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不看金牌看什么看看他们所做的,你就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宪章》

有人说:奥运会不看金牌了,以后看什么?

我说:当你看到中国女排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拼搏身姿,当你看到新西兰选手停下脚步,扶起倒地的美国选手一同蹒跚地走向终点,当你看到难民代表团高举五环旗踏上跑道,当你看到一个黑皮肤选手出现在泳池里,并第一个到达终点……你可曾为他们动容?

请记住你的情感波澜,这是你最朴素但也是最伟大的情怀,是你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次共振,与之相比,金牌也会失色。

在年里约奥运会结束之际,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本届奥运会最具奥运精神的那些代表吧。

TOP.1斐济橄榄球队

一支狱警和农民组成的橄榄球队夺得金牌!

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在斐济橄榄球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的奥运精神。

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强国之间的竞争,也是一些体育小国的运动员展示自己的舞台。当斐济橄榄球队在里约击败英国队夺冠后,为这个国家拿到了第一枚奖牌,而且还是金牌。

人口仅仅只有90万的太平洋岛国,从年墨尔本奥运会以来,斐济总共参加了14届夏季奥运会和3届冬季奥运会,但都没有赢得过任何一枚奖牌。他们球员的职业五花八门,有*队抽调的*官,有监狱看守,有警察,有酒店搬行李的服务生,有种甘蔗的农民,甚至还有一些无业游民。

斐济人民因热爱国球而团结在一起,每个村子不管多小都会有一支橄榄球队,其地位远远超过乒乓球在中国的影响。有些村子甚至连电都没有,但依然无法阻止他们热爱这项运动,这也正是斐济七人橄榄球成功的关键。

本届奥运会上,斐济队连续击败阿根廷、美国和巴西,从“死亡之组”中突围;1/4决赛击败世界冠*新西兰;半决赛轻取日本;决赛则以43:7“吊打”英国队,最终拿到了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橄榄球运动就起源于英国,七人制橄榄球是英式橄榄球的一种;另外,斐济曾经有近年的时间是英国殖民地。从这两层关系上说,斐济人这一次上演了完美“逆袭”。

可能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本届奥运会普通的一幕,但对于斐济人民来说,这是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TOP.岁乌兹别克斯担“体操妈妈”

你未痊愈,我不敢老!这次她为自己而战

无论是自身的奋发搏击,还是令人动容的“舔犊之情”,抑或是为了挑战自己乃至人类极限的勇往直前精神,她坚持、勇敢、坚韧、自信的奥运精神都该受到敬重。

8月7日晚,女子体操资格赛,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乌兹别克斯坦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

这届里约奥运会,“高龄选手”丘索维金娜又登场了。

41岁的年纪,七届奥运会。在20岁就被称为“老将”的体操界,是个绝无仅有的神话。

丘索维金娜第一次站上奥运会拿金牌时,她如今的对手大部分都还没出生。她为儿子而战的故事,更是感动过全世界。

丘索维金娜年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今年已是41岁“高龄”。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第一次参加,夺得女子体操团体冠*。

乌兹别克斯坦训练条件比较滞后,几乎是体操荒漠。大部分时间里,丘索维金娜都是一个人支撑乌兹别克斯坦的体操门面。

虽然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但年到年,丘索维金娜为乌兹别克斯坦赢得了70块奖牌。

年,丘索维金娜步入婚姻殿堂,幸福甜蜜的丘索维金娜一度退役。年11月,爱子阿里什出生。

原以为丘索维金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童话生活,年却成为了她人生的分水岭。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里什被诊断患上白血病,这对她无疑是晴天霹雳。作为一个妈妈,她要竭尽全力去救儿子的命。可是,去哪里弄一大笔钱拯救儿子的命?之前做运动员的那点积蓄,完全不足以支撑巨额治疗费用。

丘索维金娜没有一丝犹豫,在25岁时选择复出。要知道,25岁,多少体操运动员已经退役。但对于丘索维金娜,她能赚钱的手段,只有体操。她老公则放弃了热爱的摔跤运动,在家照顾儿子。

