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广东的14岁跳水冠*全红婵被全网刷屏,看着这个女孩高难度的跳水动作、完美的水花以及被采访时萌萌的样子,忽然觉得这个女孩非常幸运,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并且在合适的土壤得以发展。要知道,有时候“天才与平庸不过是一念之差”。
一个14岁女孩的奥运奇迹
这几天,来自广东的奥运天才少女全红婵被全网刷屏!
这个在东京奥运会10米跳台上获得冠*的小女孩创造了多个“之最”:
??年龄最小
参加奥运跳水项目规定的最小年龄为14岁,而全红婵参加这次东京奥运会时刚好14岁。
??总分历史最高
她以总分.20的总分夺得了此次东京奥运会的冠*,此分数更是近四届奥运会跳水运动的最高分,超越了她的前辈陈若琳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70分。
??动作完美
全红婵的5个跳水动作,3个拿了满分,最低的一个,也拿到了9分,她的最低分,是其他选手的最高分。全红婵的动作完美到解说兴奋地说世界跳水该组团到中国来学习针式入水,没有一点水花。
全红婵的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全红婵还保留了大招,“她都已经学会了包括C反身翻腾三周半抱膝以及B向内翻腾三周半屈体。”其中,B这样的动作,女孩子里面还没人跳过呢!
不得不说,全红婵真的是这次东京奥运会上最闪耀的一颗新星,同时也是广东乃至全国的骄傲,以至于全世界的观众都为这个女孩的成就摇旗呐喊!
不幸or幸运的全红婵
全红婵的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说:全红婵的身型、柔韧度和上下肢、腰腹力量都非常适合练习跳水,“连手的形状都很适合压水花”。
毫无疑问全红婵是一名“老天赏饭吃”的天才型跳水选手,于是媒体把目光投到了全红婵的背后。在了解了她的身世后,很多人觉得小红婵的人生非常不幸。
家境贫困,长到14岁没有去过一次游乐园,也没有去过一次动物园。小小年纪背井离乡,8岁被教练选中后,在据说是广东外部环境最差的游泳队接受训练。
当其他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全红婵要面对的却是少小离家和严苛的训练。“每天的要跳多次,陆地上-次,水下次以上。”
但我要说,全红婵其实很幸运,她之所以成为全国热议的天才,是因为有人发掘了她的跳水天赋。
还记得当记者说她是“天才型选手”时,她却毫不认同”自己是天才“这一说法:”我不是天才,我学习很差的。”
在网络上,全红婵还有一个别名就是“杏哥”,因为她在接受某一视频采访时,当记者问“你觉得你性格是怎样的一个人?”
全红婵一头雾水,反问道:“谢哥?杏哥?杏哥是谁?”,对此网友纷纷调侃全红婵“确实不是读书的料”。
试想一下,如果全红婵即便家境良好,也没有在8岁的时候背井离乡去跳水,现在14岁的她会是什么模样?
或许,她会在镇上的初中上学,但不爱学习,数学语文都不好的她应该只能是班级的落后生,轻则成为班级的“透明人”,继续在学校浑浑噩噩地学自己没有天赋也不喜欢的数学、语文、英语;重则觉得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到了16岁直接辍学打工。
可能到时候世界上就少了一个“天才少女”,东莞的某个工厂里多了一个“打工少女”。这将会是多么悲哀?
