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宫金杰
奥运冠*分享会
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冠*
5月29日下午2点,我国奥运会历史上唯一块自行车金牌获得者之一,年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冠*宫金杰,在北京大学五四体育中心作了“不忘初心,车辙为痕,追梦向前”运动生涯分享会。
本次分享会是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庆祝建 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是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也是北京大学骑行教育课程思 的重要内容。整个分享会由北大快手官方账号进行直播,一共有人线上观看了这次分享会。
分享会策划
分享会完全由北大车协,北大车队,以及骑行教育课程的学生代表,联合北京大学电视台第八日频道团队,以及北京大学快手官方团队联合设计和主持,分为“主题演讲”和“访谈”两个环节,特别邀请了有“中国自行车运动第一解说”美誉的北大哲学系校友李陶先生担任访谈环节。在互动环节,设计了北大车协、车队向宫金杰赠送礼物环节,宫金杰和北京大学体育部互赠战袍的环节,以及宫金杰为当天上午结束的骑行教育课程绕圈赛优胜同学颁奖环节。在上午结束的田径场绕圈赛中,一共有人观看了赛事。
演讲
当身穿红色国家队运动服的宫金杰和嘉宾主持李陶走进五四体育中心会议室,会场多名来自骑行教育课程师生、北京高校运动员代表起立致以热烈的掌声。宫金杰微笑着和大家招手,然后为自己的20幅海报签名。这些签名海报将作为奖品在抽奖环节送出。北大车队队长区涵予,北大车协理事长周煜衡,以及骑行课程代表朱晚亭同学联袂主持分享会。
“不忘初心,车辙为痕迹,追梦向前”,是宫金杰演讲的三个部分,也是三个主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自行车分会秘书长,北京大学骑行教育课程开创者张锐教授,代表北京大学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
车队、车协及骑行教育课程学生主持人:周昱衡(左,车协)、朱晚亭(中,课程学生)、区涵予(右,车队)
北京大学张锐教授致欢迎辞
张锐教授在致辞中梳理了一百二十三年来,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 的建立,到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北大都与 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北大是常为新的,北大人是勇于担当的,北大人是不忘初心的。她欢迎宫金杰在北大庆祝建 周年前夕做客北大,为北大师生树立榜样的力量,勇于拼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勇敢追梦的使命感。
不忘初心
“…运动员的初心和使命常怀于心…作为老队员,我有传帮带的使命,以一言一行为年轻队员带来了最直观的体育精神的外化表现”
演讲的序曲,宫金杰介绍了自己从最初练习中长跑,然后改练短跑,最后情定自行车项目的曲折故事。“不忘初心”,宫指导讲述她两度出征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迥异的心路历程,始终不变的,是运动员的初心和使命之心。年在宫指导第二个孩子出生六个月之后,面对国家队的召唤,她义无反顾,重新出征,开始了极其艰难的恢复训练,全力备战奥运会、全运会。虽然因为东京奥运会她没有奥运积分无法再披挂上阵、为国出征,但是作为老队员,带着“传帮带”的使命,她以一言一行为年轻队员带来了最直观的体育精神的外化表现,她认为“我的付出和努力是对体育强国梦的践行而尽绵薄之力”,正是对“不忘初心”的庄重承诺。
分享会现场
宫金杰演讲中
车辙为痕
“近20年的体育生涯里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困难,只有经历了很多困难才会很快的成长…当困难来临时不要怕,不要烦,要相信一切困难都能克服,要不断的鼓励自己困难越难我要越强。每一次克服的困难都在我的自行车运动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宫指导用这句话,高度凝练了演讲的第二个主题“车辙为痕”。在她朴素真挚的演讲中,我们彷佛看见在这20年的车辙印迹里,一位十几岁的爱哭少女,一路从吉林省队,到国家青年队,然后到国家队,再到独自一人拿着快译通出国训练,历经无数磨难,二十年犹如白驹过隙,当年爱哭的少女已然是仍在挥汗如雨两个孩子的妈妈。宫指导说:“当困难来临时不要怕,不要烦,要相信一切困难都能克服,要不断的鼓励自己困难越难我要越强。每一次克服的困难都在我的自行车运动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挥汗如雨的训练中
