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观众的一届奥运会,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

时隔一年,东京奥运会终于姗姗来迟。

这无疑是奥运会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届盛会。

禁止握手、保持社交距离、大部分比赛不接纳观众、运动员自己给自己颁奖……

比赛现场,这个曾经一度是全世界运动健儿沟通交流的绝佳平台,在疫情防控的影响下,显得有些冷清。

但在电视机荧幕和各种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你又会发现,那些关于热爱、关于坚持的奥林匹克故事,每天都在如期上演。

正是这些催人奋进的真实故事,将全世界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一起,鼓励着大家好好生活、不负光阴。

自己和自己较劲,

“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杨倩又夺冠了。

继东京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首枚金牌后,杨倩携手杨皓然,在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再次逆转对手,站上了奥运的最高领奖台。

不过10年时间,这个出生于千禧年的中国姑娘就完成了从省冠*到奥运冠*的飞跃。

她笑意盈盈地望向镜头,眼神中透着一丝笃定。一如11年前,她被教练虞利华一眼“相中”的样子。

杨倩的摘金之路不算特别顺利,虽然是以选拔第一的身份进入国家队,但在后来的训练中,她一度陷入低谷。

即便是夺冠当天的资格赛,她的发挥依然有些起伏,仅以排名第6的身份晋级。好在,10米气步枪是一个极度考验人心理素质的项目,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她从小性子就很淡定,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节奏。”杨倩的小学老师在采访中说。

这一点,也是教练虞利华一直看好她的原因。很多年前,他带着杨倩去参加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结果在一次赛前训练中,练习跪姿的杨倩直接睡着了,完全没有其他队员临场前的紧张。

其实,她只是用自己的“大心脏”,默默消化掉紧张的情绪罢了。“我不喜欢去看别人的分数,一般比赛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下一枪要比这一枪打得更好。”

正是这种专注,让她在场上能够全情投入。每每举起步枪,都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oyunguanjuna.com/agjl/10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