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 好的饮食习惯不可忽视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lunwen/m/15936.html
——记短道速滑世界冠*、中国特奥速滑教练张杰
张杰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凭借过人的运动天赋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8岁入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少年体校速滑队,13岁获得全国少年速滑比赛单项、全能五枚金牌。年5月张杰从七台河直接入选国家女子短道速滑队,先后获得第15届、16届世界大学生女子米接力冠*,年,获得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米接力冠*,成为七台河第一个全省、全国、亚州、世界首枚金牌获得者,也是中国第一个打破短道速滑世界纪录的冠*队主力成员。张杰系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短道速滑队发起人,现任该队公益教练员,“感动龙江”年度人物。
张杰退役后,在市体育局支持下,选择黑龙江大学深造,法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去日本学习营养与运动康复专业。在那里,她先后考取营养与运动康复方面的三个资格证书。经过几年对残障人员运动康复和营养保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让她觉得残障人员的运动康复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事业,特奥事业也许就是自己体验奥运滋味的选择。归国后,经过在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一年半的与特奥事业相关的公益实践,于年,回到养育她的家乡——七台河。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年的10月组建了中国·七台河特殊奥林匹克速滑队,开创了七台河冬季特奥项目的先河。两年多来,张杰作为一名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公益队长兼教练员,带领26名残障孩子,用自己母亲般的爱和陪伴,克服了大量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困难,用科学训练和不懈的付出,在梦想的道路上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年,张杰培养的3名智障孩子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在年维也纳格拉茨世界冬季特奥会上,获得了中国代表团速滑项目11枚金牌10枚银牌中的4金2银的优异成绩。张杰的实践证明了,她从健全孩子到残障孩子的“移情别恋”是成功的,埋藏多年的奥运不了情怀,在冬季特奥赛场上得到了尽情的挥洒,书写了一段世界冠*精彩的特奥人生,谱写了“冬奥冠*之乡,短道速滑圣地”——七台河体育史上又一光辉篇章。
“为了梦想,不论多难,我都要在知识的坚冰上拼搏滑行!”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被外界誉为“冬奥冠*之乡,短道速滑圣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已经先后涌现出了大杨扬、王濛、孙琳琳等三位奥运冠*,刘秋红、范可新等七位短道速滑世锦赛冠*,而张杰正是这个冠*群体的第一人和大师姐。
她,8岁开始练滑冰,历经16年的速滑训练和比赛,获得国家级以上奖牌多枚。但,伤病让她在年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冰场。“张杰,退就退吧,回来当教练。”一位曾经的队友说:“你的技术那么好,像孟老师一样,培养出一个世界冠*甚至是奥运冠*不是不可能的。”张杰说:“我的文化基础差,和老师不能比,现在当教练我怕误人子弟,我想先去上大学。”队友惊讶地说:“上大学?你能行吗?跟不上,白耽误时间,多大了呀,不行!不行!”张杰坚定地说:“上大学也是我的梦想,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化水平,年龄不是问题。”队友心里明白,只要她认定的事,是不会放弃的,就无奈地说:“那好吧,祝你成功!”张杰乐了,说:“谢谢你的理解。为了梦想,不论多难,我都要在知识的坚冰上拼搏滑行!为我加油吧!”从此,在黑龙江大学一间教室的第一排就成了张杰四年大学学习的固定位置。她说:“没有别的,第一排问问题方便。”她的同学张冰洁却说:“我姐是世界冠*,比我们大6、7岁呢,学习上争第一的劲头比我们都足!”是的,四年里,同学们经常看到的是,白天的课堂上她问的问题最多,晚自习教室的一个角落位子上总会出现她永不消失的身影。张杰坦诚地说:“第一年的学习,我也挂过科。”同学陈阳说:“张姐,大二、大三的时候还得过奖学金呢!就是受她的影响,不然,我不能在毕业前就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同学许海玉和韦青也都感慨地说:“世界冠*和别人就是不一样啊!张姐是我们的榜样!”回想四年的大学生活,张杰感慨到:“我的大学是在好多同学每天晚上带着盒饭,陪我度过的。”是呀,张杰的大学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拼搏在知识坚冰上的世界冠*的风采!