所幸现实并非如此,全红婵在她8岁那年遇到了她的伯乐,在父母的支持下她选择了跳水,而不是和不喜爱的书本“死磕”。
所以我们才得以看到14岁的跳水天才少女全红婵,而不是一个因为数学、语文学得不好就认为自己很笨的14岁的自卑少女。
哈佛教授“多元智能理论”
上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有一个“多元智能理论”,在他看来,每个人都会形成独特的智能长短组合:智能谱。
每个人一出生在语言(Verbal/Linguistic)、数理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空间(Visual/Spatial)、身体-运动(Bodily/Kinesthetic)、音乐(Musical/Rhythmic)、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自然探索(Naturalist)、存在(ExistentialistIntelligence)这9种方面的智能就各有长短。
有的人天生音乐智能出众,无师自通就能唱歌很好,甚至有绝对音准;有的人是音痴,后天艰苦训练也无法达到平均水平;有的人空间智能特别好,数理智能却很平庸,以至于做几何题很快,做到计算题反应会比较慢;还有的人运动特别好,身体灵活,天生肢体有力,但在语言、数理逻辑上却不擅长,比如全红婵。
多元智能理论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有很多。比如:数学15分的著名国学大师、文学家钱钟书;数学0分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英语0分的著名画家陈丹青(他的英语不好,但并不妨碍他的画能卖2万)。
不少人会把全红婵和此次获得了奥运首金的射击冠*——清华学霸杨倩相比较:同样是奥运冠*,一个全面发展,一个却学习很差;还会和此次的自行车冠*,同时也是奥地利的数学博士安娜相比较,这同样是一个学霸型的奥运冠*。
不错,世界上确实存在“全才型”的天才,但更多的是在某一方面特别凸出的“天赋型”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天赋,让它在最适合的土壤里深根发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发掘并为之努力定能成功
全红婵不爱学习,也不擅长学习。如果全红婵的父母仍旧强压她每天学习,那么我想正值青春期的全红婵应该在家和父母每天不是争斗得不可开交,就是彼此冷漠无话可说。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全红婵在学习方面没有天赋,她也不喜欢学习。所以,即便外界对她施加压力,希望她努力,也经常是事倍功半。
但跳水不一样。
当记者问全红婵是怎么拿到这么好的成绩时,小姑娘说“练呗,自己慢慢去练习呗。”
全红婵的教练在说全红婵的身体素质是同龄人当中最好的同时,也不断反复强调,全红婵也是同龄人里最刻苦和努力的。
并且,每一次训练,全红婵都是“全力以赴,态度认真”。
“全力以赴,态度认真”这四个字对成年人而言尚且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是十几岁的青少年?
全红婵之所以能够做到这四个字,更多的是因为全红婵她自己想要这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来源于哪里呢?正是源于全红婵自己对跳水的擅长与喜爱。
因为擅长,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努力;因为努力,所以成功。
比起过度鸡娃与自杀式躺平
更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优势
最近的“双减” 策让不少鸡娃家长们很是愤慨,认为国家这一举措是阻拦自己孩子成才的绊脚石。还有的家长干脆消极罢工,觉得国家既然不让学科补习了,那我就干脆放弃培养孩子了,开始了自杀式的躺平。
其实这样真的大可不必!国家出台这一 策绝不是想要阻拦孩子成才,而是希望孩子能够以自己的节奏成长成最适合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在父母盲目跟风鸡娃的状态下,被逼得完全丧失自我。
因为现在太多的家长让孩子补习这个补习那个,并不是因为孩子喜欢或擅长,而是因为“某某学了这个考上了xx学校,xx说学这个对以后非常有用。”
于是孩子的休息日被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丝空隙,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父母的压迫下做着自己可能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事情,直到精神崩溃……
这其实不怪大家,当大家走在上补习班的时候,哪怕定力再强的父母也难免被卷入这个漩涡。而这次的“双减”正是在把这个漩涡推翻,让家长们好好地审视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只要找到了孩子擅长而喜欢的事情,他们就会像全红婵一样,不需要外界的强力挤压,自己就会全力以赴地学习。
往期推荐
QS权威发布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榜首居然是它!
这届东京奥运会,究竟云集了多少学霸?
这可能是深圳最好的幼小戏剧艺术课程,我们替大家找到了
今年暑假不离深,还有哪些优质夏令营?
13岁中考失利,16岁考入牛津,20岁入职华为,这个女孩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
港宝回流上学难?选对赛道比努力奔跑更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