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燮林下二十年教练生涯澎湃在线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原创张燮林口述上海通志馆

下文选自上海通志馆、中国乒乓球学院合作项目《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燮林(下):二十年教练生涯——

我的任教经历

第31届名古屋世乒赛是中国队因“文革”的耽误而重返世界乒坛的重要赛事。这一届由王志良任女队主教练,结果1∶3输给了日本队。第32届世乒赛时,林慧卿出任主教练,我们的队也输了。所以,我担任国家乒乓队女队主教练后,深感责任重大。我分析了当时世界乒坛的态势,认为主要的对手是韩国,欧洲只有个别国家的个别队员能造成威胁。目标清晰了,我就开始有意识地物色选手。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河南队的葛新爱,她是直板长胶打法。记得是在河南的一次比赛时,他们的一个领队要我看看这个女孩还有没有成才的希望。我一看,别人长胶一般是削,她的打法与一般的长胶还真不太一样,要怪一些。她在前台还会拱、刮和拉,反板也会打一板,发球擅长快发,对手接不过肯定下网。那次她正好与北京队的阎桂丽进行比赛,我一看觉得她的球技可以用,就把她调到了国家队。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河南的球队已经不准备用葛新爱,她已经被分配到河南体委去当电话接线员了。

那时国际比赛不多,有一个南斯拉夫、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四国锦标赛,在每个国家轮着打。我就试用了葛新爱,让她去参赛,诸如战术、指标等我什么也没跟她定,赛前也没找她谈话。结果,打了两场,输了一场。于是葛新爱在底下就说了:张指导战术也不给我讲,就让我自己去打。她不知道我是故意的,我就是要看看她的心理素质。但问题是输了一场球,教练组以后在讨论参赛名单时,就会作为不同意她上场的理由。第33届世乒赛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男女队教练讨论团体赛名单时,老将胡玉兰、郑怀颖和新手张立都没问题,但没有一个教练同意葛新爱打团体赛,只有我坚持让葛新爱决赛与韩国选手打。其实,我知道她输的那场球主要输在没有变化上,只是拱来拱去。当时,我是女队教练组长,如此坚持并做出最终决定,责任大如天啊。

记得决赛前的晚上,那时我与队医住在一个房间里,他正喝啤酒呢。我打开窗户一看,怎么有人在花园里徘徊走动,再仔细一看,怎么像是葛新爱。此时已经很晚了,我连忙跑下去,果真是她。我说:小葛,这么晚了,为啥还不休息?说不清她是迟疑,还是激动,她说有心里话要说。她说,张指导,明天打决赛,我真紧张!我说,已决定让你去打啊,我信任你,大家都信任你。她连忙摇头说,张指导,您别说了,没有一个人同意我打决赛。我一听心里就明白了,有个别教练不太负责,或者说漏嘴了。我还是很冷静,很坚定地鼓励她。我说,你这个球有长处,对手不适应你的打法,你一定是可以赢的。但葛新爱说,她不是怕输,输了大不了还是回河南体委当电话接线员;她是怕输了反过来连累我,而为我担心呢。我

镇定了一下说,你千万不要为我考虑。她又说,您国家队教练当得好好的,就为了用我出了差错,不值啊!在那个晚上、在那个非常的时刻,我也是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队员说,我是上海汽轮机厂的工人,从汽轮机厂出来的,也可以回到汽轮机厂去。那里的干部、工人都对我很好,回去可以有四级工待遇,若找个同厂的女工结婚,还可分配带阳台的房子。所以,你不要紧张,更不要担忧。紧张与不紧张,明天都要上,你就胆子大一点,你平时挺泼辣的,几个队员中,你文化水平最高,还会写《十六字令》。我是教练,我也想赢啊,绝不会拿你开玩笑的,再说还有其他队员嘛。

结果,葛新爱上场了,我们3∶0战胜了韩国队。在年第28届世乒赛的十年后,中国女队再一次夺得考比伦杯。

事实证明,我没有看错人,葛新爱这样的队员真是可以信赖的。第35届世乒赛时,葛新爱出手不凡,表现突出,一人拿了团体、单打、混双三块金牌。我做临场指挥时,屁股离凳鼓掌叫好的就两个球,其中一个就是葛新爱打的。那是跟朝鲜队李松淑的单打决赛,俩人同是削球手,规则限定对磨不能超过第13板。那是朝鲜的主场,人家是又敲锣又打鼓。磨到第11板时,葛突然倒板换成反贴,一击起板进攻,打得李松淑猝不及防。我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为葛鼓掌。