对于张杰来讲,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对知识的渴求,但是面对四年里短道速滑事业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她觉得,营养与运动康复是短道速滑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于是,为了给自己当教练增加更多的知识储备,她给自己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出国留学,去日本学习当时更先进的营养与运动康复专业。年,在日本的七台河老乡,运动康复专家,旅居日本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赛序波打“张杰,国内目前在营养与运动康复方面还不是很发达,你来吧,我支持你。你可以在我这里实习,对你以后当教练是有很大帮助的,顺便也治治你的老伤。”张杰说:“老伤不算什么。关键是能学到最先进的知识,将来带学生训练时少走很多弯路是真的。”于是,她下定决心,远渡重洋,再一次站上知识的跑道,开始无畏的滑行!
起跑线上,语言关是她绕不过去的坎儿。为了学好语言,不论是走路还是做饭手里总是拿着学习卡片,睡觉有时也会冒出几句日语来,弄得丈夫哭笑不得。张杰说:“为了更好地学习语言,她去一家服务机构报名,等了一上午,也没叫到她的号。”她说:“太奇怪了,明明是我抽到号了,怎么没叫我?一问,我的号早过了,我没听懂。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我发誓,一定要过语言关!经过努力,我成功了!”看着她谈起这件事的表情,能想像到她当时艰辛的付出。很快,她就进入了专业学习。一次意外的经历,让她当教练的梦想发生了变化。一天,老师把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领过来,让她看自闭症孩子康复的视频过程。她说:“我要学的是正常孩子的运动康复训练呀!”老师说:“他们是我们做运动康复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也要学习的。”没办法,她坚持看完了视频,然而她震憾了。她知道,自闭症的孩子都是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是很难沟通的。可这个孩子经过一年的运动康复训练,居然能主动和人交流了,融入了正常孩子当中,而且还学会了一项运动,并参加比赛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经过运动康复训练发生改变的孩子还真不少,运动康复效果太神奇了!她和老师说:“我能不能专业学一学残障孩子的运动康复呢?在中国,在我的家乡也有许多这样的孩子。”老师同意了。说:“你得先考资格证,才能从事这方面的实践工作。”她明白,在日本,没有资格证是没有机会工作和实践的,专业水平是得不到提高的。医院里可以实习,但是,她觉得学就要学最正规的最专业的。老乡那里再不能添麻烦了。她鼓励自己:张杰,你是最棒的,世界大赛的冰场上你都滑过了,残障人员运动康复理论的冰场,你也一定能拿到冠*!经过努力,她一口气考取了《智障者介护资格证》、《高龄者介护资格证》、《调理士资格证》等三个证书,再一次成功了。赛教授说:“张杰,你是真拼啊!老乡我为你骄傲,我也为家乡残障孩子们的未来祝福!有你,他们一定快乐!”对于张杰来说,这无疑是又完成了一次知识坚冰上的美丽滑行!
“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冻不住’我的家国冰雪梦!”
海外求学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每一次国内有朋友或是和国内的朋友通电话后,都会让她兴奋好几天。张杰和自己速滑教练出身的丈夫董延海,最盼望的是在日本有中国国家队参加的国际大赛,那样,他们又可以见到老朋友们了。因为,只要有中国队到日本的比赛,不管多远,学习和工作多忙,都会赶过去为自己曾经的师妹、师弟们加油助威。长野冬奥会之前,国家队又来了,她和丈夫开车几百公里到比赛地看他们的比赛和训练,与他们分享夺冠的喜悦。他们也总忘不了要和杨扬、杨阳、李佳*等聊一聊国家队的训练情况、世界短道速滑发展趋势等等问题。如果是在东京比赛,自然也少不了到家里“撮”上一顿,每当这时杨扬都说:“张姐,你改行当厨师吧。”张杰自豪地说:“运动和营养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家乡的味道啊。”杨扬说:“张姐,你想家吗?”“想,咋不想,做梦都想。”张杰说。“咱黑龙江和咱七台河人才咋样?”张杰问。杨扬说:“有咱孟老师在,王濛、王伟、孙琳琳、刘秋红都进国家青年队了,还有一大批小孩都不错,在哈尔滨。”张杰听了,兴奋地说:“孟老师真厉害!七台河真厉害!”
2年2月16日,当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那一刻,张杰和丈夫董延海,在电视机前相拥而泣。张杰激动地大喊,“中国!中国金牌!杨扬!杨扬金牌!”丈夫拍着她的肩膀,也激动地望着她流着泪珠但发着光的眼睛说:“金牌是七台河的!七台河金牌!”此情此景,在夫妇俩后来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冬奥冠*大杨扬》一书里,他们这样写到:杨扬败走长野,说实话,我们的心情并不比她好受多少,杨扬说:“对不起老师。这么老远来看我比赛。”……圆梦时分,我们一醉方休!
