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的广告发展史

碳酸汽水的广告发展史

提到夏天,第一个让你想到的词是什么?

是凌晨安静的街道,三五好友的谈笑

还是可乐、雪碧里冒出的气泡,傍晚的小龙虾配冰啤

燥热、冰镇西瓜、夕阳余晖……

广州的夏天悄然而至,穿梭在校园里的你,是不是随手都携带着一瓶清凉解渴的冰饮呢?

对于记忆来说,味道往往是最美的,儿时喝过的饮料,至今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津津有味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记忆深处的味道吧!

童年的记忆

NO.1

“汽水本土化”

发展过程

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前身是建于年的北平制冰厂。

年收归国有,改名为北京新建制冰厂。

年改名为北京市食品厂并正式注册“北冰洋”商标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年,改制成立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之后进入历史辉煌时期。

年,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北冰洋食品公司同外商合作,分别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

年,北京市整体规划工程启动,要求北京市内扰民、污染的企业全部外迁

北冰洋食品公司也在其中

年,北冰洋食品公司整体,向位于大兴的食品生产基地搬迁,合资公司垮台公司原址厂房拆迁,产品在市面上消失,一系列的事件最后终于汇聚成为流言:

“北冰洋倒闭了”

属于21世纪的0糖气泡水:年后碳酸饮料在我国的发展出现持续下滑,直至年开始回升。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整个饮料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碳酸饮料成为了年饮料业最大的赢家

早期视频

玻璃瓶、金属盖,瓶身上还有一只摇着脑袋的北京熊,包装既简洁又鲜明。甚至有些简陋,但是对于80年代的北京人来说,北冰洋汽水除了是情怀,还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早期的北冰洋广告卖点奇特,拥有历史印迹的广告,在五六十年代,国内经济刚刚复苏,生活质量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时,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商品供应的缺失并不能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

“北冰洋”汽水恰好满足了北京市民对于冷饮方面的新的要求,受到喜爱。一毛钱的汽水,对于一个月收入可能只有二十几元的家庭来说,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奢侈品”了。但是每到夏日,一瓶冰镇的北冰洋汽水,多种不同口味的选择,“橙”意满满,“豪爽!够哥们!”不但对于孩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就是对成年人也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

年,停产近15年的,北京著名老品牌北冰洋汽水,根据当今的时尚口味

对配方略作调整,以不到3元的价格。,重新上市。

发布的“北冰洋全新广告片”也勾起了牵动了无数人的回忆。北冰洋是什么?

如今,北冰洋的卖点更多的集中在情怀上,你喝的只是汽水,我喝的是北冰洋!

对我来说

它是童年的渴望

是自由凉爽的风

是青春的汗水和心跳

是街头的肆意和迷茫

是奋不顾身的勇气

是不计后果的疯狂

没错

你喝的只是汽水

我喝的是北冰洋

每一个时代

都会出现一些事物

隐含着整个时代人的记忆

就如同“周杰伦”三个字

藏着很多人的校园时光和年少轻狂

“北冰洋”三个字

同样也代表着无数人的

青春与渴望

你喝的只是汽水

我喝的,是北冰洋!

可乐的崛起

NO.2

“从零开始的碳酸饮料”

#可口可乐发展背景

年,可口可乐在中国上海成立有限公司,并建立第一家装瓶厂。之后相继在天津、青岛等城市建立装瓶厂。习惯饮茶的中国人对这种新鲜的洋产品并不感冒,可口可乐在华的主要消费者仍是那些在租界的外国人。为打开销路,公司将译名“蝌蚪啃蜡”改为“可口可乐”,并邀请当时凭借《神女》和《新女性》红遍影坛的院玲玉做品牌代言人。借助明星的人气,可口可乐很快打入市民阶层。

年,可口可乐退出了中国市场,年再进入

1.改革初期阶段(年-年)

·年1月,中美正式恢复邦交,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自此,可口可乐这种风靡世界的饮料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改革初期,中国对外商投资项目限制较多,可口可乐只能采取迂回战术,以寄售方式销售给高级商场和宾馆,是老百姓眼中的高档商品而非日常消费品。年,可口可乐先后与中粮公司、北粮公司、中萃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北京、南京、杭州建立灌装厂,生产“雪碧”、“芬达”等系列产品。

·年,可口可乐打开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

80年代初的北京人主要喝一种叫“北冰洋”的汽水,0.15元一瓶,主要在公园、大商场销售。而可口可乐是北冰洋汽水的三倍,只有少数中国人出于好奇买了尝尝。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北京可口可乐分公司在各大商场推销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筷子,通过搞促销吸引了不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lx/8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