年3月,参加第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女队获女子团体冠军。左起张立、葛新爱、张燮林、张德英、朱香云

任国家乒乓球队女队总教练时,我总感觉领导这么信任,把担子交给我,我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同时,我有自己的工作方式、自己的主张,即使这件事情失败了,我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提高执教水平。在队里,我是比较民主的,教练开会时以及在用人、出人的问题上,都叫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听取各方意见与建议后才做决定。在内部分工上,我多注意和考虑国际动向,以引导国内的训练能够顺畅地进行。在平时的鼓动干劲、制造气氛等方面,我就叫周兰荪负责,他的讲话比较有气势。对其他的几位教练,我则要求把分管的队员教好、带好。比如,我每每在世界大赛中注意观察重点国家涌现出的后起之秀,看这些后起之秀所掌握的技术和应用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考虑我们自己的年轻队员如何去培养、怎么去应对,评估条件不错、表现不错的年轻选手一两年之内会往哪一个方向发展;并做到自己心里有数,训练中把下一届的队员布置安排好,当然这些并不会告诉其本人的。所以,领队杨树安称我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

年5月6日,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在平壤举行。中国选手葛新爱获得冠军

在专项技术上,我则不断地思考求变。比如,这届锦标赛大家都怕弧圈球,发来发去都是短球。我就鼓励中、长、短全方位地发,对方反而会不适应,下届锦标赛就见效了。我们乒乓球“快准狠变转”的技术风格都是专家们定出来的,但我觉得不完全适应女队的具体情况。我在总体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女队力量比较弱的特点,大胆地变为“狠快准灵”。把“狠”放在了第一位。为什么呢?女队打球,之前一直是客客气气的,喜欢打来回球,不够狠。我这个“狠”是从哪里提炼出来的呢?是从邓亚萍身上。主席讲得对啊,官教兵,兵教官。邓亚萍打球就是对方出一个高球,她一板就把你打“死”。打球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我就提倡这种精神。“快”自然不用说了,“快”能够抢到主动,能够一鼓作气。“准”就是再狠再快,你打不上球台等于白搭。所以,训练时我一段时间是强调狠、快,过一段时间后,我又强调精准。而“灵”指的是战术变化,就是打球要动脑筋。我觉得运动员“灵”字用得好,还可以延长运动寿命。四个点互相依靠、交叉应用,相当有效。另外,带队训练话要少,特别对女队员,话不能多。

当然,我们的后起之秀也各有其特点,这就要制定相应的训练路子,根据不同的对手用其长处。比如,焦志敏与韩国队、日本队打很有优势,韩国队没有左撇子队员。焦志敏往右角一站,韩国人偏中站位,很怕焦志敏发大斜线球,她就靠这个先把对方牵制住了。韩国人的球路正手厉害,反手比较弱,所以站位一偏中,正手的范围只有二分之一个台了,长处就无形中缩小了。在我的印象中,焦志敏与韩国队打没有输过球。

我们的运动员是一茬一茬的,当年同一批的曹燕华和童玲进队时,曾作为二队去欧洲参加公开赛。我指挥一队时,二队没有教练,她俩打完就跑来向我报告成绩,结果总是3∶0把欧洲队打掉。这两个孩子,一个攻球,一个削球,还是不错的。第35届世乒赛时,曹燕华初出茅庐没有打好;第36届世乒赛时,曹燕华虽然打了,但并没有挑团体赛的大梁;到第37届东京世乒赛时,她真正成熟了,作为第一主力,挑起了女队团体赛的重担,携手童玲、耿丽娟、倪夏莲获得桂冠。她的心理素质特别好,有运动天赋。当她和梁英子打世锦赛决赛时,赛前就在场边的临时休息室里睡着了,我怕别人影响她,还坐在门口守着呢。第38届世乒赛时,没有安排曹燕华打团体,是第二批去的,结果,女子单打前八名中,七名是我们的选手。我就到看台上去了,看她们自己打。因为没有外面的干扰了,也就不存在“让”的问题了。结果,曹燕华蝉联了女子单打世界冠军。队里有人对她有些看法,但她训练还是很刻苦的,其实细节上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我作为主教练主要看她的训练和比赛。曹燕华拿了两届世界冠军后,我希望她再打下去,她还是坚决退役了。

