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八月,东京奥运会的赛程已经过半。
这段日子里,奥运赛场上的不少细节都让人瞬间破防。其中,就包括直播镜头下中国女排队长朱婷缠着绷带的手腕,以及黑青发肿的手掌。
由于手腕受伤,朱婷几乎每次扣球后都要按压和甩手,以此来缓解疼痛。在这样的状态下,她依然坚持带伤上场,与队友并肩作战。
虽然,中国女排最终没能打进八强,但观众依然为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而感动。同时,人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暖心安慰朱婷:“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竞技体育无疑是残酷的。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人看见了比金牌更重要的事情——奥林匹克精神。不论比赛结果如何,每一位拼尽全力的运动员,都值得被称赞、被尊敬。
迟暮英雄
一转眼,距离年北京奥运会已过去了13年。
当北京奥运会女子跆拳道49公斤以下级冠军吴静钰走上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人们发现,这位昔日的奥运新人,已经成为了历史上首位四次参加奥运会跆拳道比赛的女性运动员。
自年一战成名后,吴静钰步履不停。年伦敦奥运会上,25岁的她一路高歌猛进,成功卫冕冠军;年里约奥运会,她比谁都渴望实现三连冠,却意外止步八强,在媒体面前哭成了泪人;5年后,吴静钰以“妈妈选手”的身份征战东京,又以同样的方式梦碎离场。
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没有哭。越过山丘,“跆拳道女王”已经拥有了笑对输赢的从容。
从里约到东京,吴静钰经历了退役、生孩子和复出。一路走来,人们看见她的艰辛,总问她为什么不就此挥别赛场,开启新的生活。吴静钰心里很清楚,那是源于自己对跆拳道这项运动的热爱。
面对国内外众多跆拳道高手,以及岁月、伤病等“对手”,她毫无畏惧,迎难而上,终于拿到了一张珍贵的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奥运赛场上,00后开始崭露头角,34岁的吴静钰已不再是当打之年,实力也并非天下无敌。但正如黄健翔在《金牌之上》所感慨的,当这位老将坦然说出“我来了,就是一种成功”时,不再惧怕失败的她已经站在理想的巅峰。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这样形容吴静钰:无需太多话语,本身已是传奇。英雄迟暮往往令人唏嘘,与此同时,也有人看见了他们的壮心不已。奥运老将的坚守,和金牌一样可贵。
千年榜眼
一位运动员,要在奥运赛场上摔倒几次,才能站上领奖台的最高处?这个问题,三度参加奥运会的王皓终究没找到答案。
翻开过往履历,王皓的职业生涯写满传奇——坐拥18个世界大赛的冠军,其中包括乒乓球世界杯和世锦赛男单冠军。还差一枚奥运会男单金牌,就能实现大满贯。
目标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年夏天,王皓首战奥运就成功挺进决赛。随之而来的,是与韩国选手柳承敏竞争金牌。就两人此前的交手记录来看,王皓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和实力,但背上冠军包袱的他还是不堪重负,痛失冠军。
初次奥运之旅,人们认为20岁的王皓只是为缺乏大赛经验而买单。此后,他也用一个个世界冠军证明了自己。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遗憾再次在王皓身上上演:在北京奥运和伦敦奥运的男单决赛上,他先后输给了自己的队友,和金牌失之交臂。
国乒队高手如云,能三次参加奥运会,王皓的实力显然毋庸置疑。虽然三获亚军的他,似乎总是与大满贯的节奏差了一点,但王皓认为,正是这份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也积累了最宝贵的经验。始终拼搏的他,也成为了刘国梁眼中“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奥运亚军”。如今,在国乒队教练员的岗位上,王皓还在继续前行。