在一次和家乡当年的队友电话聊天中,队友对她说:“你怎么学起残障人员运动康复了,不准备回来当教练了?”张杰突然犹豫了一下说:“教练,对呀。我可以把残障人员运动康复和特奥结合起来呀。让家乡特奥速滑也能产生奥运冠*啊!”队友说:“你没改初心,那太好了。咱们家乡是短道速滑圣地呀,盛产世界冠*。你回来做特奥速滑吧,也一定会出特奥冠*!”几句话,激起了张杰无限的遐想:特奥冠*的领奖台上,她的孩子们高高举起金牌,脸上灿烂的笑容太可爱了!自己也实现了奥运梦想。从那时开始,张杰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特奥教练梦,在她的心里从此扎下了根。
张杰说:“那些年,让她一直兴奋着的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营养与运动康复专业的学习,考取了《智障者介护资格证》、《高龄者介护资格证》、《调理士资格证》;一件是坚定了我做残障孩子冬季特奥速滑的信心;再有一件就是,祖国不断传来的家乡人杨扬、王濛、王伟、孙琳琳、刘秋红、范可新等等的一个个金牌和家乡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兴旺的好消息。”
她说:“那时,我虽身在异国他乡,但是,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冻不住’我的家国冰雪梦。我想,学成之时,就是我报答祖国和家乡之日!我没有理由不拼搏下去!”
“七台河是梦开始的地方,只有它才会让我‘飞’得更高!”
时间可以把梦想的距离缩短,但也拉长了张杰对祖国、对家乡亲人的思念。6年,当她得知恩师孟庆余,在去训练的路上意外去世的消息后,围绕在她身边冰的气息和味道越来越浓越来越烈。七台河的冬天,冰场上,老师推着浇冰车,一圈两圈,一车又一车,孩子们在做着准备活动,冰浇完了,孩子们哈哈大笑,教练变成了“圣诞老人”。“张杰,该起床了,上冰训练!”“张杰,注意起跑、摆臂、往前看!”“张杰,直道跟住、跟、跟!”“张杰,顶弧、内道、内道!”每当夜晚,张杰都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恍惚中,总会想起跟随恩师训练的场景,就觉得老师在叫她上冰训练。可每次醒来,泪水都会湿透她的枕巾。好长一段时间,老师和家乡的冰场也总会在她脑海里不时的闪现。一天,她忍不住和丈夫说:“我想回家,回到冰场,回到培养我的地方。”丈夫说,“咱们现在不好吗?”她说:“不是不好。老师不在了,你也回去,接老师的班,我去当特奥速滑教练。”丈夫说:“咱不是每年都回去看孟老师和朋友们吗?现在老师不在了,我也想他。七台河健全孩子的短道速滑有庆忠、小兵、姜海、长红他们,没问题的!”丈夫说:“你想回家当特奥教练,可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呀!要不咱们再写信问候一下他们,看看现在能帮到他们什么吧。”“那好吧。”张杰无奈地说。
每年春节给家乡 府和体工队写信表达对家乡人民和短道速滑事业关心和慰问一直都是她念念不忘的牵挂。在6年春节慰问信中,张杰夫妇写到:我是七台河走出的运动员,一直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爱戴,是家乡的这片土地培养了我们,我们虽在海外生活,心和家乡人民同跳动,看到家乡花园般的城市,看到家乡人民幸福生活,我们自豪!在新的一年里,祝福家乡!预祝我市体育健儿在都灵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8年的慰问信中说:伴随着新春的脚步,我们共同祝福中国北京8奥运会成功!身在异国他乡,我们会发扬七台河精神,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积极为家乡多作贡献。再次感谢市体育局、七台河广播电视台、《七台河日报》等媒体帮我们转达对家乡人民的问候和新春祝福!祝福北京!祝福七台河!祝家乡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世界冠*!这字里行间渗透着张杰及丈夫的忘不掉的拳拳家国情怀。
年,抑制不住对祖国的思念,割舍不断对冰的情感,她和丈夫回到了国内。年,受师妹杨扬的邀请,她先来到上海,协助师妹杨扬一边做“飞扬冰上运动中心”运动营养管理方面的工作,一边协助丈夫筹建“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特奥训练与康复队伍,并兼职做公益教练。直到年,家乡七台河体育局领导给丈夫一个“选材训练急需人才”的短信,让丈夫焦急起来,但却让她兴奋起来。面对家乡的召唤,她不等丈夫表态,就说,咱们一起回家。咱们现在做的家乡孩子也需要。你做健全孩子的训练,我组建一个七台河特奥速滑队,让家乡的孩子像上海的孩子一样,走上冰场,让他们在运动中培养技能,增强自信,畅享运动的快乐,达到运动康复的效果。丈夫看着她激动的样子,说:“‘飞扬中心’都不能让你好好地‘飞’了?你真要‘移情别恋’啊?”丈夫有意将了她一*。她却说:“对,我真要‘移情别恋’,七台河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只有它才会让我“飞”得更高!”