年4月20日,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获女子团体冠军

第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张燮林在对女队员进行现场指导

我做教练指挥比赛,一直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出人与打法不能单一,要讲究各种打法的配合和平衡,比如童玲、管建华的削球,曹燕华的快攻与弧圈球,张德英的直板生胶和发球,陈静、焦志敏的左手球,戴丽丽的正胶小弧圈,何智丽的实力球,加上倪夏莲的直板正胶、长胶的倒板。否则人家适应你一个,就是适应了你一片。诸如你两块横板水平特别高则是特例,一般总是兼而有之。其实她们之间的水平都差不多,关键就看你怎么用。比赛的方案在国内早就定好了,出去发生重大的事情时再进行调整。

张燮林对运动员焦志敏进行指导

至第40届世乒赛时,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同时挂拍了,女队十人,新手竟占了七八位,处于新老交替的状态。团体赛我们上的是陈静、李惠芬、陈子荷、胡小新,算是一老、一中、两新。为了用好陈子荷的长胶以对付欧洲队,我在两队教练抽签选择主队还是客队时,即便先挑到选择的权利,我都很客气地请对方选。对方一般选的是AB,我则一定选XY。为什么呢?第一、第五场我就用陈子荷,陈子荷用长胶先战胜对方主力,把其气势打下去了。决赛对韩国时,第一个上场的老将李慧芬有点拘谨,首局以18∶21输给了玄静和,第二局李慧芬以20∶16领先。不料玄静和连追4分,后又以20∶21落后,如果再输一球,我们即以0∶1落后。好在李慧芬以23∶21拿下第二局,之后又一鼓作气拿下第三局,中国队旗开得胜。我队第三盘双打陈子荷和李慧芬配对。陈子荷充分发挥了长胶或抹或拱的特性,使对方不断回出半高球,为李慧芬扣杀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方即使接回来,陈子荷再捅一板怪球,李慧芬再扣,整个比赛一直处于领先和主动的状态中。

下面想说说邓亚萍。我是在河南队与湖北队的一场比赛中认识小邓的,发现她打球有一种气势。什么气势呢?敢打敢拼、敢于胜利的气势!这个印象非常深刻,我认定她是棵好苗子。殊不知,当时湖北队出场的是乔红、陈静、胡小新三强啊。所以,我有调邓亚萍进国家队的想法,因国家体委有个规定,年龄不到不能进队,我就把她放到青年队打了一年。但当我正式提出调邓亚萍进队时,一些教练发表了不同意见,主要观点是她个子太矮,以至于第一次没有通过,当然这些教练也是出于公心的。过了几个月,我又提出调邓,有教练说前一段在无锡集训,她还输给外国选手,看来她的球技不会有大的发展;还有教练提出技术分析,比如若吊她一个右短,再打她一个左长,她个子矮,来不及回打等,第二次又没通过。到了第三次讨论时,我手里已经有资料了。我说,今天开会就是讨论邓亚萍进队的问题。教练员们有点烦了,说,怎么你老提她。有一个教练说得蛮逗:老张啊,我们国家队也需要形象啊!另一个教练说,你同样在她身上下功夫,不如找个体型好的,两个人同样下功夫,为啥非要找个体型差的。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听完大家的意见后,我拿出统计表说,邓亚萍与八一队的一场比赛,打丢即主动进攻失误了十一个球,但在二十一平后仍然赢了。我曾问输的球员:邓亚萍打丢十一个球,怎么你还没赢?她说,我想控制她,不叫她起板,但她仍老打我,我控制的难度很大,她免不了要失误;但虽然她的失误多,我被她打“死”及自己的失误更多,最终还是她赢了。我说,假如小邓到国家队训练,相信她不会有十一个球的失误。我说,为什么小邓抢攻积极、击球速度比人家快?就是因为她的个子矮,人家打过来的球在她看来都是高球、都是机会,所以她起板而无后顾之忧啊!我把大家都说笑了。大家说,行了,那就让她来吧。如此经过三次讨论,因为是我主张并同意的,我便直接带教小邓。小邓在队里的刻苦训练是大家公认的,除了正常训练外,还要加班加点,训练结束后,她还找别的队员继续训练,互帮互助,加练自己需要提高的技术,算上星期日休息的加班,我草草统计了一下,她一年要比他人多练40天。由于加班,食堂关门,晚饭就成了问题,她只好在宿舍里吃方便面。有一次我去查房,看见小邓房间里有电炉,就严厉地批评了小邓。后来同房的队员说,小邓加班练球,食堂没有饭,只能泡面充饥。我听了心里很不好受,就与爱人商量,拿了鸡蛋给她增加营养。要知道,那个时候鸡蛋是要凭票证购买的。

