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史上最大牌Coser安倍从水管里爬出来的时候,这场精彩到让无数中国人泪目的奥运会正式结束了。以12位长腿大胸高颜值的女排姑娘作为此次奥运的happyending,他们的天生励志让所有人都喝了一口混着鸡血的浓鸡汤,但是,王子在感动之余还想再问一句,这些姑娘未来的路又将何去何从呢?
对运动员来说,取得奥运会冠*就是承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嘛?对于只能依靠国家体制,几乎没有商业化的运动项目,金牌也不是“免死”的。你能想象一时风光无两的奥运冠*会去做搓澡工、去摆地摊、去卖金牌嘛?但这的确就是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的窘境。归根到底,都是举国体制惹得祸。
因训练致双脚残疾的冠*艾冬梅靠卖奖牌度日
中国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就是从沙子里筛金子。通过各级省市专业运动队的层层培养和筛选出的精英,才能进入国家队。这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它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在体育事业中,就是攻克奥运。
当然,举国体制的出生是一种尊重历史的选择,在建国初期,国内 治混乱,国际外交进展不顺利,那时的体育被赋予了太多 治意义。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以金牌榜第四的成绩震惊了全世界,这让在黑暗中的国人看到了祖国在体育上的惊人力量。在那个特殊的阶段,国家用举国体制换取国人的自信和国际的尊重,这或许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竞技体育提升国际地位和增强民族自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也是时候反思举国体制和真正的体育精神了。
中国举重运动员陈伟强
体育的精神,是让人在运动中得到快乐。但是,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很难感受到快乐,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傅园慧。他们往往很小就被送到体校,为了追求国家荣誉,他们的文化课非常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训练。但是冠*只有一个,与金字塔尖的风光相比,塔下尽是炮灰,被淘汰后退役的他们要面临“再就业”社会竞争力低的困境,和满身伤痕。有的就算是冠*,退役后的生活也很难保障。
而且以精英化的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举国体制,和大众体育却玩起了跷跷板。金牌数虽然在增长,但是全民体育发展却非常落后。这其中一方面是体育场地紧缺,另一方面,有些体育场馆却在闲置。据年全国体育场馆普查结果显示,全国90多万个体育场馆中只有41%为开放和半开放的体育场馆,不对外开放的占到59%之多。体育场馆成了体育部门的私有财产,老百姓就是想锻炼也没有地方,非市场化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但在国外,体育是大众化的。
他们将运动和比赛作为业余爱好,有一些奥运冠*都是兼职的。比如年女子赛艇冠*德国的斯托姆波罗斯基,她的职业是时装设计师;日本的女子柔道冠*阿武教子,她的职业是警察;女子花剑个人银牌得主,意大利人特里利尼,职业是森林护林员。其他奖牌获得者还有大学生,律师,银行办事员,保姆等等“两副面孔”。这样看来我们其实是以专业打业余,想想还有点小失落呢。
日本女子柔道冠*阿武教子
这些差异的根本还是体制问题。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运动员都是职业化的。他们没有国家管制的体育,没有地方体育局,他们只有各个级别的联赛,并且,美国跟中国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把体育放到了学校,发展大学体育,全民化深厚。运动员离开了大学才会进入真正的职业联赛,作为一份正式的职业自给自足。而且有欧洲和南美各国的职业足球联赛,举世皆知的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和网球的四大满贯等等,这些联赛也为运动员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他们有成熟的职业理念、运作规模、市场推广、法规制度、商业开发模式,最大化的提升运动员的自我价值。曾坦言在国家队受益良多的网球巨星——李娜,就是我国举国体制下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她从年底开始“单飞”,“自负盈亏”地闯荡国际赛场。“单飞”后的职业化之路业给她的成绩带来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
而在中国,体育职业化和举国制度还是存在长期的矛盾。
就在前不久,被NBA推向神坛的另一个最特别的存在——姚明,在代表中职联提出CBA联赛改革方案时,两次谈判都遭到了篮协的拒绝。要让中国的体育事业脱离国家意识形态的 府机构,而变身为真正的体育联盟,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运作,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而就在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标志着“举国体制”下一个10年计划的敲定,也标志着这条路至少再走十年。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