正如她自己所说:“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欧元的奖金,这是我惟一的选择。”她参加所有比赛唯一的理由,都是为了钱。对于这一点,她从不回避。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懈怠,不停比赛。

年,丘索维金娜以33岁的高龄,代表德国参加北京奥运会,并拿到了一枚宝贵的跳马银牌。三个月后,她在又一次国际比赛中,不幸跟腱断裂。这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伤害。

当时所有人推测,这名33岁的老将一定是要退役了。让人意外的是,年,她再次出征。在两场国际比赛中,都获得跳马银牌。面对世人的惊叹,她平静地说:“只要儿子还没病愈,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一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曾让无数人瞬间泪奔。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阿里什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医院做个检查。

不必再为儿子奔命,但丘索维金娜依然没有离开体操赛场。年她又出现在伦敦奥运赛场上,并拿到跳马第五名。

当儿子病情好转,大部分人都认为她会就此退役陪伴家人时,她却霸气十足地说︰“我能比到40岁。”

她重新回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继续着她热爱的体操事业。对她而言她,成绩已经不重要。现在,她终于可以纯粹为自己而战了。

虽然,她不漂亮了。皮肤松弛,皱纹显露,腰肢略粗。但是,这又怎样?

“我不觉得我老,我总感觉自己还是十八岁。年轻的对手不会给我压力,她们有压力才对,因为我有经验。我觉得年龄只是个数字,我真的热爱这项运动。”

她应该是本届奥运会上,最值得敬佩的选手之一。

TOP.3西蒙·曼努埃尔

首位黑人女性奥运游泳冠*

人生需要挑战,生活中的挑战也无处不在。每个人既要对自身挑战,也要接受外部的挑战,曼努埃尔打破惯性思维以及所谓的科学依据,努力发掘自身的极限潜力,不断提高弱极限的承载能力,超越自己,超越极限的奥运精神将会更好的带动黑人选手参与到游泳这项运动中来!

过去,游泳一直是黑人运动员无法征服的项目,但如今正在被人类超越极限的追求打败。

美国斯坦福大学大二学生西蒙·曼努埃尔在女子米自由泳项目上,与加拿大选手奥莱克夏克并列获得冠*,成为第一位在奥运会游泳单项上获得金牌的女性非裔美国人。

曼努埃尔创造了历史。毕竟在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级游泳比赛中,黑人运动员几乎很少出现,更别提获得奖牌。

过去几年,黑人运动员几乎垄断了短跑项目的冠*。但这一次,他们又征服了水上。

科学研究表明,白人每立方厘米的肌肉重1.05克,而黑人则为1.13克,这使得黑人在水中要比白人付出更大的气力来解决身体下沉的问题。简单而言,黑人相较其他人种在水中更容易“沉”。

研究数据也支撑着这个说法,黑人的身体密度比白人要高1%左右,而1%的体密度差异,可以在泳池中造成1.2%-1.9%的速度差异,这个数据放在以0.1秒甚至0.01秒决定金牌归属的游泳比赛中,可能是致命的。

此外,黑人骨骼的比重比白人骨骼的比重约重5%至10%,黑人身上较重的骨骼和较少的脂肪,使得其在水中的浮力较小。

随着获得米自由泳的金牌,她也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奥运会游泳项目金牌的非洲裔美国女性。浪里白条常见,黑人娇子不常有,曼努埃尔的成功将会更好的带动黑人选手参与到游泳这项运动中来。

Top.4克里斯·米尔斯

从5%的幸存率到奥运金牌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即使没有完美的身体,也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满心欢喜。努力泯灭那些身体上的差距,比别人加倍努力。生活是死局还是在下一个转角充满转机,就看你如何对待它。

劳格赫和米尔斯在里约奥运的第五个比赛日几乎霸占了所有英国媒体的体育头条,因为在奥运会男子双人三米板比赛中,他们赢得了英国历史上首枚跳水奥运金牌,也打破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长达12年的冠*垄断。