实事求是地说,世界冠军就这么几个,邓亚萍的技术确实过硬,却也离不开机遇啊。正好那时焦志敏、耿丽娟、戴丽丽退役了,这些都是她的对手啊,假如她们还在打,邓亚萍在一两年之内还出不了头,也很可能就不是今天的邓亚萍了,就没有后来界内人称的“邓亚萍时代”了。从第26届到第28届世乒赛的时候,有不少女削球手技术都不错的,但你削得再好也削不过林慧卿、郑敏之。所以人家问我,为什么总是邓亚萍和乔红打冠亚军决赛,并让我谈谈对两人的评价。我很坦率地说,邓亚萍打球是靠智慧加实力,乔红打球是靠实力加智慧。赛场上,我一个眼神过去,小邓就知道怎么发球,我基本上也就知道她下一球怎么打,心有灵犀啊!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有这样的默契,这球自然就好打了。

第41届世乒赛时,我们团体决赛败给了朝鲜-韩国的联合组队。当时,朝鲜一号是李粉姬,谁知她第一阶段以1∶2败于罗马尼亚队的巴蒂斯库,联队就以状态不佳为由把李粉姬换成了俞顺福。我们在国内一直是针对李粉姬准备的,此时对俞顺福的球路不了解。邓亚萍第一个上去对阵俞顺福,瑞典的裁判在邓亚萍发第二个球时,就判她发球违例,五个球里判了两分,这样她的正手发球侧身攻的优势就没了,只得全部改成反手发球。第一局输得比较惨,虽然第二局扳回,第三局还是输了。接着,玄静和2∶0胜了高军。按照高军的情况,要赢玄静和是勉为其难的。双打是邓亚萍与高军合作,2∶1胜了李粉姬与玄静和,第四盘邓亚萍以2∶0胜玄静和。但高军在第五盘以两个19∶21负于俞顺福。原定这场比赛是乔红上的,大概是因她受伤换成了高军。我们由0∶2落后追成了2∶2时,日本的荻村也太敏感了,跑来跟我说,第31届“乒乓外交”就是在我们日本,这一次中国是不是还有外交的说法啊!我说没这个事,高军是临时上阵的。记得我给高军制定战术时,曾问过她,假如对方拉你,你怎么办?她说自己能碰过去。我追问,若碰不过去怎么办?她似乎就没办法了。高军正手比较差,反手好。最后高军还是经不住这个压力。至于为什么陈子荷没上,主要是人家研究、对付长胶已有心得了。关键是乔红没有上。开局时,瑞典裁判把整个气氛弄得那么紧张。那个裁判下来后,我对他说,邓亚萍打了那么多世界比赛都过来了,你这个裁判的水平难道就比别人都高吗?但是当时在现场也没有办法。

所谓“何智丽事件”

关于何智丽与管建华的那场比赛,以及引发出来的故事,方方面面议论很多,风风雨雨闹得很大,我是当届的女队总教练,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那是在第39届世乒赛上,女单打到最后,何智丽与管建华出现在半决赛的位置上,代表团就坐下来讨论究竟是谁进决赛为好。会上所有教练均提议管建华上,理由是何智丽曾在过去的比赛中输给过梁英子,且她一路打上来没碰到过硬的对手,四分之一决赛时还是陈静让给她的。那场球我在场,我根据教练组的意见通知陈静让掉,陈静第一局是赢的,之后下面就有人提醒陈静,她就连输了三局。而管建华一路连克强硬的对手,气势很足,估计可取梁英子。讨论中,只有我提议上何智丽,管建华是打削球的,我也是打削球的,私下里的感情远比与何智丽好。但我的理由之一是,管建华的削球功底不如童玲,童玲削得更稳,技术也更全面。梁英子与童玲打很轻松,我是场外教练,感觉管建华较难有办法赢下梁英子。所以让攻球选手上会好一些。理由之二是,削球手上去,会给梁英子以喘息的机会,快攻则可使梁英子疲于奔命。但讨论到最后,既然大家都认为让管建华上有利,我表示服从组织决定,保留不同的意见。

