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心理结构看李宗伟和林丹观电影李宗

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剧照

爱羽毛球多年,却是第一次奔进电影院去看以羽毛球为题材的电影,有点奋不顾身,差点在电梯上把人撞倒。

李宗伟和林丹是一对冤家兼朋友。李宗伟曾长期排名男单第一,却从未获得奥运冠*,世锦赛冠*,甚至是世界杯冠*。其中,年和年奥运会,以及年和年世锦赛都得了亚*——全是输给林丹。

本文另辟蹊径,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分析李宗伟为什么总是输给林丹。

一何谓“文化心理结构”

“文化心理结构”是一个学术概念,陈忠实在创作《 原》中的形色人物时,“文化心理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点,什么是“文化心理结构”,我们先从 原中的两个小例子进入——

一是“ ”两代人的心理差异。白嘉轩和鹿子霖作为清末地主,身上是有强烈封建卫道心理的,白嘉轩惟愿两个儿子孝文、孝武耕读传家,继承族长的家业;鹿子霖为实现在祖宗坟上“放铳子”的使命,将兆鹏、兆海送到外头读“新式学堂”。

然而,对“ ”两家后代而言,长在新民国,青少年时期经历北伐战争,国共从合作到决裂,不会乖乖沿着父辈设定的轨迹过日子。白孝文与“婊子”小娥私通,断送了自己“族长”的前途;鹿兆鹏在新婚之夜的第二天,便背叛父母的“媒妁之言”,离家去闹革命,声称要追求的“婚姻自由”。

以上“ ”两代人的心理差异展现了国家、民族和时代带给两代人的不同心理追求,这是文化心理结构的第一个维度。

白孝文背叛父辈

鹿兆鹏撇下新婚妻子

二是白嘉轩和鹿子霖的心理差异。白嘉轩是个忠厚族长,虽是地主,但与长工同吃同睡,待之宽厚。即便被长工儿子黑娃打折了腰,也并不记恨,关键时刻还要“保释”黑娃。相较之下,鹿子霖是被陈忠实无数次描述其“坏”的男人,在 原上大大小小的村寨,都留有鹿子霖的“干儿子”,那是他随处撒欢留下的种。拉白孝文“下水”是他一手操控的,目的就是在族长白嘉轩的脸上揭几层皮。为何会有这样的差距,看看“ ”两家的发家史就知道。

白家祖宗发家是靠打土坯将攒下的麻钱一个个放进“有进口无出口的木厘儿”,慢慢积攒起来的。而鹿家祖宗鹿马勺是靠忍辱负重,忍受灶头“骂打操”的虐待,籍以换取核心烹饪技能,致富发家的。鹿马勺成名后报答了儿时给他舍饭的乡 也报复了欺辱他的灶头(具体参见《 原》第三十三章)。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了白嘉轩忠厚保守,仁义老道的心理结构,也直接产生了鹿子霖善恶两端,见缝插针,对性开放的心理意识。

以上“ ”同代人间心理差异显示出不同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这是文化心理结构的第二个维度。

鹿子霖与白嘉轩截然不同

据此,下面列出了“文化心理结构”的几个概念,读者可以凭兴趣浏览或跳过:

表述一:文化心理结构指特定的国家、民族和主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各种文化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并内化于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心理结构、价值体系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表述二: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其中的各种地理、 治、经济、历史、风俗、宗教、科学、伦理道德等等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形成他生活的特定环境。一个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由他的生理心理中自然秉赋及他一生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文化性经验两大领域的因素构成。

中国作协哲学家李泽厚的《说文化心理》

以上两种表述的内涵是一致的。简单来说,它包括自然禀赋和社会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本文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合起来,把文化心理结构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心理结构指国家、社会大背景对一个人成长心理产生的影响,而狭义的文化心理结构指家庭背景对一个人成长心理产生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看一个人,看他在遇到某种情景下的反应和所作所为不是简单的从性格和家教,而是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我们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狭义的文化心理结构

言归正传,李宗伟为什么总是输给林丹,李宗伟球技不输林丹,但缺乏关键时刻要赢的“霸气”,这就是狭义的文化心理结构。

这一点首先源于自然禀赋,以下是林丹幼儿园小班的毕业照,好胜心强的林丹非要坐在第一排中间。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幼儿心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先天具备的,李宗伟可能先天就不如林丹自信心强。

幼儿园小班合影,好胜心强的林丹(第一排左八,穿*色衣服)一定要坐在中间

然而,后天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才是觉有决定性意义的。正是因为后天家庭环境的不同,进一步促进了林丹的自信,而放大了李宗伟内心的不自信。