年1月,还是一个16岁男孩的米尔斯因脾脏破裂瘫倒在青年奥林匹克节上,当时他的器官被挤压到膨胀,影响到他的行动,最终脾脏破裂。

最初医生诊断米尔斯患了脑膜炎,在大量失血后,医生发现米尔斯的脾脏感染了EB病*(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之一),此时只能选择切除他的脾脏。

当时米尔斯被认为只有5%的生还几率,而很多感染此类病*的人即便生还会伴随残疾或者脑部损伤……

很幸运,手术后的米尔斯基本恢复了健康,但他一直待在澳大利亚,等待自己的身体能重新适应长途飞行后再回到英国。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又出现了可怕的反应。

有一次他被人发现倒在酒店的地板上抽搐不止,这样的症状持续了近7个小时,之后米尔斯又陷入了长达三天的昏迷。“你一定以为是星期一,其实现在是星期四,你需要休息,而且可能以后再也不适合参加跳水运动了。”主治医生给米尔斯的未来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然而,米尔斯没有遵循医嘱,对跳水的喜爱与渴望终于还是帮助他战胜了对病魔的恐惧,因为经历了脾脏的切除,米尔斯的训练计划需要比一般选手更加精细,他也需要比一般选手更多的睡眠。

经过18个月的努力,米尔斯居然出现在了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上,在印度德里他和队友贝克尔搭档奇迹般地获得了第四名。

年伦敦奥运会上,米尔斯参加了男子三米板和双人三米板的角逐,虽然男子三米板只获得了第九名,但最后一跳得分高达.70分,是当场最高的得分;而在双人三米板比赛中,他和贝克尔一起赢得了第五名。“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肯定,我坚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是有希望的。”

或许就连米尔斯本人都没有预想到,4年后里约奥运会的三米板双人比赛中,他的搭档换成了杰克·劳格赫。在全场比赛中,英国组合几乎都没有出现过失误,最后一跳跳出了这个组合的个人历史最高分91.20分。此刻金牌已经很难再逃出米尔斯的掌心。

当这个23岁的年轻人在领奖台上露出最美的微笑时,多少人能想象7年前的他还在病魔的威胁下奄奄一息,“我的冠*告诉所有人,一切都是可能的。”

TOP.5中国女排

逆转登顶精神激励国人

打赢巴西,打出了中国女排的精神;淘汰荷兰,再一次创造历史;最终战胜塞尔维亚,演绎王者归来!女排姑娘们一次次逆转比赛,团结拼搏的奥运精神让国人再次为之疯狂!

看台上满是挥舞着的五星红旗。他们在赛前齐声高唱中国国歌,在女排夺冠的颁奖仪式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德国全球新闻网称,数亿中国人见证女排夺冠,令这场比赛成为里约奥运观众人数最多的赛事之一。在夺冠时刻,中国电视台的收视率达到夸张的70%。整个中国都因此沸腾,很多人为此落泪。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让我们记住这群姑娘的名字:

朱婷、张常宁、惠若琪、刘晓彤、徐云丽、颜妮、袁心玥、杨方旭、龚翔宇、丁霞、魏秋月、林莉!

当然,还有她们背后最伟大的教练——郎平!

书到用时方恨少。中国女排,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仿佛几千年汉语世界积累的赞誉之辞都被用尽,再卓绝的诗人都甘愿融进齐声的赞唱。

或者说,在比赛时间里,只能感受到心在跳,血在烧,最原始最本真的呐喊震颤胸腔。此时,词语无意义。

时隔12年再度大逆转夺金!能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翘首以待的,也只有女排姑娘们了。

中国女排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最鼓舞人心的力量之一。那个年代,中国刚打开国门,看到了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国人既充满希望又感到迷茫,中国女排的一连串胜利唤起了人们的自信心。如今,中国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女排精神早已成为中国人拼搏向上的象征。

