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奥运冠 罗玉通专访中山大学新闻系陈伊纯“晕了。”当被问到站在伦敦奥运会冠 领奖台上的感受时,罗玉通只用了简单的两个字来形容。“奥运会夺冠的心情不会和其他比赛夺冠的心情不一样吗?”“在台上领奖牌、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整个人确实感觉不一样,是震住的。其实对于运动员而言,只是那场比赛叫‘奥运会’,人还是那些人,包括你的队友和教练。比完赛后会兴奋一下,但是过几天就好了。”罗玉通说起对奥运会的感受,脸上挂着他标志性的阳光男孩般的笑容,但是神态淡然,波澜不惊,似乎是在说一件很久远的事情。罗玉通是年伦敦奥运会男子双人跳水3米跳板冠 ,年退役后选择来中山大学就读,目前已在中大学习将近一年的时间。以一个奥运冠 的身份在中大就读,罗玉通并不认为自己是特别的。“平时走在路上也没有人认出我。”在他看来,奥运会并不像一般人想的那么宏伟壮丽,奥运冠 也没有什么不一样。他甚至说,奥运会是运动员的高考,跟普通学生不一样的只是考试内容不同而已。罗玉通提起教练对他说的一句至今仍令他印象深刻的话:“你拿奥运冠 没什么了不起,蝉联两届才叫牛。”罗玉通参加完年伦敦奥运会后选择退役,一是因为年龄问题,二则是他认为参加第二次和第一次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是无所畏惧,并且习惯了第一次带来的鲜花与掌声,第二次会有许多杂乱的想法,会自我施压。而自己已经历过许多挫折,“运动员的经历大多丰富,很多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比普通人一辈子都要精彩。失败又成功,成功又失败,我自己也是。”他坚持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因此选择了一种低调的方式,归隐于生活,徜徉于中大。谈起在中大的就读体验,罗玉通认为目前的生活状态很自由,而他也很享受这份做学生的感觉。同为前国家跳水队队员的胡佳是罗玉通的好友,现在亦就读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罗玉通说:“我们是二十年的好朋友,现在也会常打电话联系。”这让他有一种归属感,当初选择中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跳水队里的许多师兄师姐都有在中大就读的经历,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中大产生亲切感。他特意说起自己的另一个好友杨景辉:“他当时在中大读研究生,我那时候还没退役。我记得他住在南校区,我去他的宿舍看,很兴奋地跟他说:‘我希望以后也来这读书。’”他的家乡在惠州,作为广东人,他自称有一种地方情缘:“中大是广东省最好的大学,很有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我一直憧憬来中大读书。现在在这里,我很荣幸。”他学习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方向,平日里的课程偏向于管理类,如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他说做了20年运动员,学体育方面的东西容易消化。他课余时间会参加一些活动,去年当了校团委举办的“三走”活动嘉宾,也在学院内开展过跟同学们的交流会,希望通过自己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同学们锻炼身体,“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运动来调节,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又可以丰富生活。一个好的身体对成功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他对于运动与生活的理解。他说起一个挺有意思的经历,前段时间去了澳门大学和学生交流,演讲“我的20年”,他说:“我之前的话不多。我老婆听说我去澳大讲了一个多小时,很吃惊,说没想到你那么能讲。我说就是现在更加成熟了吧,而且讲的是自己的故事。”罗玉通年出生,今年29岁,说到成熟,他认为这与他当运动员时的经历以及奥运会的磨练是分不开的。年,罗玉通在全国跳水比赛中首次夺冠,同年八月被选入国家跳水队。他认为自己和跳水的缘分从小便开始:“小时候爱玩水,家乡在农村,那年教练来基层选人,也没想太多,就觉得有水就去咯。家人不支持,他们觉得做运动员太辛苦。”年罗玉通被选入惠州市体校跳水队,当时他对跳水这项运动并没有多大兴趣,只是因为小孩子喜欢玩水的天性。刚开始接触跳水时,他说:“没想到是这样子的。”经过四五年的训练后逐渐理解了这项运动,慢慢产生兴趣并接受了。在国家队时,他每天超负荷运动,每天和伤病做斗争,说到这,他顿了一下,眼睑微垂:“其实做运动员最辛苦的就是这一点,这也是我在国家队时觉得最辛苦的事情。每天和自己的身体搏斗,我每周医院,但还是坚持下来了。”08年没能参加奥运会对于罗玉通来说是个遗憾,“08年奥运会是在自己家门前的奥运会,哪个运动员不想去?”在他的运动生涯中,有两次落选奥运会的经历,第一次是04年的雅典奥运会,那次的落选虽也让他感到遗憾,但这种遗憾与08年的遗憾是不一样的,08年的落选还受到了身体上客观条件的限制。“04年那次,只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没做好的地方,有实力上的因素。”然而07年初他受了重伤,身体上病痛的折磨,与奥运会的失之交臂,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困惑,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消极的一段时光。08年亦是因为腰伤歇了大半年时间,后来他选择让自己忙碌起来:“全运会比完了比东阳运动会,很忙,没时间想别的事情,而且胡佳一直在劝我。”但他一直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机会参加奥运会了,08年的他23岁,这对跳水运动员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年龄。09年的全运会过后他想过退役,但不甘心,秉承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未了的奥运梦想,10年时,他决定参加12年伦敦奥运会的跳水项目竞选。“对我自己来说,在运动场上训练是珍贵的事情。”他认为,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是拼命三郎,高强度的训练和伤痛,会让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坚持且有韧劲。他调侃道,之前大家对运动员有一定偏见,比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是我认为智商低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运动员的最高水平。”他说优秀的运动员善于总结,无论大小比赛,再小的事情都会有总结,这是一种品质。两次失败后的他回首往昔,已经可以很坦然地说道:“失败都是源于自身能力不够。竞技体育是公平的,不仅要有实力,对你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当时想过放弃,但是回头看觉得自己没做好,有什么理由放弃。调整好心态,训练也有了起色。”如今退役,于他而言,跳水和生活依旧密不可分。每天直播或是转播的跳水比赛他都会看,“毕竟跳了20年了,割舍不下。”他在访谈中常提到自己的队友,“郭晶晶、胡佳都是优秀的运动员,看他们训练的时候,觉得太拼命了。”而对于自己的评价,他只说:“我算是个听话的运动员吧。”他从小便很配合教练的安排,认为自己是很好沟通的一个人,“其实现在觉得太听话也不好,比如你研究一项东西,不可能完全听老师的意见,要有自己的想法。跳水是一种自我体验,你会有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教练不一定能指出来,他指出来的在你看来也不一定是对的。不一致的时候一定要沟通,但不能在运动场上跟教练吵。”他很笃定地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对着教练的时间比对着父母的时间还多,教练对着我的时间也比对着自己的孩子多。”这种心态带到现在的大学生活中,他会本能地对老师产生尊重,中大的每位老师对他的启发都很大。罗玉通说自己现在已经适应了大学环境,之前在国家队时,运动员的生活就是一条线,他只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吡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