马金豹是何智丽的主管教练,找何智丽谈了,听说老徐也找她谈了,何智丽闷着头没有发声。我觉得,何智丽如果不愿意,应该事先跟管建华讲清楚,应该告诉管建华:领导叫我让,你肯定知道了,但我们之间还是真打。事后,何智丽说,若自己表明真实的态度,领导会以某种理由让她弃权。当然,这只是她本人的想法,实际上怎么可能呢?她又没有生病,又没有受伤,冠亚军决赛怎么可能少个人呢?

后来,何智丽赢了管建华,与梁英子决赛时,我坐在场外。因为何智丽曾输给梁英子,我曾两次到体委电教中心调看那场比赛的录像。我觉得只要在个别环节上改进就可以了。第一,接发球拉起来,不要去搓。因为一搓,对方马上小弧圈一拉,那时还没有反撕技术,你一碰,对方就侧身打,场面非常被动;反之你拉起来,梁的推挡一般,侧身也很勉强,这样处理就能变被动为主动。第二,出手要狠一些,不要太稳。我以此指导了何智丽,结果决赛时何智丽很顺利地以3∶0拿下。这样,其他教练就不说什么了,我也不能多说什么,否则就成了火上浇油。其实我心里也明白,不管让管建华上,还是让何智丽上,大家都是为了拿冠军,目标是一致的。回来后此事没有起什么风波。因为我们往上面一报,上面的结论是功大于过。应该承认,队里的教练和队员对何智丽是不满的,意见最大的就是,何智丽应该跟队友讲清楚,人家削过来的球这么高,你心里没数啊?何况,上一轮陈静让了你,你为什么接受,不说真打一场呢?这就是人品的问题,但风波并没有掀起来。

问题出在第二年参加年汉城奥运会的人选上。当年4月1日中国乒协杯赛在江西南昌举行,正逢甲肝大流行,我也去了江西,既是为了考察队员,又是为了同步考虑奥运会阵容。按照奥运会的章程,中国队有六名选手可以选择。根据国际乒联年年底的排名,何智丽是第一号,还有就是管建华、陈静、焦志敏、李惠芬和戴丽丽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作

为主教练应考虑的问题是谁上最有利,此时根本就没有别的想法,只是一门心思想把奥运会的冠军拿下来。

记得那天,我把曾传强教练约到阳台上,我说不一定用何智丽,因为她的球太老实、太普通,属于实力派,变化不多,打球还需要智慧,所以她国内的比赛成绩就很一般。如此便经不起人家研究,参加奥运会不太有利,大概也向曾传强透露了我打算用谁。我主要想听听曾的意见与想法。因为定奥运会的参赛名单事情太大,他也没完全表态。快要到报名的时候了,即一切要明朗化了,我们在队里搞了一次无记名投票的测验,结果投何智丽的票数很少。其中有一张票上写的是“你们敢不敢用年轻选手?”这时,我的态度也逐渐明朗化了,就是想用陈静。我的指导思想,一是考虑国际比赛成绩,二是考虑国内比赛成绩,三是本人表现与群众关系。陈静两次去欧洲比赛,取得全胜,包括一次在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比赛中拿了冠军。这两次全是王传耀带队,于是我两次把王传耀请到女队,请他介绍陈静打欧洲比赛的优势所在。王传耀讲陈静比较聪明,特别是发短球时,对方一搓,陈静马上侧身斜,直线一冲另外陈静还有反手弹击,再依靠正手攻击得分;陈静发球也不错,因为她是左撇子,对方会很别扭。通过单打、双打配对等的综合考虑,我们确定了参加奥运会的名单,当然排除了何智丽。

这下就麻烦了,你张燮林教练怎么敢把一号种子拿掉了?是是非非闹得满城风雨,甚至还有人写信给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萨翁也跟李梦华主任反映了。包括我到欧洲访问,南斯拉夫的官员直截了当地问我,怎么不报一号种子?事情还惊动了上海市政府,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刘振元等都知道了。我根本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上海的一些报纸对我进行了指责,有的甚至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叫我戴着安全帽上街等。事情汇报到李梦华主任那里,梦华找我谈话说,你把全国各省市的主教练都召集到北京,包括上海的于贻泽、陈宝庆等,听取大家的意见。会上,我就把为什么用陈静而不用何智丽的道理讲了。表决的结果都同意我的意见,唯独孙梅英不同意。再次向梦华主任汇报后,他又下命令:将全国乒协专职、兼职副主席叫来征求意见。结果依旧是孙梅英一人不同意。

