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郴州日报」年11月16日,是中国女排夺得传奇“五连冠”佳绩的开端。在那之前,女排姑娘们就与郴州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过去,女排故事与“女排精神”依然在郴城熠熠生辉。“我是女排的‘事业粉’”郴州人杨兰萍永远不会忘记年11月16日。那一天,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7捷的佳绩首次夺冠。她说,从那时开始,自己就成了中国女排忠实的“事业粉”。杨兰萍还记得,当时一家人一起围着黑白电视收看比赛。一开始,中国女排落后,她的心都揪了起来。可是场上的女排姑娘们奋力拼搏,一点点扳回了比分。“好球!三号郎平!扣球成功,15比7。”她记得,当解说员说到“平”字时,声音因为激动微微破音。那时起,她彻底记住了郎平这个名字,也记住了女排姑娘们在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姿。“最后她们在赛场上拥抱的画面,我真是现在都忘不掉。后来,每次女排比赛赢了,我都会高兴得跳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痴迷于收集女排周边,明信片买了一张又一张。“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女排就是我们年轻时候的‘顶流’了。”她笑着说。“我当时还会去基地门口等她们出来,看到过几次,个个都很高,像巨人!”回忆起“追女排的那些年”,市民王莉萍仍兴奋不已。市民何婕爱上女排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当时,女排姑娘们在郴州的女排训练基地里训练,何婕每周都会去看。“条件很艰苦,场地很简陋,但每次都能看见她们满头大汗地练习。我还跟孙晋芳合了影。”她说。当时,训练场地是用本地南竹搭起来的,地面上还有毛刺,也不是特别平整。女排姑娘们在训练时速度很快,经常擦伤、划伤,但没有人会因此停下。朴素的竹棚里,浸透了姑娘们拼命训练的汗水,也承载着她们不断奋斗的青春时光。竹棚里飞出了“金凤凰”在今天看来,当年女排的训练条件堪称艰苦,但已经是那时能提供的最好的条件了。年,当时的国家体委提出三大球要打“翻身仗”,女排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头部队。为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训练,当时中国女排开始在北京之外寻找训练基地。当时的郴州市体委负责人在湖南省体工会上了解到上述情况后,萌生了建排球训练基地的想法。那时,虽然还没有确定中国女排会来郴州训练,但为了给女排姑娘们提供较好的住宿条件,郴州体育训练基地腾出了一排最好的房子进行改造,给每间屋子都配上卫生间,安装了冷热水管等。据了解,年底,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将原有的露天竹棚进行改造,用帆布盖起屋顶,又平整了地面。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工作人员“全员上阵”,业余体育爱好者、周围的单位工作人员都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连夜工作,原计划50天完成的改建任务,实际上只用了约40天——两座面积分别为平方米、平方米竹棚训练馆建成了,看起来明亮美观。年10月,中国女排首次来到郴州集训。年的第二届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击败日本队捧回了冠军。此后三年,女排姑娘们仍在郴州的竹棚里集训。年,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从年到年,中国女排一次次在郴州集训,也一次次用实力向世界证明着自己: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年,第23届奥运会冠军;年,第四届女排世界杯赛冠军;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五连冠”的传奇佳绩,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那时,人们惊叹:竹棚里飞出了“金凤凰”!爱女排更要传承“女排精神”竹棚的模型,年中国女排队员在郴州集训时穿过的鞋,中国女排队员签名的排球,基地职工家属为女排队员缝制的棉背心、护膝……在中国女排拼搏史迹展览馆里,处处留着女排曾经在这里拼搏奋斗的影子。实际上,中国女排后来曾多次到郴州集训。年4月,当时新任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率队来到阔别13年的郴州基地集训43天,同年,中国女排获第11届亚洲冠军、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年2月,陈忠和率领中国女排再次来郴州集训近3个月;随后,年、年、年、年、年、年,女排姑娘们每年都会来到郴州集训,其中年日本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大阪夺冠,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登顶;年,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蔡斌首次率队来郴州集训47天;年9月23日晚七点半左右,女排队员抵达郴州,备战世锦赛资格赛;年7月,中国女排再次来郴,参加年中国(郴州)国际女子排球精英赛……“来到郴州就像是回娘家一样,虽然这么多年没来,但还是很亲切。郴州是女排福地,我希望以前是,以后也是。”年,郎平率领中国女排重回郴州时这样说。时光荏苒,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里的竹棚早已消失在岁月长河中,基地的样貌也几经改变。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却深深刻进了郴州人心里,并成为了郴州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她们当时在竹棚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身上又是汗、又是血,装备条件简单,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想要胜利和想要为国争光的心。”近日,郴籍奥运冠军侯志慧走进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重温中国女排奋斗路时说,“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训练条件,更加发愤图强、顽强拼搏、好好训练。”“我是听家里人说女排的故事长大的。这些年每次女排打比赛,我们家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这其实不仅是看比赛,更多地是感受她们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很值得我们学习。”“80后”郴州人张晨说。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主任肖蕾说:“女排精神早已不局限于体育运动,而是能给各行各业的我们带来力量。”她认为,在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路上,也应该弘扬这种拼搏精神,以饱满的精气神投身于工作中,为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