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德媒称,中国对其残奥会运动员甚感骄傲。在刚刚结束的巴西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得奖数量遥遥领先,连续第4届排名居首。平时,人们在中国几乎看不到残疾人,因此,在残奥会上的成绩便更让人刮目相看。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9月20日刊登题为《中国残疾人现状:街头鲜见轮椅残奥会上揽金》的报道称,由名运动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在第15届残奥会上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一共获得枚奖牌,其中金牌就有枚。作为比较:排名第六的德国残奥运动员所获奖牌总数是57枚。
报道称,刘卫是中国残奥明星中的一员。22岁的他和队友们一起获得了4X米男子接力赛银牌。他表示,18岁的时候,他就学的一所特殊学校的一名老师特别培养了他,走上正规训练之路,但当时并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后来从事田径完全出于偶然,不过自己一直坚持训练,因为从中得到极大乐趣。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内有34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虽然对一个有万残疾人的国家来说,这个数字并不大,但仍让人瞩目。毕竟在中国残疾人得到的待遇仍明显不如非残疾人。主要问题不在国家层面,因为数年来,在这一层面上情况已有很大改善,主要问题是在社会上。尤其是,在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生育残疾儿仍会被视为令人蒙羞的事情。
延伸阅读
德国《日报》网站9月15日报道称,人们不应过于认真地看待残奥会上的统计数据,毕竟有个比赛项目。但中国统治夏季残奥会已经十多年了。
年悉尼残奥会上中国在奖牌榜上还排名第六,从那之后就一直名列榜首。年在伦敦,中国获得的奖牌总数几乎是东道主英国的两倍。“这将是我们必须习惯的现实。”德国残奥会代表团领队卡尔·夸德说。在里约,总有某个赛场传出中国国歌的乐曲声。
中国的攻势始于新千年伊始,当时着眼于备战年北京残奥会,全国建起了众多训练基地,成千上万名残疾人运动员被选拔出来。据官方统计,中国生活着万名残疾人,这相当于德国的人口总数。而在年,顶级残疾人运动员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能被挑选出来参加残奥会比赛。
北京残奥会取得了成功:赛事门票销售一空,近5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报道充分,体育、文化和经济实现了一定的交叉联系。
府意识到,这样可以很容易对外展示一个良好的福利国家形象。另外,残疾人教育和社会救助的法律被推出,轮椅坡道、盲人通道和地铁电梯也出现了。
在此基础上,竞技体育网络也发展起来。核心是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它占地面积为30公顷,拥有现代化的钢铁玻璃建筑、体育馆、游泳馆、自行车道和一个大型公园,能容纳名运动员在此训练。此外,全国还兴建了大量体育馆。
多次访问北京的卡尔·夸德说:“中国的体育科学目前处在很高的水平上。”中国体育官员经常到欧洲或者北美去考察学习。“很多东西被直接移植或根据中国情况进行调整。”夸德说。
中国人占统治地位,但他们并不引人注目,没有在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中谋求权力地位。他们聘用外籍教练和假肢专家。现在他们派出名运动员到里约参加所有22个体育大项。没有哪个代表团规模比中国的更大。只有20%的中国运动员年龄超过30岁,这也是不同寻常的。
有很多问题尚无答案,包括在社会领域。尽管取得了进步,但中国四分之三的残疾人都生活在农村。每年平均还有万身带残疾的婴儿降生,这一数字可能还会继续上升。
但这些因素在里约都不重要,中国蝉联奖牌榜冠*盖过了一切。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卡尔·夸德说:“中国也早就开始为此作各种准备了。”
来源:参考消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