Top.6新西兰长跑选手NikkiHamblin

田径赛场选手停止比赛帮助抽筋对手

在奥运田径赛场女子米第一轮的比赛中,出现了让人感动的一幕。在比赛过程中,美国选手AbbeyD’Agostino腿部出现了抽筋状况而痛苦不已。她旁边赛道的新西兰选手NikkiHamblin见状,立刻停下了自己的比赛进程,过来帮扶这位遭受抽筋痛苦的竞争对手。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令人感动。

虽然此举影响了自己的比赛成绩,但新西兰选手NikkiHamblin的这个举动令所有人动容。

Top.7难民代表团

没有国歌,没有国旗,向全世界传递着希望

运动健儿来到奥运赛场,往往肩负了争金夺银的希望。但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他们仅仅是能够踏上赛场,就已经是一场值得庆祝的胜利。在首次成立的难民代表团中,有人从战火中艰难逃生,有人远离故乡漂泊已久,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体育精神的见证,也是对生命的赞歌。自强不息,向往和平,那就是他们的新世界。也是我们的。

当他们走进马拉卡纳体育场,全场一片掌声。

他们是难民代表团,只有10个人,由5名南苏丹难民、2名叙利亚难民、2名刚果(金)难民和1名埃塞俄比亚难民组成。在五环的庇护下,他们也是诠释奥运精神的最佳人选。

“我无法为我的国家而战,我为奥林匹克而战,为全世界难民而战。”没有国歌,没有国旗,无法代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却向全球万流离失所者传递着希望。

不论结果如何,他们能够来到奥运赛场,已经是莫大的胜利。

Top.8伊拉克足球队

战争杀不死足球

他们没有自己的主战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练球。他们参加奥运会的目的就是为国而战,希望通过奥运会传达和平的理念,希望能和每个国家的运动员交流,希望和每个人握手,看到大家的笑容。

虽然我们不能在一夜间停息所有冲突,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在16天里让全球没有战火,那么永久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

还记得年北京奥运会中走进鸟巢伊拉克代表团么?

那一届比赛,这个从战火中走来、历经磨难的奥运代表团获得了现场最热烈的掌声,尽管他们只有四名运动员。

八年之后,伊拉克依然是那支乐观的队伍,正如伊拉克代表团管理人员哈塔姆所说,他们是为了和平而来,希望让大家看到伊拉克在奥运会上的身影。

作为亚洲足球的骄傲,伊拉克足球在里约奥运会赛场有着上佳的表现——首战逼平丹麦,又战平了东道主巴西队。两场比赛过后,与伊拉克交手过的丹麦、巴西分列小组积分榜前两位,分别是4分和2分,但下一轮这两支球队将迎来直接的较量,算是把东道主逼上了梁山。虽然第三场比赛1-1战平南非与其双双出局,但在巴格达的战火纷飞中,伊拉克足球总能在废墟中重生。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不过炮弹和子弹一直无法驱散足球,在残垣断壁的街头,从来都不缺少伊拉克孩子光脚踢球的身影。

在巴格达有比赛的日子,球迷们会在看台上举着“战争杀不死足球”的标语。

有一位球员曾经回忆,为了躲开*队,球员们经常要绕道前往训练场;后来,坦克开进了巴格达的体育场,毁了球场。在没有球场的日子里,球员们只能自己整理出还能凑合的场地训练。

媒体上也总不缺少类似的新闻:

英国《每日邮报》年1月披露,在伊拉克摩苏尔市,13名青少年球迷在观看亚洲杯D组伊拉克对阵约旦的比赛时遭到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围捕,随后不幸发生,这13名小球迷被残忍地用机枪扫射身亡,而他们的父母甚至不敢来收尸。

年1月,巴格达空*俱乐部青年训练营正常训练时,一名球员遭炸弹袭击不幸身亡。后来,为了避免类似悲剧,伊拉克建了不少封闭球场。

总之,为了足球,伊拉克会想尽一切办法。

无论是北京还是里约,都是伊拉克人难忘的地方,和平是他们的向往,也是他们对所有人的祝福。

这些用行动践行着奥运精神的运动员!

他们都是好样的!向他们致敬!

来源:楚天都市报新媒体部吴昊综合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mz/6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