逐梦向前
“如果你有目标,你有梦想,那么坚持的过程就不会觉得长不会觉得苦,因为我的目标和梦想很清晰很明确就是要站到世界的最高领奖台”
“你的梦想都是需要制定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才能实现最后的梦想,因为一开始离梦想太远,人会在过程中失去耐心,失去信心。”
“在我这从事自行车的十几年时间里,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是每一秒,都在为一项事业竭尽全力地付出。最终,到收获的时刻,无论拿没拿到那枚金牌,我的人生都不会有任何的遗憾。因为我在为了梦想奋斗的每一分钟里,感受到了追逐目标的幸福感,目标在前方,它吸引着我去努力、去付出,无怨无悔。”
宫指导介绍了伦敦奥运会上的“5分钟的金牌”,当时她和队友和队友郭爽一起在团体竞速赛中两破世界纪录创奥运纪录,但5分钟后大屏幕显示他们犯规(裁判有争议的判法),金牌变成了银牌。她说当时“一度已经感受到了实现梦想的喜悦,高举国旗绕场庆祝的感觉,5分钟后就好像自己的天塌下来了一样,一直在哭,比完赛那天一夜都没有睡觉……”。经历过大喜大悲的起伏,宫指导说“以后倒是要感谢那段经历,让自己飞速的成长,让自己能坚强的面对以后的各种困难。这段经历也更能激发我前进的动力”。年全运会后,宫指导结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第一次萌生了退役想法,回到了北京体育大学去上课修完了研究生学分。每天都去上课,除了学习文化,也是在难得的清净中思考之后的道路。在上学期间,国家队和省里领导给了她许多动员和支持,但最终打动她决定复出的,是“他们觉得我还有梦想没有实现”,“我自己也不想让多年以后在后悔当初没有在试一次”。于是,就这样在国家队和省里领导的支持,在家人和爱人的理解中宫金杰又踏上了追梦之旅。就这样,在休息了7个月之后,宫金杰于年4月重返训练场,开始了亚运会、世锦赛和里约奥运会的逐梦征程,并最终一一实现。
逐梦赛场中
里约自行车赛场:宫金杰(前)和钟天使(后)
结语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都是我的亲身体验,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没有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述,只希望用实实在在的话语来促动大家,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正能量,最后祝我们北大的每一位学子都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祝北大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新的辉煌!”
访谈与问答
访谈环节,由特邀专职自行车竞技解说员李陶主持。李陶是北大哲学系校友,年入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上学期间是车协绝对骨干,年硕士毕业后开始从事自行车赛事报道及解说工作,年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国内首位专职自行车解说员,于央视体育频道、乐视体育、腾讯体育、中国体育等媒体平台直播解说自行车赛事累计超过场。
访谈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李陶先用专业解说,以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选手宫金杰和钟天使夺冠那场比赛为例,介绍了团体竞速这个项目的规则。
主宾双方,对演讲中提到的“五分钟金牌”的技术问题,团体竞速中搭档和伙伴的关系,如何平衡一位两个幼子的母亲和领队、教练兼运动员的身份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在谈及如何平衡妈妈和工作的关系,宫金杰满眼尽是慈爱和不舍,说,多数时候,她不得不把孩子带到训练场,那种感觉,更多的是孩子在陪伴她训练,而不是她在看护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看见挥汗如雨的妈妈,竟然懂得心疼自己的母亲,为她递上擦汗的毛巾,说“妈妈,您休息会吧”,这何尝不让母亲泪目和开怀,这又何尝不会成为妈妈逐梦道路上的强烈内驱力?