我思前想后,感到对上海也必须有个交代,于是就写了一封长信。抬头是“刘振元副市长并金永昌主任”,下面就写了用谁与不用谁的原因,何智丽跟欧洲选手打不是说不能赢,技术是好的,场上拼劲也是足的,但是赢得不轻松,每个球来回一二十板。由于其打法与欧洲选手类同,那么备战奥运会时,欧洲选手之间的练习就等于每天跟何智丽在练。再说,我计算过了,整个参加奥运会的女选手大概32名,没有一个左手将,所以让左手握拍的陈静上,比让右手握拍的何智丽上更有利。这些情况我都在给上海的信里写了。

记得是一天中午,我正在午睡,电话铃响了,一听是中南海打来的,是主管体育的李铁映国务委员的秘书小董打来的。他问我,下午有时间吗?我问,你有什么事?他说请我到中南海来聊聊,并问我有没有车。我说训练局有车,我现在就过来。没想到训练局的小车都出去了,只有一辆旧的面包车,进中南海是要报车号的。到了小董那里,俩人边聊边抽烟。他明确说,我不是代表领导的,只是个人了解点情况。我则重复地讲了选拔队员的原因,诸如技术特点、亚欧情况等。听下来的意思是小董担心我因此分心而训练受干扰,影响奥运会的备战;最后,他还说,现在是厂长负责制。我一下就明白了,我作为总教练,就要负这个责任,输赢都要担着,其他人管不了。这次聊得时间不短,前后约两个多小时。然后国家队就开拔到丹东集训。

当何智丽知道不能参加奥运会后,就把气一股脑地撒在了我的头上。记得要到丹东去训练之前,我给她打了个电话,说,你现在是国家队队员,车票已给你买好了,我保留到开车前的最后一分钟。她给我打电话毫不客气,不叫张指导,直呼我的名字,意思就是,看你怎么回上海。何智丽没有去丹东,记者们却追到了丹东,紧盯着要来采访我。北京台有个节目,中午天天在说我。我跟记者说,我们乒乓球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难道我不想拿金牌为国争光吗?我们当教练的怎么不想着这一天呢?假如我要减轻来自社会压力的话,何智丽是上海人,我也是上海人,她又是世界一号种子,我用她即便打输了也不会有什么事。现在,我用五六号选手的风险,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到了最后报名阶段,我从丹东回京向梦华主任汇报后,就把名单确定了。

整个事情的前前后后,就我一个人这么扛着。我的爱人是社体中心的,有一次,她去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一个活动,正巧碰见张彩珍副主任。张彩珍当面问她,张燮林定的这张名单,是不是他自己的主意?我爱人回答,谁也没有插手,就是他自己定的。新华社记者还写了一篇文章,说张燮林是在“百尺竿头翻跟头”。百尺竿头啊,翻了跟头还要站住,站不住就粉身碎骨啦!而且何智丽还不知道,当初只有我一票同意她进世乒赛决赛的,我是从来没跟她讲过呢。关于让球的问题,包括在汉城奥运会上,让焦志敏让给李惠芬,当时开会开到两点,我也是持保留意见的。因为在一次世锦赛上,焦志敏对赫拉霍娃2∶0领先,第三局打得也很顺利。这时那边赛场陈新华打了个好球,兴奋地躺在地上,她就去看,一下子思想上放松了,被对方扳了回去,连输三局。所以不同意的人就以这场球为依据,认为还是让李惠芬去打为妥。我以为这个理由不充分,把我的道理都说了,但领导决定了,我自然得服从。所以说让球的问题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但有些东西处理不好,也会留下后遗症的。

最后,在汉城奥运会领奖台上,陈静、焦志敏、李惠芬为中国升起了三面红旗。有很多记者采访我,其中一名记者说,张指导,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表明记者还是支持理解我的。假如陈静没拿到冠军,我今天也不会坐在这里了。这说明这名单不是我的一时冲动,是广泛征求意见、深思熟虑的结果。那届奥运会中国总体成绩不好,但乒乓球队成绩是好的。回国时李铁映到机场迎接,他握住我的手,握得很紧很紧。

