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奖牌榜上,中国定格在第三名。除了美国,还被英国后来居上,这不是个好成绩。总结原因后大家发现:英国领先的秘密居然也是“举国体制”。
何谓举国体制?就是以夺金夺牌为目标,集中全国资源培养最优秀的运动员。
段子手傅园慧说过:*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在这几十年的金牌美梦下,谁是举国体制下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3年前,香港的NOW电视台播放了一档纪录片:《举国体制》。讲述了一些国家级运动员退役后的艰难生活。夺金然后功成名就的,永远是极少数。放弃教育、牺牲健康最后贫困潦倒才是大部分运动员的宿命。
照片里的女子名叫郭萍,曾获全国马拉松冠*。因为发育期时训练过度,年时脚掌开始严重变形,已经无法站立。
由于无法行动,退役后的郭萍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更没有钱治病。领导教练不仅无任何慰问,还拖欠薪水,最后双方甚至对簿公堂。后来,幸医院,愿意为郭萍提供免费治疗。
郭萍生于黑龙江省贫困山区。自从到国家队受训,她每天要跑60、70公里。由于不科学的训练方法、教练的野蛮执教、自己对出人头地的渴望,郭萍变成了又一个牺牲品。
郭萍的父母没有固定收入,丈夫在国企的食堂做厨师,元的月薪是全家的生活来源,本该抚养幼子的她,医院中。不过,即使郭萍现在有了工作能力,她又能干什么呢?她小学还没毕业,连笔画复杂一点的字都不认识。
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要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选拔,层级输送人才。
从校队,到体校、再到省市队、国家队,能通过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运动员十易寒暑,却连国家队的影子都看不见。
即便是进了国家队,体育总局里还有更难的“天梯”模式。能站到“国际运动健将”塔尖的人,不足百分之一。
孙旭光在“天梯”里的位置很高,是国家级运动健将,之前隶属于山东省体操队。体操是高技巧性的运动,为此他受过的伤不计其数。
孙旭光8岁开始练体操,一共在省队呆了22年,在很多大赛上都有斩获,就成绩而言,孙旭光算是很出色的运动员了。
退役之后,孙旭光没了生活来源。他只会体操,全部青春都扑进去了。虽然不医院,但他也确实没什么谋生的本领。
凡是能养家糊口的事,他都去做。
对体操的热爱、信仰、骄傲、自尊。孙旭光到现在还无法放下体操运动员的身段,可是体操早就放下他了。
和孙旭光一样,举重冠*邹春兰退役后也经济拮据,曾经靠给别人搓澡为生。
从冠*到厨房帮工,邹春兰对这样的安排并不满意。一次性领取了8万元的退役补贴之后,邹春兰离开了北京。
再后来,邹春兰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在全国妇联的努力下,邹春兰有了一家洗衣店,生活状况改善了一些。看起来,邹春兰好像比郭萍和孙旭光幸运得多。
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改善的。药物造成的损伤已经无法逆转,她永远无法做母亲了。
有人会说,上面的三个人都是个例,不能代表全部运动员的境遇。但事实上,并非人人都是刘国梁。“四成半”只是未获及时安置的退役运动员,而获得及时但不妥善安置的运动员,这个数字无法统计。
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还有更多悲剧:袁芳、刘菲、桑雪、才力、张尚武...赛场上的成功者况且如此,又有多少运动员一生默默无闻,只能在领奖台的阴影下慢慢老去。
悲剧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知到何时才能结束。这种金牌至上的模式,既是一服灵丹妙药,也是一针欲罢不能的海洛因。
(以上图片来自于YouTube)
了解潮流西方资讯
提高自身姿势水平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