特邀嘉宾主持:李陶(北大车协ID:卡西)
访谈现场
宫金杰和她可爱的“陪练”大宝
互动环节:抽奖和互赠战袍
北大车队由车队副队长,城环的杨涵清予同学,向宫指导赠送车队的战袍致敬;车协的会长周煜衡,赠送了北大车协的徽章,期刊和明信片。最后张锐教授代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向宫金杰和李陶赠送代表北大体育的战袍,宫金杰也以有自己签名的国家队的战袍作为回赠。这件珍贵的战袍,将永远收藏在北大体育部的体育文化博物馆。
宫金杰和抽奖幸运儿合影
北大车协周昱衡和车队杨涵清予赠送徽章和战袍致敬奥运冠*
张锐教授和卢福泉副教授向两位嘉宾赠送北大体育战袍
宫金杰向北大体育教研部赠送签名国家队队服
宫金杰为骑行教育课程绕圈赛同学颁奖并合影
宫指导和分享会组织者和参会师生合影
宫金杰北大演讲稿全文
不忘初心车辙为痕逐梦向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特别感谢卢老师的邀请让我来到这美丽的圣地和大家交流。近百年来,这里成长了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深深的吸引着我,所以今天我也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经历与故事,我不知道今天的效果会是怎样,但是我希望用我自己的经验故事可以给各位同学一些启发和帮助。我曾参加过两届奥运会,两次亚运会,三次全运会,八场亚锦赛,十次世锦赛,几十场世界杯,近百场的全国比赛。走过近四十个国家,很荣幸的曾三次被国家主席接见,一次胡锦涛主席,两次习近平主席。和国家主席握手的感觉还是非常激动的,也非常荣幸。近20年的运动生涯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困难,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所有的成功都是靠很多人的帮助才能取得的,我说我是幸运的,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的贵人,遇到了很多的好人,帮助我一步一步走到世界的最高领奖台上。没有谁注定就是奥运冠*,也没有人会轻轻松松就取得奥运冠*,一定是要通过后天的努力,经验的积累,挫折的锻炼,大家的帮助才会实现的。所以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的都是我的经历和故事。
首先简单介绍下我与自行车的缘分。
我是从小学三年级被镇里校队的体育老师选中练的中长跑,那时太小了对于体育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是我小时候的性格像个男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跑着玩,后来在乡镇里比赛还总能取得好成绩,我父母就决定把我和我姐姐送到了县里的实验小学那边跟随校队一起训练,练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两年多里我从中长跑改到了短跑,校队教练对我们训练非常认真,我的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每次县运会总是能拿冠*。我也曾经米也是咱们的省运会冠*,在年省运会的时候省体校的自行车教练就找到了我让我练自行车,但当时很小,小学还没有毕业,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那个教练肤色特别黑,我看着有点害怕就没有跟他练自行车还是来到了省体校的田径短跑队集训。在省体校时有一次去大连比赛,当时的大连的足球教练看到了我的比赛也找到我希望我能练足球,比赛结束回到家我和父母商量了一下他们觉得当时女足刚拿了奥运会第二,可能这个项目会有发展,决定想让我练足球了,我和爸爸当时就回到省体校准备取行李去了,和短跑教练说了想改练足球,后来教练的挽留还在学校争取了免学费的 策,因为我们都出生于农村,家庭并不富裕,爸爸当时让我自己做决定,我觉得在省体校已经练了几个月了和当时的教练训练的也很好,对于那里的环境和队友都很熟悉了,又能给免学费,我最后决定还是留了下来练短跑。后来在体校训练期间我们省队的自行车教练来到我们田径队选人,由于我爆发力突出一眼就被自行车教练相中了,转来转去还是和自行车项目最有缘分,并且这一练就坚持了这么多么年。
一、不忘初心