年2月24日,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获得第39届世乒赛女子团体冠军。自左至右陈静、焦志敏、张燮林、戴丽丽、李惠芬

年11月广东全运会比赛时,乒乓球项目是在佛山进行的,单打抽签陈静与何智丽恰巧在一起。比赛的那天观众爆满啊!大家都要看看陈静与何智丽的这场“火拼”。当时,我就坐在旁边看这场球,结果陈静赢了何智丽,此时是全场起立鼓掌啊!假如陈静输了,说明陈静本来就打不过何智丽,也没人相信第39届世乒赛四分之一决赛时让给何智丽的这档事。现在陈静赢了,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当时陈静确实让了。那你何智丽在已知领导的决定的情况下,半决赛时怎么不能让给管建华呢?而且事先也不跟队友打招呼。当时我也想,万一管建华上去输给梁英子了怎么办?冠军失守,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一切都过去了,都成为了历史,一切都交给历史学家吧

我的“二十八个心”

我当女队主教练多年,带队获得十届世界冠军,有一届失误。有记者说我有什么经验和法宝,我认真想一想,总结下来有“二十八个心”。

在道德与修养方面有七条:(1)对党和国家要忠心;(2)对父母长辈要有孝心;(3)对社会公共事业要有爱心;(4)做人要宽心;(5)待人要诚心;(6)对自己的事业要有责任心;(7)对不义之财不能贪心。

在球队管理和纪律方面有五条:(1)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和缺点要感到痛心;(2)对队员经常犯的同样毛病要做到苦口婆心;(3)同志间发生矛盾要谈心;(4)同志间有不同意见和看法要交心;(5)处理问题及确定出国名单和大赛名单要出于公心。

在训练与比赛方面有十六条:(1)平时训练要专心;(2)备战训练要细心;(3)对新鲜事物和创造新的战术要有好奇心;(4)制定计划和战术要用心;(5)赛前要静心;(6)比赛开始要有自信心;(7)遇强者要有挑战心;(8)遇弱者要谨慎小心;(9)领先时不要存在侥幸心;(10)落后时不要灰心;(11)相持时要有恒心;(12)关键时刻要有决心;(13)遇到困难要有耐心;(14)打胜了要虚心;(15)打败了要有平常心;(16)完成任务大家要齐心。

合起来就是“二十八个心”。我基本就是按这“二十八个心”的要求和标准去执教的。

年国际乒联授予张燮林杰出贡献奖

举几个例子吧。比如,我所说的对经常犯同样毛病的人要苦口婆心,就指的是刘伟。刘伟训练时和对手间的配合时常出问题,具体表现为火气大、脾气暴,不顺意时就发力打。我找她谈话说,场上训练就这么两个多小时,你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更影响对手的训练。她说知道了,过一段时间老毛病又犯了,人家又来告状了,我就双方做工作说,刘伟发力瞎打,十个球中有没有两三个打在台子上?回答是有的。我说,你就把这两三个难度大的球打回去,不就提高了嘛!队员调整时有些教练提到她,为此至少开了三四次会,但她的技术绝对是好的,我怎么舍得呢?后来她跟王涛拿了三届世乒赛混双冠军,又跟乔云萍拿了女双冠军。总之,定计划要用心、细心,队员之间、队员与教练之间有矛盾要交心,要谈谈心里话。大赛之前,队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这很正常,我则要求他们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战术。

在教育运动员做事做人方面,比如,有段时间焦志敏的球打得不是很顺,就把气出在乒乓球上,用脚踩球。我把焦志敏叫过来问她,你知道生产一个乒乓球要多少工序吗?要四十几道啊!你这样踩乒乓球,我就把生产厂里的工人叫来,看着你踩,看你这脸往哪放?我这么说的目的,就是要让她知道,这球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邓亚萍也有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那是小邓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记得是在菲律宾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她跟李惠芬打决赛。当时我和香港教练在看台上观战,其中有一个擦边球,我没看见,但香港教练看见了,说这球确实是擦边了,裁判也没看见,小邓也不承认,结果这场球小邓赢得冠军。我下了看台,就把邓亚萍叫了过来,我说,小邓啊,这个球是不是擦边啊?她点头说是。我说,你当时为什么不承认呢?她说,家里人都看不起我,这次是我的一个机会,拿了冠军可能就会改变人家的看法。我说,中国乒乓球队既要赢球还要赢心,你球赢了,人家却心不服,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当然,我也缓和了一句,这也不能完全怪你,怪你以前没有经历这样的教育。原来河南省队不要她,是郑州市队收了她,她希望冒出来的思想特别强烈。于是,我就说,第一,你现在就到李惠芬那里赔礼道歉;第二,回去写个书面思想认识。小邓嘴还特别甜,“李姐、李姐”地叫着,一个劲地道歉,李惠芬也接受了。