一直以来,“千年老二”似乎都代表失败。然而,或许有些人倾尽全力也无法获得金牌,但他们已经在一次次向梦想冲击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蜕变,诠释了金牌之上的伟大。
伤病
“在我们心里你就是冠军!”东京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决赛结束后,众多网友纷纷喊话银牌得主肖若腾,霸气宣告他就是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人们之所以意难平,是因为肖若腾在比赛中全程零失误发挥,却没能捧回他应得的冠军。当得知他近乎完美的单杠表现仅得到了14.分,就连现场媒体人员都嘘声一片。另一头,日本选手桥本大辉虽然在跳马、吊环项目中出现明显失误,但他仍然获得高分,最终以0.4分的优势超越肖若腾夺得金牌。
憾失体操男子全能金牌后,李小鹏、杨威、何可欣等多位中国体操退役名将纷纷发声。其中,奥运体操冠军刘璇更是用“心疼”两字,道出了肖若腾等体操运动员带伤上场的艰辛。
对运动员而言,受伤是家常便饭。年,肖若腾本有机会站上奥运赛场,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伤病而足足推迟了5年。来东京之前,他打了封闭。这次,他不想再与奥运会失之交臂。
男子体操全能决赛开始前,肖若腾吃了四片止痛片,还撕下了缓解肩伤的绷带。他说,不想自己被伤病束缚,也不想展示有多困难。完成最后一个单杠项目后,肖若腾用手摸了摸肩膀,似乎在跟伴随了自己多年的肩伤致意,感谢它与自己并肩作战,没耽误自己完成比赛。
正如肖若腾本人在社交平台的回应,伤病、技术、命运、态度等外部因素虽不可避免,但有祖国这个强大的后盾,有大家的鼓励和肯定,“这都不是事儿”。
颁奖时,摄影捕捉到肖若腾看向金牌的瞬间。但他仅仅看了一眼,目光就没再停留。同样地,他的目标也没有停留在原地。他渴望金牌,但他更想做的,是展示中国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展示什么是精神和勇气。他知道,他做到了。
一步之遥
体育赛事让人热血澎湃,东京奥运会的举行,让观众又想起了那些实力强劲的运动员们。其中,“超级丹”就是人们念念不忘的存在。
细数林丹的过往,处处皆是辉煌。作为羽毛球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冠军于一身的双圈全满贯选手,林丹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伟大的定义有很多种,我觉得有一种伟大其实并不代表冠军拿了多少,比如我的对手李宗伟。
在林丹的职业生涯里,曾与许多人交过手,但最令他敬佩的对手无疑是李宗伟。年,两人首次在奥运会决赛相遇,李宗伟不敌强大的对手林丹,收获了一枚银牌。从此,“挑战林丹”成为了他的目标。
年伦敦奥运会,李宗伟依然没能战胜林丹。赛后,他曾淡定表示,这就是他的命。谁曾想一语成箴,四年后的里约奥运会,李宗伟还是只能站在冠军身侧。只是,这次的冠军从林丹变成了谌龙。
失败,爬起,再失败,再爬起……在高手如云的羽毛球项目里,在异常残酷的竞技体育环境里,李宗伟仿佛是个“打不败”的人,始终拼尽全力去追求一胜。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从9岁接触羽毛球到37岁告别赛场,李宗伟从未停止拼搏,只为有朝一日站在世界之巅。虽然他终其职业生涯仍相差一步之遥,但那份韧劲、那份坚持,以及那份永不言弃的精神,足以让人敬佩,也足以称得上伟大。
金牌之上
近日,#国人为何不再唯金牌论了#成为热搜话题。评论区里,一位网友的发言收获众人点赞:奥运精神从来不是取得金牌,而是到达竞技赛场那一路上,每一位运动员的努力、坚持和挥洒的汗水。
与此同时,一档由中国移动咪咕与新华网联合出品的全国首档聚焦奥运赛场伟大失败的谈话启示节目——《金牌之上》,也让众多观众感到温暖,并找到了“金牌是否就是唯一”的答案。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曾说:奥运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这句话,也出现在《金牌之上》节目里。
不仅仅是引人深思的哲理,那些老而弥坚的奥运老将们、与伤病愈战愈勇的运动员们、与冠军失之交臂的挑战者们……他们鲜活而生动的故事,也不曾被这个有温度的节目遗忘。结合“英雄迟暮”“千年榜眼”“一步之遥”“魔咒”等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