我参加的两次奥运会但是心态是不一样的,在年伦敦奥运会的备战周期自己觉得特别累,不想训练,不想比赛,一直感觉都是被动着被推着往前走,一切都不是发自内心的自己想去训练比赛。在训练场上经常是无精打采,在赛场中也缺乏斗志。当时的外教对我的评价是意志力不坚强。但是在备战里约奥运的周期里自己的心态特别明显的发生了改变,重新回到赛场上一切都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想练,想去把失去的金牌用实力重新夺回来,那一周期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每天训练都是哼着歌去练的,训练真的是非常非常累,每天练完都浑身疼,但我却真正感受到了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每天训练都能让我发自内心地快乐。习总书记告诉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持之以恒推进,才能不断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我作为一名已经在训练竞赛场上奋斗了二十年的“老将”,获得了中国的第一枚场地自行车金牌,我自豪而无憾。退役后走上体育事业的管理岗位,但是作为运动员的初心和使命常怀于心。于是年我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六个月之后,面对国家队的召唤,我义无反顾,重新出征,开始了极其艰难的恢复训练,全力备战奥运会、全运会。这一届奥运会由于我没有奥运积分所以我不能再披挂上阵、为国出征,但是作为老队员,我有传帮带的使命,以一言一行为年轻队员带来了最直观的体育精神的外化表现。我的付出和努力是对体育强国梦的践行而尽绵薄之力。我以共产 人的坚韧不拔克服着多重身份多重任务的重大压力,对抗着多年训练带来的腰部、膝盖等伤病之痛,更将对两个幼子的惦念与思念化作动力,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刻苦训练,奋战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第一线。
二、车辙为痕
在这奋斗的近20年的体育生涯里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困难,只有经历了很多困难才会很快的成长。我改项到自行车,刚开始就觉得特别难,由于我们吉林省没有自行车场馆,我们的队伍都是常年在外地训练,记得队伍当时是在北京训练,我是在十一期间从老家坐的绿皮火车来的北京,我一个人拿着行李又没有买到座票,车上又那么多人环境很糟糕,从上车就开始哭,到了北京又转地铁和公交车终于到了北京怀柔吉林自行车队训练的地方,他们住在一个村里的果园里,当时自己还想呢到了北京以为到了首都大城市,可没想到又跑到了村里,住的房间也挺简陋的,最可怕的是墙上经常有壁虎穿来穿去,看到那个环境自己又哭了,并且第二天嘴上就起了好几个水泡。这才是困难的刚刚开始。我第一次骑场地车训练,第一圈就摔了两次,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我们场地的自行车是没有车闸的,由于我之前没有骑过这种车子,对这种车子还不熟练在一圈里就连摔了两跤,特别的惨,还好只是皮外伤。刚到队里那时老运动员都练了很久了,跟他们训练比较吃力跟不上,尤其公路爬坡,累的简直喘不上来气。可自己依然像哮喘病人一样呼哧呼哧的跟在老队员后面不让自己掉队,记得有一次一个老队员听我在后面喘的不行,可能她们当时也特别累在听我喘成那样听着也特别闹心,就跟我说“你快你就下去吧”,我这不服输的劲头就上来了,就是不下去咬着牙一直在坚持,我从小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才能让我坚持到最后吧。
后来被选到了国家青年队,当时国家青年队也是刚成立的一支队伍,当时的教练很年轻,为了证明自己尽早的出成绩,给我们变成了速成班了,每天加班加点的练,练的很多,要求我们当时每天个引体向上,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满手的血泡,给他看他都不敢看但是依然让我们坚持做完总数个。记得有一次我被累的免疫力下降,起了荨麻疹,浑身从头到脚全都是一片一片的疙瘩,整个人都苍的变了样子浑身痒的实在坚持不住了半夜两点多给队医打电话来给我输液治疗,第二天浑身还是红红的疙瘩没有下去依然叫我正常训练,我边练眼泪边不知觉的往外流,那种滋味真的是很难受。
我还曾经一个人拿着一个快译通就被省队送到了澳大利亚训练一年多,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好幸福可以出国训练,但是当时的我英语只会说hello,thanks,和外教的沟通全靠着一个小小的快译通翻译来翻译去,并且有时的翻译还不是特别的准确,只能是大概的意思。一个人在那边要自己买菜做饭,当时我也不会做饭,经常是饭菜肉一起下锅炒熟了就吃,根本谈不上味道了。(后来回国一检查已经营养不良了)在那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又要自学英语背单词,有时背的头都嗡嗡直疼,但是那一年多的时间对我来说确实也是一次很好的历练。
在我这次复出的初期是最困难的,4年没有训练又连续生了两个宝宝,体重也增长了很多,一切完全是要重新开始,首先就是降体重减脂肪,每天三个多小时的有氧训练加控制饮食,用了21天减了15斤的纯脂肪。去年四月份开始减脂加有氧正式开始动起来到7月中旬去的沈阳的场地正式进入专项训练,刚上场地就像个刚练自行车的小运动员一样俯冲站立式都是软的,恢复训练期间还要克服伤病的困难,期间也是练练停停的到现在正好一年的时间,在前几天的比赛中自己已经骑到了18秒5,很多看是不可能的事情经过自己的努力,团队所有人的帮助下一切都变成了可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有坚定的信念,为了梦想能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当困难来临时不要怕,不要烦,要相信一切困难都能克服,要不断的鼓励自己困难越难我要越强。每一次克服的困难都在我的自行车运动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三、逐梦向前