这件事真正地教育了邓亚萍,后来亚运会双打时,邓亚萍、乔红与韩国选手决赛,有一个擦边球,乔红没看见,裁判也没看见,邓亚萍举手示意了。我当时也蛮激动的,觉得这不是一场球的胜败问题,这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考验。虽然球输了,但思想上却赢了,输赢是暂时的,品德的好坏是一辈子的事,所以输了我也高兴。还有一事,那时邓亚萍已经退役,在清华上学了。深圳搞了一个挑战赛,邀请她去跟李菊打比赛,也就是用以前的冠军对现在的冠军,出场费是十万元。小邓给我打了个电话,我问她,你最近练过球吗?她回答:没练过。我说,你自己决定吧。结果她没去,事后我问她原因,她说,人家以为我嫌少又加了,我还是没去;因为我一直没练,肯定打不好,我不能对不起观众,不能心安理得地去拿这个钱。也许有的人会开玩笑地说,小邓你就是瘸了一条腿也去打一打,反正钱拿到了。我听了很高兴,说明小邓已经有了很高的思想境界,也说明我的品德教育是成功的。小邓出名了,很多观众围着她签名,小邓的签名随手一挥谁都看不出来。我批评她说,这三个字中哪一个字是你啊?她接受了,改正了。所以,对这些孩子要慢慢地耐心引导。

张燮林率队员在第43届世乒赛领奖台上

我最不接受的是运动员说假话。运动员有事外出总是难免的,但请假医院,医院挂个号就溜了,去办私人的事去了。医院,你还不好多问。我就在会上严肃地提出:凡是有事,只要你请假,有正当理由,我百分之九十九同意;但是不能在外面过夜。何智丽去日本比赛时,小山约她,何智丽来找我请假,讲的是真话,我也同意了,但要求她必须十点钟之前回来。其实你只要思想集中,也不会耽误训练;反之,你吹牛,胡编理由,这就不行。这也是对人要诚心的一个方面。

在训练方面,我也在球馆里贴出大幅标语:没有杀不死的球,也没有救不起的球。虽然这是一对矛盾,但发扬的就是拼搏的精神。我很明白,作为一个教练员,在训练和管理上,不是看你嗓门有多高,说了多少话,讲得多么头头是道;教练员的权威建立在为运动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即通过你的指导,运动员感觉有效果,下一次比赛能赢球。所以,在我看来,国家队的教练员首先是个“采购员”,要有独到的眼光,能把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吸收进来;然后是“指导员”,能够既发现问题,弥补不足,又发扬长处,优势为先,犹如一个工艺大师,什么石材雕什么作品,运动员就是教练员精耕细作的作品;最后就是“推销员”,能把你的爱徒推举到世界大赛中去为国家争光,取得好成绩,甚至拿冠军,那就成功了。这就是你作为教练员把人家吸收进来的目的。我们有些队员,训练挺刻苦,但就是打球不动脑筋,满足于正手、反手、中台攻,对战术考虑不足。于是,我就给运动员举了日本电器的例子:三洋收音机的主要部件是好的,其他零件是次品,但并不影响其使用功能。飞利浦则是主要零件与附属零件都很好。结果三洋经不起考验,时间一长就坏了,而飞利浦用了二十年还在用。联系到乒乓球技术,你发球、接发球、推挡、正手攻、弧圈、搓球都要高质量,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球都要精,不能凑合,不能有次品。比如你接发球就不能草率,要为下一板的主动性创造条件;反之,你应付过去的话就给了人家机会。这些道理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听进去的,听进去技术就上去了。

总之,教练员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既然领导把队伍交给你了,家长,还有启蒙教练、省市教练把小孩送到你里来了,就要把队员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是我的出发点,也是我多年带队的体验和感悟。

原标题:《张燮林(下):二十年教练生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mz/14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