“人生会有很多选择,特奥使我找到了真爱!”
回到家乡七台河,张杰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组建七台河首支特奥速滑队工作。长时间对学校和教育、残联等部门的走访调查了解、沟通,加上大量调查记录,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丈夫提醒她,你的老伤要注意了!她说:“实在挺不住了,就打一针封闭呗。”“你这是胸中有‘红日’,脚下舞东风啊!”丈夫说。“东风吹,战鼓擂,我张杰怕过谁!”说完,她自己都乐了。“别高兴的太早,要把困难估计足!”丈夫提醒她说。她一愣,心想,对呀。当运动员打比赛前,教练不总是提醒我们,要研究对手,把困难想在前面,赛场上,你才不至于慌乱吗。
张杰想到这,静下心来,仔细回想起在国外和上海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她想:外国和大城市条件好,老师多,孩子有一定经历的康复基础,家乡的条件和孩子的基础能行吗?不行怎么办?学校和家长能信任我吗?能有配合的助教吗?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怎么办?学校和家长能理解吗?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健全孩子的训练都很难,残障孩子不是更难吗?自己对基本情况了解的太少了,对困难估计不足啊!于是,她跟丈夫说:“我再用些时间,好好做些调查。你放心,我一定能做成。”一次又一次,风里雨里,她咬牙坚持着。她的日记本也越来越厚,越来越沉。
一天,她抱着碰钉子的心里来到了特教学校,学校领导的接待让她感觉,学校似乎对冬季特奥不是很感兴趣。当她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向校长做了说明之后,说:“能不能先让我看看孩子们?”校长就让几个班主任老师领着张杰走了一圈,看了看。她一边看一边心想,这些残障孩子的康复情况比自己想像的好多了,学校做的还是不错的,那校长怎么不同意呢?我还有什么没想到吗?张杰把自己的疑惑回来和校长进行了交流。校长说:“我们是有夏季特奥基础的,但是你做冰上项目能保证孩子们上冰的安全吗?”是呀,我怎么没想到啊。张杰心想,安全对孩子们来说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障孩子的上冰安全,不能让他们再受伤害是最重要的。她用犹疑的目光看着校长,校长早已看出了她的疑惑。笑呵呵地说:“张杰,你没想到的问题,我们都想到了,我们已经想了几年了,就差没教练啊!你是咱们七台河的第一个世界冠*,是我们的骄傲。世界冠*甘愿做公益事业,不要我们一分钱,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我现在就让班主任把所有孩子集中起来,你挑,你看哪些孩子比较适合做。行,他们就交给你了,我们放心。”至今,让张杰仍然无法忘记当时白校长脸上绽放的笑容和他质朴的话语,“张教练,只要能让这些残障孩子平等的和健全孩子一同去享受运动的快乐,让我们和家长做什么都行啊!”那一刻,张杰很欣慰也很感动,欣慰的是自己的梦想就快变成现实了,感动的是特教学校和家长把特奥想到了自己前面,自己一定要做好!
她感慨地说:“就像人生会有许多选择一样,特教学校和家长为孩子们选择了特奥,让孩子们增加了康复的希望,我选择了特奥事业,是因为,特奥也让我找到了真爱!”
“与特奥的‘爱情’初体验,满满的都是幸福和快乐!”
