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舒天/秦朔朋友圈ID:qspyq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篇原创首发文章
最近一期的《吐槽大会》,国足队长冯潇霆坐上了“主咖”位置被嘉宾们轮番吐槽,场面甚是热闹。可吐槽归吐槽,事实却正如嘉宾林丹形容的那样:国足新闻很容易上头条,而其它体育项目得冠*也难成“主咖”。由此可见中国足球作为一个ID,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其实从未减弱过。
中国足球当然是复杂的,仅是足球就够复杂了,更何况前面还要加上国情。这使得中国足球从来都离体育很远,而离中国社会很近。不久前,中国足协财务咨询顾问普华永道在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财务风险防范国际研讨会上公布了赛季中超俱乐部的财务收支状况,这样一份体育产业角度“用数据说话”的调查无疑更有利于人们对中国足球进行观察和思考。
中国足球的“火”与“冰”
观察一个国家的足球理应从“国家队+俱乐部”的角度考量,要知道即便是在一些足球强国,它们联赛发展的水平也未见得和其国家队成绩等量齐观。拿比利时来说,国家队纸面实力很强,但其国内足球顶级联赛(比甲)的水平离欧洲五大联赛还有着不小的距离;英格兰足球的顶级联赛(英超)的商业化程度全球顶尖,不过英格兰国家队却常年在国际大赛中夭折。话说回来,虽然像德国这种国家队成绩好、顶级联赛(德甲)也在横向竞争中具备优势的国家并不多见,但绝大多数足球运动正常发展的国家,其国家队和俱乐部之间的关系都不会像中国足球这般畸形。
一方面是国家队连续三届赛事(、、)未能打进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的最后阶段,最近一届的世预赛得益于赛事改制(最后阶段名额由10个上升到12个),才使国足有幸能够抢到一张末班车票。随着国足在去年9月份的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出局,国家队已经连续四届无缘世界杯决赛圈。另一方面是中超俱乐部外战层面的强势崛起,以广州恒大为代表的中超球队在亚冠赛事中短期内确立了中国足球对日韩以及西亚足球的比赛优势,越来越多的足球投资人随即打出“X年夺亚冠”的宣传口号。
体现在中国足球这里的矛盾和分裂通常情况下是由一线从业者来承担,即便他们从不是中国足球乱象的始作俑者。以广州恒大球员冯潇霆为例,前脚在俱乐部拿了中超七连冠和两次亚冠冠*,后脚要在国家队赛事折戟之后面临吐槽。直到作为第三方机构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将调查的数据公之于世后,舆论才得以更合理地直面中国足球的“火”与“冰”。作为中国职业足球顶级联赛的中超,其年的营收数据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这无疑是揭秘“金元中超”乃至中国足球虚假繁荣的一道重要的突破口。
“金元热”下看中超
普华永道公开的数据显示,年中超俱乐部总收入70.82亿,平均收入4.43亿;总成本.14亿,平均成本6.88亿。仅仅一个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总体亏损达到近40亿元人民币,超过其总收入的一半。中甲(次级联赛)的收支状况也不乐观,总收入10.92亿,平均收入0.68亿;总成本19.15亿,平均成本1.20亿,共计8.23亿的亏损几乎是其总收入的80%。如此严重的烧钱、亏损和歉收的数据基本奠定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现状,在这样的现状面前,任何对中超联赛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