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王琨老师”快速订阅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中国女排?为什么那么多人提起女排就满满正能量?看看北京时间今天上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排球馆内中国女排的表现,便不难找到答案。面对上万巴西球迷震耳欲聋的给予主队的助威声以及送给客队的嘘声,中国女排愣是在绝对实力不占上风且先输一局的被动局面下,生生逆转了东道主、卫冕冠*巴西队。
看台上那个最后时刻不忍主队落后、任由眼泪肆虐的巴西小男孩,让人看着心疼,但中国女排姑娘们逆袭后的眼泪,以及主教练郎平面对电视镜头数度哽咽的画面,同样让国人看着心疼。老将徐云丽贴满胶布的右肩,以及重扣过后疼痛难忍的表情,仿佛在不经意间记录着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曾经历过怎样的坎坷和艰难。
与所有运动队经历过的一样,中国女排也曾跌入过低谷,也曾经历过青*不接,但她们从不怨天尤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到里约之后,中国女排开局不利,小组赛中接连受挫,把自己逼到不得不在淘汰赛首轮面对东道主的不利局面。
但一支既有刻苦训练做基础,又有强大精神力量的队伍,往往是能够在逆境中突然爆发的。中国女排便是这样的队伍,不管时代如何变换,不管潮流趋势为何,中国女排对自我精神的传承却从未改变。正如队长惠若琪赛后所说,队员们能在关键时刻拧成一股绳,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体现。而能够在悬崖边上放开手脚勇往直前,除了拥有过硬的实力,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郎平所说的“拼出所有”,就是对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不论输赢都要为中国女排竖起大姆指的原因。
开赛至今,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表现有得有失。中国自行车队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中国跳水队继续自己的神奇表现,中国乒乓球队不仅上演包揽好戏,还成了朋友圈中对手眼中神奇的“大魔王”。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体操、射击等一些中国体育传统优势项目上,中国队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三大球更是全靠中国女排的顽强才保存了些许颜面。更让人无奈的是,面对国人给予中国奥运选手极为宽松的舆论环境下,个别运动员对于胜负过于无所谓的态度,去参加奥运会如同度假般的放松心态,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而个别教练员对对手研究不透、对规则把握不准,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的安逸心态,也在某种程度上愧对那些运动员的吃苦耐劳。
新时代下的运动员是有新气象的,他们不再像前辈那样过于刻板,也会刷微薄、也会讲段子,几乎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中国女排也不例外,她们虽然没有傅园慧那样的“洪荒女”段子手,但她们身上属于同龄人的印记一样不少。不仅如此,她们还是赞助商的宠儿,也上过真人秀节目,打扮一番去参加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时,个个漂亮得如同T台上的模特,但这些却并未影响中国女排的训练比赛,没有使得她们成绩下滑,更加不会改变她们在场上不变的“拼命三郎”的形象。
面对国人淡化金牌的宽松环境,运动员、教练员可以淡定,但不能不去总结失利的原因,可以笑对输赢,但不能忘记竞技场上永远需要拼搏的动力。当运动员在说出“我已做到最好的自己”后,请确定自己确实努力过、奋斗过、抗争过,只有这样,才能无愧国人的宽容,无愧自己身上的国家队战袍。而中国女排已经用自己的表现,为这个时代的运动员做出最好的榜样。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前者是因为中国体育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正在努力实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唯金牌论”渐无市场便是最好的佐证。而后者则告诫那些曾心怀梦想的运动员,在名利的巨大诱惑面前,随波逐流并非难事。
时代会变,看法会变,奥运会的热潮也会散去,但拼搏才是永恒不变的奥运主旋律却从未改变。对中国女排是这样,对创下惊人纪录的飞鱼菲尔普斯是这样,而这条定律也同样适用于所有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的选手。
奥运赛场是创造奇迹的地方,而奇迹的诞生又怎么可能离得开拼搏二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