年10月21日,张杰开启了别样的奥运之旅——冬季特奥速滑事业。
最初陆上训练的日子是漫长艰辛和不能预知的。在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下,张杰在全校多名残障学生中精挑细选出有活动能力,健康状况较好的26人做为第一批试训队员,其中,唐氏综合症4人,自闭症1人,多动症、精神障碍、行为障碍、智力低下16人,听觉障碍5人。
在第一堂训练课上,一群残障孩子有站立不稳的、有东张西望的、有呵呵傻笑的、有自言自语的、有不停骚扰别的小伙伴的,更多的是茫然地看着教练不知所措,看着一张张童趣又无邪的小脸,学校老师、家长期待的目光和“我们相信你!”的话语,让张杰觉着自己肩头陡然沉重起来,她暗暗说:“加油,张杰!”她仿佛回到了当年勇夺世界冠*的情境之中。
特奥教练和常规教练不同,最为关键的不是技术和运动量,而是事无巨细的陪伴和爱心。张杰想,只有把孩子们视为珍宝般地爱护和珍惜,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被尊重和关怀,康复进程和特奥事业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把孩子们带进滑冰运动的世界,但这只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希望有一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走进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张杰说。
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望,在每天训练的日子里,张杰嘴里说的最多的是韩宝贝、刘宝贝、聂宝贝……心里想的最多的也是她的队员宝贝们。她的世界里每天都是这些孩子,即便结束一整天的训练回到家,手头忙的事还是为了这些孩子,15岁的女儿有时都会嫉妒,说她“你去好好陪你的宝贝们吧。”这样的话。
为了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平时每次训练前,她都要精心打扮一番,穿上可爱一点的运动服、化好妆、梳好发型。她说:“我要让孩子们看到惹人喜爱的教练,是他们的朋友。”有的孩子胆小好哭,甚至一次训练课上哭十几次,她就每天扮演小白兔、大熊猫等小动物,化好妆,带好道具,再把教女儿的故事书找出来,熟读几遍,让女儿听,挑毛病,再去训练。她记不得多少次了,女儿和她说:“妈,我小时候,你也没这么哄过我呀!我要参加中考了!他们对你真得那么重要吗?”每到这时,她都是用坚定的眼神告诉女儿,事业需要用坚强意志去奋斗。
一次,女儿正在写作业,张杰又化好了妆,扮成小动物,满心欢喜地来到女儿面前,女儿看也不看,直接把作业本摔到地上,捂上耳朵呜呜地哭起来。她再次带着愧疚和默默的祝福走出家门,张杰心里明白,孩子生气了。可残障孩子的安全感需要她这个“小动物”。不久,在她的建议下,学校专门购置了色彩鲜艳的小跨栏、平衡球、标志桶、布带、梯格,孩子们乐此不疲,参加训练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为了增强孩子对每一个动作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接受和掌握,张杰需要无数次的讲解和大量的示范。常用术语孩子无法接受,她就把“你们慢跑三圈”这类口令改成“跑,慢”,简单易懂的语言,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但是由于队里许多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原因,除了几个听觉障碍的学生,其他孩子们几乎都不会跑步!26个孩子中有顺拐摆臂的,有连蹦带跳的,有只用一条腿蹦的,有猫着腰边走边玩的,更有捂着胸和肚子一脸痛苦状的。智障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状况、体会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低下,让陆地训练课周期变得意想不到的漫长。张杰坦言,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一堂训练课下来,自己站都站不稳,说不出话来,这比自己在国家队训练时都累,回到家里更是什么都干不了,一动不想动。
年1月6日是孩子们第一堂冰上训练课。虽经多次陆上训练,但初次上冰,孩子们面对冰鞋仍然束手无策,最初的冰上训练可以用哭笑不得来形容,二十多个孩子一大半在冰上爬行,剩下的可以扶着板墙一步一步挪,也有两个听障孩子能踉踉跄跄滑行。每每看到一个个小脸儿吓得煞白的孩子,张杰的心都会紧绷起来,恨不得把自己分成26瓣,逐一照顾教习每一个孩子。
掌握穿冰鞋技能,是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患有多动症的小安民,拿起鞋带穿上鞋眼就手舞足蹈起来,张杰为了让他安静下来,就形象地手把手教他说“小白兔要回家了,它的家在最里边,它呀,就一蹦一跳,过了好多个门儿(穿过一个鞋眼儿),终于回家了。它多高兴啊!”小安民听着听着,就安静了许多,很快就学会了。有时,张杰把孩子家长也请来配合,逐一教孩子们穿系鞋带,体验陪伴和关爱的快乐,直到最后站在冰场上试滑。孩子们都管张杰叫“教练妈妈”,张杰也给每一个孩子都起了一个只属于她自己的昵称——“大唐”、“小豆包”、“韩宝贝”……家长们都说,张教练做的事比我们做得都细呀!而她说:“这是我与特奥的“爱情”初体验,孩子们带给我的,都是满满的幸福和快乐!”说这话时,张杰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选择了用爱和陪伴去坚持,收获的一定是奇迹!”
