惊人的弹跳能力

到目前为止,她也是唯一入选排球名人堂的中国运动员。

然而退役后,郎平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选择:放着北京体委副主任的“美差”不当,却去了美国,当起了穷学生。

她说,自己“心太软,同情人,不会顺着人说话”,不是当官的料,还是学点实在的东西好。之所以选择去美国,是因为她在国内实在太出名了,想去过一段“普通人的生活”。

和那时所有留学生一样,她也要勤工俭学。为了挣钱,她甚至中断了一阵学业,接受了意大利俱乐部的高薪聘请,打了两个赛季的球,给自己攒学费。

完成学业后,她的教练生涯也随之起步。第一份工作,年薪就是20万美元。她住上了洋房,过上了舒适、安逸的生活。

然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女排在经历了80年代的辉煌之后,却正急速滑向低谷。

年奥运会,第7。年世锦赛,第8。最低谷低到了什么程度呢?连亚洲冠*都丢了。

情急之下,中国队找到了郎平。

与20万美元的年薪相比,执教当时的中国队,月薪只有元,一年下来多块,加上津贴,也不过多元。

但郎平的第一反应是:“中国女排培养了我,当有需要的时候,我只有无条件地去做。”

接下来的一年,她神奇地带领正处在低谷中的女排拿下奥运会银牌,两年后又夺得世锦赛亚*,还重新夺回了亚洲冠*。

但因为执教太过辛苦(那段时间,她曾经因为过度劳累晕倒过两次),以及在美国的女儿还太小,郎平不得不暂时告别了国家队。

之后,郎平主动选择了“在外漂泊”。在美国学习多年,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为在国外执教铺平了道路。

接下来,她走到哪里,奇迹就会在哪里发生。

在意大利,她才上任一年,就结束了摩德纳队27年“无冠”的历史。她在摩德纳执教三年,球队获得了联赛三连冠。意大利当地媒体说,这就是“永远第一的郎平”。

年,她开始执教美国队,两年后,就带队获得了世界杯季*,更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银牌。而签约时,美国排协给她定下的指标,仅仅是“打进北京奥运会”。

那一次奥运会,郎平作为美国队的主教练,在比赛中直接面对陈忠和带领的中国女排。

当时的人们,对她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作为球员和教练,她都给中国女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如今却成了对手,让许多人感到不是滋味。

郎平的回应,十分有技巧:“我是中国人。我感到很骄傲,因为这显示中国排球受到了认可和尊重。”

但依然有不少人,把中国女排未能成功卫冕的怨气撒到她头上。这些人或许忘记了,在美国生活了那么久的郎平,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

年后,她又“漂泊”到了土耳其。四个多月的时间内,她率队杀入土耳其女排联赛半决赛,并在欧洲冠*联赛中打入六强,创造俱乐部历史最佳战绩。

伦敦奥运会,女排八强战不敌日本,惨淡出局。又一次面临低谷,又一次临危受命,又一次,郎平被赋予了拯救中国女排的重任。

第一节训练课之后,她说,感觉自己跳进了一个火坑……没想到,球员的状态、基本功、心理素质……都这么差!

自2013年在危局之中重新接过中国女排帅印之后,郎平在短短的时间里带领一支年轻的队伍在3年内连续赢得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的前两名,如此具有说服力的战绩让你很难拒绝成为她的“脑残粉”。无论里约奥运会决赛结果如何,她,以及那些在里约顽强奋战的女排姑娘,都将被国人铭记。

强者运强。四分之一决赛逆袭巴西、半决赛“复仇”荷兰的两场比赛看起来惊险、刺激又有一丝幸运,而这背后是郎平孜孜以求、苦心钻研的结果。前天的刘晓彤和今天的龚翔宇,都是扭转战局的重要替补,她们都在绝境中被郎平破釜沉舟的冒险一搏成功“激活”,偶然之中有着必然。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郎平一直在大国家队理念的指导下苦心操练人马,为的就是在奥运会的舞台绽放光芒。如果说中国队在小组赛阶段只获得2胜3负的战绩,外界对她带到里约的12人名单还有种种疑问和不解,那么中巴、中荷之战则再次证明了郎平的独到眼光。

这么多年,我们看惯了郎平创造的奇迹,而且无论在哪里执教,她总能得到球员的尊敬、爱戴,甚至是崇拜。对她来说,再神奇的事,似乎做起来都是理所当然。

但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所有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胜利,背后都是“*才知道经历了什么”。

她曾经5天飞3座城市,只为了考察球员的状态。大赛期间,“一天能睡四五个小时就不错了。”训练课上,她可能连20分钟都坐不了,总是来回来去地走动、示范、监督,根本顾不上自己有腰伤,每次训练结束,她都得和队员一起做理疗。

细节上,她也下足了功夫。队员哪怕回到各自的俱乐部,她都会细致地安排训练计划,甚至给她们配上视频。每天训练前,她会提前到场,检查地胶是否有隐患,会不会导致球员受伤。

曾经被她带过的美国女排队员曾开玩笑说,“我们真的是要被她杀死了,可那是值得的。”而在今天女排球员眼中,她更像是“女神”和“妈妈”。

来到里约之后,因为主办方提供的训练时间和场地条件不能完全满足中国队的需要,他们自己联系了位于贫民窟附近的场地加练,辉煌背后的艰辛只有郎平和她的小伙伴们最清楚。   

全世界优秀的女性教练屈指可数,郎平的伟大之处在于她异于常人的“教练基因”。普通女性的情绪起伏会相对比较大,而这是做优秀教练的大忌。郎平的不凡之处在于,她化解压力、调节自己的办法竟然就是为自己遇到的难题想出破解之法。业精于勤,这样奇特的解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郎平的传奇。   

来到里约之前,郎平其实带领她的弟子们练就了独步天下的“六脉神剑”,这支队伍的人员配备已经达到了4年来的顶峰。虽然“六脉神剑”在小组赛阶段意外失灵,但是郎平还是通过两场淘汰赛的生死战重新找到了让这门绝技发挥威力的法门。   

你若相信,奇迹便会发生。4年之前,小组赛跌跌撞撞出线的巴西队最终奇迹般夺冠,命运之神似乎也已为郎平和中国队准备好了极为相似的剧本。让我们屏息静气,等待那个新的奇迹。

?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拼搏,不服输,

为女排姑娘加油!

来源:综合环球人物杂志(ID:globalpeople)、中国青年报(ID:zqbcyol)、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视觉中国、CCTV5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mz/6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