记得我刚到自行车队的时候队里有个大师姐已经练了10年了,当时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能坚持了那么多年,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坚持了15年,可能很多人会问怎么坚持的呢,其实我想说如果你有目标,你有梦想,那么坚持的过程就不会觉得长不会觉得苦,因为我的目标和梦想很清晰很明确就是要站到世界的最高领奖台,这个梦想缘于我在小学的时候一个实习的老师在我们的纪念照片后面写下的一句话:“金杰,祝你早日登上世界的最高领奖台”,(这张照片也一直在家里保存着)其实当时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也没有想过自己在多年以后真的登上了世界的最高领奖台,只知道那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一直记在心中,那时的我每天乐此不疲的去跑,去训练,记得有一次自己感冒发烧,父母让我在家休息不让去训练了,可是我还是依然跑去了训练场和大家一起正常训练,那时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坚持去训练。进入省队后放假回家还是会坚持每天绕着我们镇上跑步,依稀记得我爸爸骑着自行车,我和我姐姐就跟着跑,就和《爸爸,摔跤吧》的电影里面的情节有的地方很相似。虽然那时不懂那么多,但是知道自己喜欢跑,知道自己想跑的更快,想跑的更远,就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和努力。所以那时就要比其它孩子训练踏实肯吃苦。
我真的是从校队到县队在到市队在到省队又到国家青年队直到国家队一步一个台阶的努力往上走,在之后的体育生涯中这个梦想越来越清晰,一步一步的努力离这个梦想也越来越接近。特别是曾经以为已经实现了梦想可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我在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和队友郭爽一起在团体竞速赛中两破世界纪录创奥运纪录的成绩经历了裁判不公的判决金牌变银牌的过程,一度已经感受到了实现梦想的喜悦,高举国旗绕场庆祝的感觉,可是5分钟后大屏幕上打出我们犯规被判成银牌了,那一刻感觉中国自行车队又与金牌失之交臂了,成绩是最好的并且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因裁判问题被判犯规了是自己没有办法接受的事实,就好像自己的天塌下来了一样,一直在哭,比完赛那天一夜都没有睡觉,很多人都在不停的安慰我们,自己也在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已经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了,只能去接受它。现在走过以后倒是要感谢那段经历,让自己飞速的成长,让自己能坚强的面对以后的各种困难。这段经历也更能激发我前进的动力。在年全运会后自己有了退役的想法,因为那时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并且也结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这么多年的体育生涯让自己身心很疲惫,想离开赛场回归家庭过正常的生活。我就给了自己一段考虑的时间,休息了半年多,这半年多我就回到了北京体育大学去上课把我的硕士研究生学分修满了。每天上下午的去上课,一是想去充实一下自己的文化水平,二是也想让自己能真正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之后的路。在上学期间国家队和省里领导都多次找我希望我能继续训练,备战里约奥运会。当时家人和我的爱人也都非常支持我继续练下去,因为他们觉得我还有梦想没有实现,我自己也不想让多年以后在后悔当初没有在试一次,就这样在国家队和省里领导的支持,在家人和爱人的理解中我又踏上了追求梦想的路上,回到了国家队开始了里约奥运会的备战。我回到国家队就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亚运冠*,世锦赛冠*,奥运冠*。你的梦想都是需要制定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才能实现最后的梦想,因为一开始离梦想太远,人会在过程中失去耐心,失去信心。所以说不同阶段要制定不同的目标。我的阶段性第一个目标就是亚运会冠*,年4月我回到的国家队,9月份就是亚运会,我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并且还是需要在7月份的全国选拔赛中战胜其它对手才有资格参加亚运会。