李宗伟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父亲年轻时候*球,母亲正宗的家庭妇女,可以说普通甚至清贫的家境,李宗伟没有学习羽毛球的条件。以至于我们刚开始看到的李宗伟初学羽毛球时没有拍子,用平底锅代替。

电影《败者为玩:李宗伟》剧照

李宗伟羽毛球启蒙晚,个子矮,一度被人耻笑为“乡下猴子打乡下球”。

童年李宗伟

李宗伟刚到马来西亚国家队时,被队友欺负。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使得李宗伟觉得自己永远有上限,永远不是那个最高点的人,因而夺取冠*的最后时刻,都没有必胜的信息,不相信自己能够夺得奥运冠*。

少年李宗伟在国家队被队友欺负

林丹出生在福建龙岩市上杭县,尽管是小县城出生,但姥爷是从福州下放的干部,父母作为那个时代的“知青”相识相恋。有了林丹后,父亲招工进了干部局,母亲招工在医药公司工作,这样一个安稳的家境,应该来讲比李宗伟要好一些。

图为年,12岁的林丹被选入“八一队”,外公去看望林丹,为同一批6名队员合影

年,林丹在福州俱乐部联赛战胜新科奥运冠*吉新鹏,与妈妈在外婆家

林丹的这种“自信”甚或“自傲”曾在年雅典奥运会前夕达到高潮,众所周知。他在这次奥运会当中,第一轮就被刷。有个不为人知的事情,奥运会前,中国羽毛球队在湖南益阳赛前暑训。最后一天,羽毛球队来到毛主席的故里——韶山冲,在参观完主席故居后,队友们决定步行去半山腰祭拜毛家祖坟,林丹嫌天热没有去,完后队员们在广场照片,林丹很不耐烦,转头对毛主席头像说——主席,你热不热?

雅典奥运会:林丹第一轮被新加坡选手苏西洛2:0“爆冷”淘汰

我们之所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是说明雅典奥运会前的林丹是浮躁的,幼稚的,自信到无所敬畏的地步。而事实证明,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在韶山冲的这次祭拜中,他人敬烟敬酒,只有张宁点了三只烟,中国羽毛球队在雅典的整体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张宁夺得了女单冠*。

雅典奥运会:张宁夺得女单冠*

林丹的这些经历,我想李宗伟是不会有的。雅典奥运会是林丹成熟路上交的最重的一笔“学费”,这次比赛历练了林丹,规避了他身上的“过度自信”,因而在年北京奥运会和年的伦敦,我们才看到成熟的“SuperDan”。

北京奥运会:林丹夺冠,又见*礼

从狭义文化心理结构的视域下,我们看出,林丹和李宗伟的文化心理是有显著差别的,虽然林丹说李宗伟是“伟大的对手、伟大的朋友”,但是我想,他们更多的是“伟大的对手”,因为文化心理的重大区别,他们不可能成为“最好的朋友”。那谁是李宗伟“朋友”呢,我想,有可能是鲍春来、甚至高崚。鲍春来的气质和李宗伟更接近,而高崚作为“大姐大”,交流起来更是毫无压力。

李宗伟和中国前奥运女冠*高陵在微博“拉家常”

三从广义文化心理结构角度

羽毛球是马来西亚的”国球”,羽毛球在大马人心目中的分量比在中国人心中要重很多,每届奥运会,马来西亚举国观看李宗伟比赛,希望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而中国人没有这个负担,我们有很多金牌点。

一方面,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小国,他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对羽毛球有这么多赞助和重视,运动员的条件也没这么好,体育科学研究也没有中国如此细腻深入。

但另外一方面,羽毛球又承担着马来西亚民众过多的期待,运动员难免会感觉到这一压力。

拿督是李宗伟的新称呼,授予为国家做过卓越贡献的人,地位仅次于首相

而我们看到,虽然林丹在国内也受到吹捧,羽毛球作为一项群众运动,使林丹收获了很多朋友,但是羽毛球的影响力毕竟未达到举国欢庆的程度,林丹影响力没有大过姚明,刘翔,甚至是李娜,孙杨。林丹在自传体《直到世界尽头》一书中提到,他在年初出席伦敦的劳伦斯奖颁奖典礼时,看到NBA、足球界、网球界的全球明星时,感觉自己不算什么。

林丹和陈奕迅

年2月,林丹受邀出席劳伦斯世界体育颁奖典礼

这就是运动员所处的国家、民族和社会大背景,中国为运动员提供了最好的环境。21世纪初,又恰逢举国支持奥运会,人人都相信中国能拿更多金牌,实事也证明具备这个能力,不是所有目光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lx/8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