年10月,经过层层测试和严格筛选,高萌、聂双月、唐春雷等3名特奥队员成功入选国家特奥集训队,由张杰带队在四川成都统一集训后,代表中国参加年奥地利格拉茨世界冬季奥运会。
消息传来,各级领导、老师和家长们都无比振奋,但参赛队员们却无动于衷。“和谁比、比什么、为啥要比”,智障的孩子没有概念。好不容易解释明白了,孩子们又紧张了,拒绝上冰、害怕参赛。
为了消除孩子们的心理障碍,张杰对队员的照顾更精细了。天天看冬奥会录像,让大家感受赛场氛围。唐春雷每训必摔,张杰就给他设计慢中快三种比赛方案,告诉他只要听“教练妈妈”的话,比赛就一定不会摔。国家队在成都集训时,唐春雷就是怕发令枪响,枪一响就摔倒,跑都跑不出去。虽然在家训练过,但是,要参加世界比赛了,张杰的“大唐”紧张了。看着他吓的煞白的小脸和瑟瑟发抖的样子,有些惊恐地看着她,张杰心里明白,“大唐”需要“教练妈妈”了。于是,走上前,说“宝贝,你最棒,不要怕,教练妈妈在,给你加油,你是世界冠*。”说来也怪,几次下来,她的“大唐”不紧张了,眼神也坚定起来,很顺利地完成了训练。在正式比赛中,面对欧美等比自己高出一头的,身体强壮的孩子,她的“大唐”成功逆袭,获得了奥地利格拉茨第11届世界冬季特殊奥运会男子米和米两块金牌。胜利后,“大唐”高高举起双手,为自己祝贺。看着这一情景,让张杰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设想的那一幕,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那么一种甜味儿。
也是在成都集训时,从来不关心外界事物的高萌,赛前突然表现出头痛、食欲下降、总是哭鼻子的情况,这是压力大的表现,同时这也是智障二级孩子所不应该有的正常人反应。张杰看在眼里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孩子康复效果明显,担心的是怕影响正常比赛。为了消除高萌顾虑,张杰每天都和她一起吃住,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告诉她只要听“教练妈妈”的话就一定能拿好成绩、拿世界冠*。
在大唐赛场夺冠的那一刻,让张杰幸福无比。然而,更让她惊讶的是一旁的高萌,她趴在张杰耳边说了一句“教练妈妈,大唐怎么没摔倒啊?”张杰说,当时她以为听错了,高萌的智力智商程度决定她没有能力去注意到别人的事情,当她瞪大眼睛侧耳倾听,高萌又说了一句:“他!大唐,没摔跟头!”哈哈哈,张杰笑了,眼泪也流下来,搂着萌萌哒热泪不止。心想,运动真是太神奇了,这门科学,让孩子们康复,大唐和萌萌哒不仅变得聪明,还能思考和观察,发现问题,展示自己了。要知道,他俩一个是智力四级障碍,一个是智力二级障碍的孩子呀!
而且,萌萌哒,现在简直换了一个人,变身一个贴心懂事的小姑娘,她爱上了滑冰。张杰说,“在餐厅吃完饭她会把桌子擦干净、帮教练妈妈整理冰刀,她也会悄悄地问妈妈,自己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为什么要生下她这样的问题,这都是运动康复带来的改变。”看着张杰幸福的表情,也让我们心生敬意。
特奥工作和康复工作是铁棒磨针的细活,是牵着蜗牛散步的节奏,随着智障孩子对滑冰运动的喜爱和深入,一定会影响和改变他们的生活,提高和改善他们的智力,克服和纠正他们的自身缺陷。只有爱,才会有享不完的幸福陪伴。
经历了孩子们从一步一步在冰上挪、爬,到冰上燕子一样飞的喜悦和成长,他们正在不断超越着不完美的自己。张杰说:“如果问我施了什么魔法,我想说是,选择了用爱和陪伴去坚持,收获的一定就是奇迹!
“给我一个残障孩子,还你一个‘完整’的他!”的
张杰深爱着这群残障孩子,经常深入到每个队员家中家访,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