在休息了七个月自己的频率,力量,体能,技术都丢失很多,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每天都在拼劲全力的去恢复各项体能,最开始的半个月真是累的回屋躺床上就睡着啊。之前从没有那么快就入睡的时候。经过我三个月拼尽全力的努力在7月份的选拔赛上我真的做到了,战胜其她竞争对手拿到了参加亚运会的资格。其实我自己当时真的有点信心不足,毕竟时间太短了,但是我们外教一直在鼓励我,相信我,告诉我可以做到。后来我也就是拼了的感觉,预赛和决赛都是最快的一个。赛后领导和教练都说没想到我能恢复的这么好,拿到了亚运会的资格,在9月份的仁川亚运会的团体竞速赛我们取得了冠*。实现了我新一周期的第一个目标。我的第二个目标世锦赛冠*。在年的2月18日的法国世锦赛中我和搭档钟天使第一次夺得了世锦赛的冠*,也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冠*。拿过很多的世界杯冠*,但只有世锦赛的冠*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当时我们也非常激动,整个团队的人都高兴的互相拥抱庆祝。因为只有我们真正一起经历的人才能知道那个冠*的取得有多么不容易。因为我们在之前四站世界杯中都没有很好的成绩,有个别的领导就会对我们产生怀疑,有些人也在扰乱我们的环境。当时只能用冠*去回击那些捣乱的人,质疑的声音。在比赛中我们是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取得冠*。我们顶住了那么大的压力又把自己的最好成绩提高了一些。我的第三个目标当然就是年的里约奥运会冠*了,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我的伤病出现了,在距离奥运会还有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的膝盖伤病加重了,因为我们是短距离而且我又是启动的选手,所以对于力量爆发的要求是很高的。当时的力量训练太大了,卧蹬的重量近六百公斤,刺激性太大了,所以膝盖已经有点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力量训练,因为之前就有损伤在加上大力量的刺激就加重了。期间停训了几天,减少了力量训练,当时整个人真的非常着急,觉得时间本来就很有限还出现了伤病心里就发生了变化,情绪也变得急躁,睡眠也开始不好。睡不着觉,教练让我休息我也要忍着痛继续训练,但是教练不允许。说这样只会造成伤病的加重,我就每天着急的治疗。着急到膝盖都被仪器烫伤烤糊了。我们是提前10天到达的里约进入了奥运村,出发前网上也一直在报里约的环境各种不好的舆论,但是我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觉得我要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不好的环境都能接受。进入奥运村后觉得村里的环境还是很好的,只是住的房间里有一些简陋。进入奥运村后我就感觉整个人完全放开了,睡眠非常好,心情也特别好。没有了任何的顾虑,完全享受整个比赛的过程。最后我们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实现了我们中国自行车人的梦想,也实现了我自己的梦想。通过我这个经历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并且要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拼搏努力最终一定会实现梦想。在我这从事自行车的十几年时间里,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是每一秒,都在为一项事业竭尽全力地付出。最终,到收获的时刻,无论拿没拿到那枚金牌,我的人生都不会有任何的遗憾。因为我在为了梦想奋斗的每一分钟里,感受到了追逐目标的幸福感,目标在前方,它吸引着我去努力、去付出,无怨无悔。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都是我的亲身体验,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没有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述,只希望用实实在在的话语来促动大家,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正能量,最后祝我们北大的每一位学子都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祝北大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新的辉煌!
策划
卢福泉
图片
姚芳虹
排版
张艳丽
责编
张冰
分享
点赞
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